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北京郵電大學2012年碩士招生自命題科目考試大綱(一)已公布,詳情如下:
2012年碩士招生自命題科目考試大綱(一)
211翻譯碩士英語
一、考試目的:
《翻譯碩士英語》作為全日制翻譯碩士專業學位(MTI)入學考試的外國語考試,其目的是考察考生是否具備進行MTI學習所要求的外語水平。
二、考試性質與范圍:
本考試是一種測試應試者單項和綜合語言能力的尺度參照性水平考試。考試范圍包括MTI考生應具備的外語詞匯量、語法知識以及外語閱讀、寫作和翻譯等方面的技能。
三、考試基本要求
1.具有良好的外語基本功,認知詞匯量在10,000以上,掌握6000個以上(以英語為例)的積極詞匯,即能正確而熟練地運用常用詞匯及其常用搭配。
2.能熟練掌握正確的外語語法、結構、修辭等語言規范知識。
3.具有較強的閱讀理解能力和外語寫作能力。
4.能夠進行較為基本的翻譯實踐。
四、考試形式
本考試采取客觀試題與主觀試題相結合,單項技能測試與綜合技能測試相結合的方法。各項試題的分布情況見“考試內容一覽表”。
五、考試內容:
本考試包括以下部分:詞匯語法、閱讀理解、外語寫作等。總分為100分。
1)詞匯量語法要求:
考生的認知詞匯量應在10,000以上,其中積極詞匯量為5,000以上,即能正確而熟練地運用常用詞匯及其常用搭配。考生能正確運用外語語法、結構、修辭等語言規范知識。
2)翻譯寫作要求:
考生的翻譯、寫作能力應達到大學本科英語專業的翻譯和寫作能力,對一般題材的題目進行較為流暢的翻譯和寫作。寫作要求考生能根據所給題目及要求撰寫一篇400詞左右的記敘文、說明文或議論文。該作文要求語言通順,用詞得體,結構合理,文體恰當。翻譯要求達意、通暢。
《翻譯碩士英語》考試內容一覽表
序號
|
考試內容
|
題型
|
分值
|
時間(分鐘)
|
1
|
詞匯語法
|
多項選擇
或改錯
|
20
|
30
|
2
|
閱讀理解
|
多項選擇
|
20
|
30
|
3
|
外語寫作
|
命題作文
|
30
|
60
|
4
|
外語翻譯
|
段落(英-中互譯)
|
30
|
60
|
共計
|
|
|
100
|
180
|
一、考試目的
本考試旨在測試考生日語綜合運用能力。考核學生系統地掌握日語語言知識、語法知識、語言技能、學習策略和跨文化交際方面的能力。要求學生能讀懂一般難度的文章;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猜測生詞詞義,并理解文章的主旨、作者的意圖;能運用學過的語言知識,就熟悉的題材,寫出語句基本通順,內容完整的短文,能夠基本表達出自己的態度和情感。累計掌握詞匯量約2800個。
二、考試內容
考試范圍為除“聽、說技能”以外的全部內容。
本考試由六個部分組成:“詞語”、“語法”、“閱讀理解”、“日譯漢”、“漢譯日”和“作文”。
1、詞語共40題,20分。
測試目的是考核考生對詞語的讀音、當用漢字、意義、用法的掌握情況。
2、語法共15題,15分。
測試目的是考核考生基礎語法知識的運用能力。
3、閱讀理解共10題,20分。
測試目的是考核考生通過閱讀獲取信息的能力,既要求準確,也要求閱讀速度。
閱讀題的設問要點如下:
(1)中心思想和段落大意;
(2)上下文的邏輯關系;
(3)文章的發展和結果;
(4)隱含的信息;
(5)重要語句的含義;
(6)生詞詞義;
(7)指示詞所指代的內容等。
4、日譯漢1-2題,15分。
測試目的是考核考生對日語書面材料的理解和翻譯能力。安排1—2篇內容完整的短文,要求考生將日文譯成中文。
5、漢譯日5題,15分。
測試目的在于考核考生常用句子的漢譯日能力。給出幾個單句,要求學生將漢語譯成日語
6、作文1篇,15分。
測試目的是考核考生的日語寫作能力。考試形式為命題作文,要求考生按規定寫出一篇250—300字的短文。
