●專業學位,是針對社會特定職業領域的需要,培養具有較強的專業能力和職業素養、能夠創造性地從事實際工作的高層次應用型專門人才而設置的學位類型。專業學位人才培養與學術型學位人才培養都是高層次人才培養的重要方面。
●目前,碩士專業學位類別總數達到38種(目前已經增加到39種),包括法律碩士、教育碩士、工商管理碩士等。我國從1991年開展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預計到2015年,全日制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將達到碩士研究生招生總數的50%左右。
本以為拿著名牌大學的研究生文憑應該很好找工作,誰知卻比別人多了一道坎。今年剛畢業于某重點大學農業推廣專業碩士的李偉經過層層面試,終于殺進最后一關,本以為一定可以拿到這份工作,卻被面試官告知落敗,原因在于沒有聽說過這個專業。迫于無奈,他自此便將求職簡歷中專業一欄改為“農業經濟管理”,代替原先的“農業推廣”。
近年來,盡管許多高校全日制專業碩士的師資投入、獎學金設置、培養模式等逐漸完善,但相對廣為人知的學術碩士,專業碩士還是有些“默默無聲”,遭遇“冷臉”也是正常。處于發展中的專業碩士該如何立穩市場,被人認可?
追問一:快速增長的生源從哪里來?
“我們班上都是調劑來的,再考一年覺得比較麻煩,也浪費時間。”沈靜是某高校法學院第一屆法律碩士(法學)專業學位研究生,當年抱著繼續加深理論學習想法的她是被調劑為專業碩士的。
從武漢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網站上所公布的第一屆新聞傳播專業碩士復試分數線來看,新聞學和傳播學學術型碩士的總分線、外語線、政治線、專業課線分別比專業碩士高25分,10分,10分,10分。即便如此,不少考生還是寧愿選擇難度系數較高的學術型碩士。
“一般優秀的學生還是會選擇學術型碩士,畢竟對于專業碩士我們還是很不了解,其社會認可度也不高。”武漢大學法學院的楚一表示。
2009年,招收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計劃出臺。2011年全國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招生規模將近13萬人,增幅超過16%。到2015年,全日制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將達到碩士研究生招生總數的50%左右。
盡管專業碩士報考逐年升溫,但各地、各專業報名情況冷熱不均。記者從河北省教育考試院獲悉,河北省參加2011年全國碩士研究生統一入學考試的學生中,報考學術型碩士研究生65863人,報考全日制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8915人。不少考生反映,周圍報考專業碩士的還是相對較少,主要源于對其不了解。
武漢某高校的一位老師也表示非常擔心:專業碩士計劃增幅如此之大,高校感受到很大的生源壓力。擴大招生規模,一方面難以保證學生質量,另一方面也難以確保某些高校將專業學位碩士作為一種創收手段。
追問二:課程設置,“穿新鞋走老路”?
吳飛,某大學農業推廣專業學位碩士。在他看來,專業碩士和學術碩士沒有本質的區別。他說“我們專業碩士和學術碩士是一樣的導師,選修的課程基本上也是一樣,兩者幾乎沒有差別。雖然我們開設了比較注重實踐的課程,但仍由學校老師負責講授。”
即將讀研二的楚一認為,法律碩士(法學)所設置的課程不太實用,上半學期所開的主要是民法、刑法、行政法及三大訴訟法方面的課程,全而不專;下半學期主要是一些應用性課程,比如法律文書、職業倫理、談判技巧等等,這些課程雖然是以實踐為基礎的,但還是以上課的形式來學習,效果不好。
學術型學位以學術研究為導向,主要培養高校教師和科研人員;專業型學位以專業實踐為導向,主要培養應用型高級人才。不同的培養目標決定其培養模式的不同,如若兩者上課方式及師資并無太大差異,勢必會影響專業碩士的培養質量。
而部分高校老師反映,“其實在培養專業學位碩士上,我們準備還不充分。高校缺乏實踐經驗豐富的老師,沒有一套比較有指導意義的教材,學生質量參差不齊,這都給我們的課程設置帶來很大的問題”。
已是專業碩士的張可凡表示,由于很多學生缺乏上課主動發言和主動討論的積極性,很多師生互動的、演練型的課程到最后只能演變成老師單向講授,或是學生單向展示所謂的個人成果。
追問三:雙導師制,不了了之?
“開學時曾經說過有什么雙導師制的,后來就不了了之了。說實話,作為已經畢業的第一屆全日制專業碩士,迄今為止我仍舊不知道雙導師制具體是怎么回事。”沈靜笑道。
就讀于北京體育大學的呂敏表示,雖然學校實行雙導師制,但考慮到比較麻煩,很多學生基本上都還是只選擇校內導師。
根據教育部關于做好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工作的相關文件精神,各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單位要建立健全校內外雙導師制,以校內導師指導為主,校外導師應參與實踐過程、項目研究、課程與論文等多個環節的指導工作。吸收不同學科領域的專家、學者和實踐領域有豐富經驗的專業人員,共同承擔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工作。
“雙導師制是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校內理論導師和校外實踐導師的緊密結合,使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貼近工作實際,更加具有職業針對性。”武漢大學研究生院常務副院長周葉中說道。
武漢大學在讀專業學位碩士生林磊告訴記者,現在,高校實施雙導師制難度不小。一方面,校外導師都是業內人士,他們有自己的工作和任務,能否讓學生在專業實踐中得到充足的學習,沒有相應的激勵和考核機制,這點難以保證。另一方面,校外導師的選拔條件也很難明確規定,不排除資質不夠卻因為能夠提供實習單位或就業途徑而被聘用的情況出現。
北京大學研究生院副院長劉明利建議,應由政府出面,建立高校實習基地,以科研項目和研究課題,以及實際工作平臺為依托,由社會單位主動與高校對接,發揮其培養應用型人才優勢的主動性,結合高校系統的科研理論教育優勢,才能真正迅速地落實這個政策。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