三、試卷結構
1、試題采用客觀性多項選擇題和主觀性試題相結合的形式。客觀性試題要求考生從每題4個選項中選出一個最佳答案;主觀性試題要求考生寫出答案。
2、考試時間為3小時,滿分100分。
241法語二外
一、考試要求
要求考生較系統地掌握法語基礎語法及具備一定的聽說寫譯應用能力。
二、考試內容
1、介詞、介詞短語、冠詞、縮合冠詞、代詞、關系代詞等。
2、常用時語態(直陳式、命令式、不定式、條件式、虛擬式)。
3、常用詞組及動介詞搭配。
三、試卷結構
1、考試時間3小時,滿分100分。
2、題目類型:填空題、選擇題、書面題。
243英語二外
一、考試目的
本試卷是為以英語為第二外語的學習者參加北京郵電大學語言學與應用語言學方向的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設計的。
二、考試內容
英語二外試題的難度相當于大學英語四、六級之間的水平,主要測試考生的詞匯、語法和篇章結構知識以及閱讀理解、翻譯能力和書面表達能力。本考試不包括聽力和口語能力的測試內容。
三、試卷結構
詞形轉換、詞匯和語法填空、閱讀理解、完型填空以及英漢互譯等部分
357英語翻譯基礎
一.考試目的
《英語翻譯基礎》是全日制翻譯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入學考試的基礎課考試科目,其目的是考察考生的英漢互譯實踐能力是否達到進入MIT學習階段的水平。
二、考試性質及范圍:
本考試是測試考生是否具備基礎翻譯能力的尺度參照性水平考試。考試的范圍包括MTI考生入學應具備的英語詞匯量、語法知識以及英漢兩種語言轉換的基本技能。
三、考試基本要求
1.具備一定中外文化,以及政治、經濟、科技、法律等方面的背景知識。
2.具備扎實的英漢兩種語言的基本功。
3.具備較強的英漢/漢英轉換能力。
四、考試形式
本考試采取客觀試題與主觀試題相結合,單項技能測試與綜合技能測試相結合的方法,強調考生的英漢/漢英轉換能力。試題分類參見“考試內容一覽表”。
五、考試內容:
本考試包括二個部分:詞語翻譯和英漢互譯。總分150分。
I.詞語翻譯
1.考試要求
要求考生準確翻譯中英文術語或專有名詞。
2.題型
要求考生較為準確地寫出題中的30個漢/英術語、縮略語或專有名詞的對應目的語。漢/英文各15個,每個1分,總分30分。考試時間為60分鐘。
II.英漢互譯
1.考試要求
要求應試者具備英漢互譯的基本技巧和能力;初步了解中國和英語國家的社會、文化等背景知識,具備一定的英漢科技知識;譯文忠實原文,無明顯誤譯、漏譯;譯文通順,用詞正確、表達基本無誤;譯文無明顯語法錯誤。
2.題型
要求考生較為準確地翻譯出所給的文章,英譯漢為250-350個單詞,漢譯英為150-250個漢字,各占60分,總分120分。考試時間為120分鐘。
《英語翻譯基礎》考試內容一覽表
序號
|
題 型
|
題 量
|
分值
|
時間(分鐘)
|
|
1
|
詞語翻譯
|
英譯漢
|
15個外文術語、縮略語或專有名詞
|
15
|
30
|
漢譯英
|
15個中文術語、縮略語或專有名詞
|
15
|
30
|
||
2
|
英漢互譯
|
英譯漢
|
兩段或一篇文章,250-350個單詞。
|
60
|
60
|
漢譯英
|
兩段或一篇文章,150-250個漢字。
|
60
|
60
|
||
總計
|
|
|
150
|
180
|
448漢語寫作與百科知識
一、考試目的
本考試是全日制翻譯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入學資格考試之專業基礎課,各語種考生統一用漢語答題。我校根據考生參加本考試的成績和其他三門考試的成績總分來選擇參加第二輪,即復試的考生。
二、考試的性質與范圍
本考試是測試考生百科知識和漢語寫作水平的尺度參照性水平考試。考試范圍包括本大綱規定的百科知識和漢語寫作水平。
三、考試基本要求
1.具備一定中外文化,政治經濟法律以及現代科學技術等方面的背景知識。
2.對作為母語的現代漢語有較強的基本功。
3.具備較強的現代漢語寫作能力。
四、考試形式
本考試采取客觀試題與主觀試題相結合,單項技能測試與綜合技能測試相結合的方法,強調考生的百科知識和漢語寫作能力。
五、考試內容
本考試包括三個部分:百科知識、應用文寫作、命題作文。總分150分。
I.百科知識
1.考試要求
考生對中外文化、國內國際政治經濟法律以及先進科學技術等方面有一定的了解。
2.題型
要求考生能就對所給25個概念進行正確理解,或者名詞解釋或者選擇判斷。每小題2分,總分50分。
II.應用文寫作
1.考試要求
該部分要求考生根據所提供的信息和背景景寫出一篇450詞左右的應用文,體裁包括說明書、商務信函、備忘錄、廣告、簡歷等,要求言簡意賅,凸顯專業性、技術性和實用性。
2.題型
試卷提供應用文寫作的信息、背景及寫作要求。共計40分。
III.命題作文
1.考試要求
考生應能根據所給題目及要求寫出一篇不少于800詞的現代漢語短文。體裁可以是說明文、議論文或應用文。文字要求通順,用詞得體,結構合理,文體恰當,邏輯清楚。
2.題型
試卷給出情景和題目,由考生根據提示寫作。共計60分。
“漢語寫作與百科知識”考試內容一覽表
序號
|
題型
|
題量
|
分值
|
時間 (分鐘)
|
1
|
百科知識
|
25個選擇題或者名詞解釋
|
50
|
180
|
2
|
應用文寫作
|
一段應用文體文章,約450個漢字
|
40
|
|
3
|
命題作文
|
一篇800漢字的現代漢語文章
|
60
|
|
|
共計:
|
|
150
|
612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
一、考試目的
要求考生系統地掌握馬克思主義哲學基本知識及一定的運用原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考試內容
1、哲學是時代精神的精華
哲學及其社會功能;哲學的基本問題;哲學的歷史發展
2、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無產階級的科學的世界觀
馬克思主義哲學是人類歷史發展和哲學發展的必然產物;馬克思主義哲學是以實踐范疇為核心的完整的理論體系;馬克思主義哲學與當代世界。
3、世界的物質統一性
世界的物質性;物質世界的存在方式;意識對物質的依賴性和相對獨立性;世界物質統一性的證明。
4、物質世界的聯系和發展
世界的普遍聯系;世界的運動發展;世界聯系和發展的規律性。
5、世界聯系和發展的基本環節
整體與部分;個別與一般、特殊與普遍;相對與絕對;原因與結果;偶然與必然;形式與內容;現象與本質;可能與現實。
6、世界聯系和發展的基本規律
量變質變規律;對立統一規律;否定之否定規律。
7、人類社會生活的實踐本質
實踐和人類社會的產生;人的本質;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
8、物質生產
物質生產實踐是全部社會生活的基礎;物質生產力;現代生產實踐的特點及其發展趨勢。
9、物質生產基礎上的社會有機系統;社會交往與社會有機系統;社會的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社會的經濟基礎和政治上層建筑;社會的思想上層建筑;社會有機系統的演化。
10、階級斗爭的歷史地位
階級和階級斗爭;國家和無產階級專政;社會主義的政治民主和政治自由。
11、人民群眾和個人在歷史中的作用
歷史規律和人的自覺活動;人民群眾在;歷史中的作用;個人在歷史中的作用無產階級政黨的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
12、科學及其社會功能
科學的一般特征和社會作用;科學發展的社會條件;現代科技革命和人類社會發展的前景。
13、認識的本質和特征
認識的本質;實踐及其在認識中的基礎地位;認識的系統結構和基本屬性;認識的歷史演化和現代發展趨勢。
14、認識的辯證過程
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能動的飛躍;由理性認識到實踐的能動的飛躍;認識辯證運動的全過程。
15、思維方法
方法和方法論辯證思維方法;現代科學思維方法。
16、真理和價值
真理、價值、真理和價值的統一。
17、文化、文明和社會進步
文化的實質和人的發展;文化的分類、結構和功能;文化和文明的發展。
18、人的全面發展和人類的解放
人的全面發展;人的價值;人的自由。
三、試卷結構
1、考試時間為3小時,滿分150分。
2、題目類型:概念解釋、簡答題、論述題。
613民法
考試目的:考察學生掌握的民法總論及其分論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靈活運用民法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試題結構:名詞解釋題、簡答題、案例分析題、論述題。
考試內容:民法基本概念、民法基本原則、民事法律關系主體、民事法律關系客體、民事法律關系變動、訴訟時效、除斥期間與期限、物權總論、所有權、共有、用益物權、擔保物權、債權總論、債的類型、債的履行、債的轉移與消滅、債權分論、合同概述、合同訂立、雙務合同中的抗辯權、合同的變更與解除、締約過失責任與違約責任、各種有名合同、無因管理之債、不當得利之債、繼承權概述、法定繼承、遺囑繼承、遺贈與遺贈扶養協議、遺產的處理、人身權概述、人格權、身份權、侵權責任概述、侵權行為的歸責原則、一般侵權行為的構成要件、侵害財產權與人身權的行為、侵權責任方式與侵權責任的承擔、數人侵權行為與責任、各類侵權責任
614英語語言基礎
一、考試目的
考查本科階段對英語語言基礎知識和應用能力的掌握情況。
二、考試內容
考試內容涉及英語語言基礎知識,重點圍繞閱讀能力、辨析能力、翻譯能力和寫作能力命題。
三、考試形式及要求
1、通過對短文中詞義辨析、句法推理、邏輯分析、因果推斷等進行多項選擇;
2、通過對句子中詞形、詞性、詞義、語法、句法的掌握進行多項選擇;
3、通過對短文中詞法、句法和語篇的理解,辨析詞、結構和邏輯等存在的錯誤并改正錯誤;
4、通過對漢語短文的正確理解,將其翻譯成英文;通過對英文短文的正確理解,將其翻譯成漢語;
5、根據題目寫出一篇不少于200詞的文章。內容要切題、遣詞要準確、造句要顯層次、段落要合理、全文要通順。
四、試卷結構
1、閱讀理解40分,詞匯與結構20分,改錯20分,翻譯40分(漢譯英20分,英譯漢20分),寫作30分。
615公共管理理論
一、考查目標
公共管理是以政府為核心的公共部門整合社會的資源,廣泛運用社會學、政治學、法學、管理學和經濟學的理論和方法,強化政府的治理能力,從而達到提高政府績效和服務品質的管理過程。公共管理學是研究政府和其他公共部門對社會公共事務進行管理的一門應用性學科。作為一門新興的學科與學派,旨在幫助公共管理者獲取解決公共問題,處理公共事務所需的知識、技能與政策。本科目要求考生比較系統地掌握公共管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能夠運用所學的知識分析、判斷和解決當前實際的公共管理問題。本科目既考核學生對具有中國特色的公共部門管理的具體實踐和改革發展趨勢的熟悉情況,也考察學生對當代西方公共管理學發展的最新理論、方法與最新實踐成果的了解和跟蹤情況,最終考核學生公共管理的理論素養和從事實際公共管理的能力。
二、考試內容
第一部分:《公共管理學》
第1章公共管理導論
1.公共管理及其性質
2.公共管理學的發展
3.公共管理的特質及與私人部門管理的區別
第2章公共管理者的角色和知能
1.作為一般管理者的角色
2.作為公共管理者的特殊角色
3.公共管理者的技能
4.有效的公共管理者
第3章公共部門的角色
1.公共部門的性質
2.市場失靈與政府干預
3.市場經濟中政府的經濟職能
4.政府失靈
第4章公共部門戰略管理
1.公共部門戰略管理的性質
2.公共部門戰略管理過程
3.公共部門戰略管理規劃與戰略
4.公共部門戰略管理的問題與改進
第5章公共政策的設計、執行與評估
1.公共政策的定義與研究方法
2.公共政策的性質和類型
3.公共政策問題的構建
4.公共政策執行
5.公共政策評估
第6章公共部門人力資源管理
1.人力資源的特性與現代人力資源管理的興起
2.人力資源管理的功能
3.人力資源管理者的角色與知能
4.公共部門人力資源管理者的工作
5.工作生活質量——公共部門人力資源管理的新策略
第7章公共部門的績效管理
1.績效管理的定義、功能與作用
2.公共部門的績效評估與衡量的一般性指標
3.標桿管理
第8章企業型政府與政府再造
1.政府再造的內涵與背景
2.企業型政府的基本理念
3.企業型政府的實施策略及其限制
4.企業型政府與政府再造實踐
第二部分:《公共管理導論》
第一章變革的時代
第二章傳統的公共行政模式
第三章新公共管理
第四章政府的角色
第五章公共企業
第六章公共政策與政策分析
第七章戰略管理
第八章人事管理和績效管理
第九章財政管理
第十章電子化政策
第十一章管理外部要素
第十二章發展中國家的公共管理
第十三章責任
第十四章公共管理的新模式
三、試卷結構
1.考試時間為3小時,滿分150分;
2.題目類型:概念題(30分)、簡答題(60分)、論述題(60分)或含案例(材料)分析題(20分)
616馬克思主義原理
一、考試內容
第一章哲學是時代精神的精華
第二章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無產階級的科學的世界觀
第三章世界的物質統一性
第四章物質世界的聯系和發展基本環節基本規律
第五章人類社會生活的實踐本質
第六章物質生產基礎上的社會有機系統
第七章個人在歷史中的作用
第八章科學及其社會功能
第九章認識的本質和特征辯證過程
第十章真理和價值
第十一章文化、文明和社會進步
第十二章人的全面發展和人類的解放
第十三章經濟制度的變革與經濟體制的演化
第十四章商品經濟的基本原理
第十五章資本主義發展的歷史階段
617傳播學理論
一、考試要求
要求考生系統掌握傳播學基本概念和原理,并且能夠靈活運用相關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二、考試內容
1、傳播學對象和基本問題
2、人類傳播活動的歷史和發展
3、人類傳播的符號與意義、過程與系統
4、人內傳播、人際傳播、群體傳播和組織傳播、大眾傳播
5、傳播制度與媒介規范理論
6、傳播媒介的性質與作用
7、大眾傳播的受眾與宏觀社會效果
8、傳播效果研究
9、國際傳播與全球傳播
10、傳播學研究史和主要學派
11、傳播學調查方法
三、試題類型
1、考試時間3小時,滿分為150分。
2、題目類型:概念題,簡答題,論述題。
618設計理論
第一部分 考試說明
一、考試性質
在工業設計的課程中學習了多門與設計有關的理論課程,設計理論主要考察考生對于這些理論知識中基本概念與方法的掌握情況,還要考察對于這些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這些課程包括《設計史》、《設計方法》、《設計概論》、《人機工程》等。
二、考試形式與試卷結構
1.考試時間3小時,滿分150分。
2.答卷方式:閉卷筆試和設計(所帶用具:鋼筆、鉛筆HB、B各一支、橡皮各一件、三角板(>15cm)一套、圓規一支,彩色鉛筆或馬克筆一套)。
3.各部分內容的考試比例
設計概論及設計史(筆試)50分
人機工程學(筆試)50分
設計方法與分析(筆試)50分
第二部分 考試要點及題型
一、考查要點
1.設計的概念與基本原則;
2.工業設計的概念、領域;
3.工業設計史上的重大事件及設計風格與流派;同
4.設計中的哲學問題;
5.工業設計中的美學概念及美學要素;
6.信息時代的設計;
7.創造性思維及創造技法;
8.功能論/系統論設計思想及方法;
9.商品化設計思想及方法;
10.人性化的設計觀念;
11.設計調查方法;
12.設計評價與方法(包括作品認知與分析、對設計現象的分析);
13.人機工程設計:概述、人與機(廣義的)的功效因素、人體測量參數、顯示器
與控制器的造型設計、作業空間設計、知覺生活與心理要求等。
14.現代設計的形成及發展
二、題目類型:
1.填空題共
2.選擇題65548814
3.名詞解釋研
4.問答題
5.論述題及設計題輔導
要求考生以自己的理解進行解答,可以有獨特的視角,考察其知識面。此題考察重點在概念理解是否清晰,論證是否充分、詳實,結構是否邏輯、嚴整。
619基礎日語
第一部分考試說明
一、考試目的和要求
考試目的:客觀地檢測出攻讀碩士學位人員的日語語語言水平,以便完成
碩士學位的學習任務。
考試要求:要求考生系統地掌握日語語法知識;認知詞匯達10,000個,熟練應用其中6000個及其常用搭配;具有較高的閱讀、翻譯、寫作水平。
二、考試形式與試卷結構
1、答卷方式:閉卷,筆試
2、答題時間:180分鐘
3、考試分數:滿分150分。
第二部分考查要點
一、考試題型及比例
(一)詞匯約25%
(二)語法約40%
(三)讀解約40%
(四)翻譯約30%
(五)寫作約15%
二、試卷內容具體描述
第一部分詞匯文字部分:共30分。
這部分包括寫日語漢字和日語假名,還有1—10個外來語單詞,測試的目的是考查考
生在日語詞語的讀音、書寫、意義、應用等方面的實際能力。
第二部分語法構句:共40分。
共40題,每題1分。要求考生從A,B,C,D四個選項中選擇一個最佳答案。此部分測試的目的是考查考生運用語法構造句子的能力。試題涉及到用言活用形及時、體、態的用法;各類助詞、助動詞及補助動詞的用法;形式名詞、形式用言的用法;常用副詞、接續詞及接續助詞等等常用語法,以及各種句型及慣用型的用法。
第三部分閱讀理解:共40分。
試題會有1--3篇左右的短文。每篇短文設有若干個問題,要求考生在充分理解短文的基礎上,從每題的A,B,C,D四個選項中選擇一個最佳答案。這部分測試的目的是考查考生通過閱讀獲取信息的能力。既要求考生能準確理解所讀文章。
第四部分(日譯漢/漢譯日):共30分。
是按照試題要求翻譯成短文或句子(日譯漢/漢譯日)。此部分是考核應試者的書面語言表達能力。
第五部分寫作文(15分)
命題作文,字數大約300左右。短時間內要完成一篇小短文。此部分是測試考生的語言實際綜合運用能力。
801通信原理
一、考試內容
1.預備知識
希爾伯特變換、解析信號、頻帶信號與帶通系統、隨機信號的功率譜分析、窄帶平穩高斯過程。
2.模擬調制
DSB-SC、AM、SSB、VSB、FM的基本原理、頻譜分析、抗噪聲性能分析。
3.數字基帶傳輸
數字基帶信號,PAM信號的功率譜密度分析;
數字基帶信號的接收,匹配濾波器,誤碼率分析;
碼間干擾的概念,奈奎斯特準則,升余弦滾降,最佳基帶系統,眼圖;
均衡的基本原理,線路碼型的作用和編碼規則,部分響應系統,符號同步算法的基本原理。
4.數字信號的頻帶傳輸
信號空間及最佳接收理論,各類數字調制(包括OOK、2FSK、PSK、2DPSK,QPSK、DQPSK、OQPSK、MASK、MPSK、MQAM)的基本原理、頻譜分析、誤碼性能分析,載波同步的基本原理。
5.信源及信源編碼
信息熵、互信息;哈夫曼編碼;量化(量化的概念、量化信噪比、均勻量化);
對數壓擴,A率13折線編碼、TDM。
6.信道及信道容量
信道模型,信道特性及其對信號傳輸特性的影響;
信道容量(二元無記憶對稱信道、AWGN信道)的分析計算;
多徑衰落方面的概念(平衰落和頻率選擇性衰落、時延擴展、相干帶寬、多普勒擴展、相干時間)
7.信道編碼
信道編碼的基本概念,糾錯檢錯、漢明距離
線性分組碼,循環碼、CRC;
卷積碼的編碼和Viterbi譯碼
8.擴頻通信及多址通信
沃爾什碼及其性質;
m序列的產生及其性質,m序列的自相關特性;
擴頻通信、DS-CDMA及多址技術、擾碼
802電子電路
模擬部分
一、考試要求
要求學生系統地掌握模擬電子技術的基本概念、基本電路的工作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并能靈活應用于實際,具有較強的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考試內容
了解PN結及其特性;掌握常用二極管、雙極型晶體管及場效應管的特性和主要參數。
掌握雙極型晶體管組成的三種基本組態電路的特點和基本分析方法;了解場效應管放大電路。
了解多級放大電路的常用耦合方式,掌握多級放大電路的特點及分析方法。
掌握集成運放的基本組成、工作特點、內部典型電路及主要技術指標。
了解頻率響應的基本概念及波特圖;掌握雙極型晶體管及場效應管的高頻等效模型;了解放大電路的頻率響應。
掌握反饋的基本概念、判斷方法、負反饋對放大電路性能的影響及深度負反饋放大電路的分析方法;了解負反饋放大電路的穩定性問題。
掌握運放工作在線性區的特點及由集成運放組成的基本運算電路;了解有源濾波電路及其它放大電路。
掌握正弦波振蕩電路的原理及組成;掌握電壓比較器、三角波(矩形波)發生器的電路組成和工作原理。
了解功率放大電路的特點及集成功率放大電路的應用,掌握互補功率放大電路。
了解直流穩壓電源的原理,掌握整流、濾波及穩壓電路的組成和工作原理。
三、試卷結構
考試時間:1.5小時;滿分:75分
題目類型:填空、選擇、簡答、計算(包括簡單設計)及讀圖題。
數字部分
一、考試要求
掌握數字邏輯電路的基本概念和中小規模邏輯器件的工作原理,掌握數字邏輯電路的分析和設計方法。具備分析常用數字電路邏輯功能的能力,能使用中小規模器件和可編程邏輯器件進行邏輯設計的能力。
二、考試內容
1、數制和編碼及邏輯代數基礎
1)各種數制之間的互相轉換及BCD編碼
2)邏輯代數的基本定理
3)邏輯函數的表示方法
4)邏輯函數的公式法和卡諾圖法化簡
2、門電路
1)TTL門、CMOS門(含OC門、OD門和三態門)的內部電路邏輯分析
2)TTL門、CMOS門(含OC門、OD門和三態門)的靜態輸入、輸出特性
3)不同工藝邏輯門之間的互聯
3、組合邏輯電路
1)小規模組合邏輯電路的分析和設計
2)常用中規模組合邏輯電路(編碼器、譯碼器、數據選擇器、加法器、比較器和數據分配器等)的功能和應用
3)競爭冒險(包括邏輯冒險和功能冒險)現象和產生原因,掌握判斷方法和消除方法
4、觸發器
1)各種觸發器的狀態方程、動作特點
2)不同觸發器之間的轉換
5、時序邏輯電路
1)中、小規模同步時序電路的分析
2)常用中規模時序電路(計數器、移位寄存器、序列信號發生器、順序脈沖發生器)的分析與應用
3)常用同步時序電路的設計
4)狀態機(復雜時序邏輯)電路的設計
6、半導體存儲器與可編程邏輯器件
1)ROM、RAM、FPLA、PAL、GAL、EPLD、CPLD、FPGA的結構特點
2)用存儲器設計組合邏輯電路
7、數-模和模-數轉換
1)D/A、A/D的轉換精度與轉換速度
2)權電阻型和倒T電阻網絡型D/A工作原理
3)并聯比較型、反饋比較型A/D工作原理
三、試卷結構
1、考試時間:1.5小時;滿分:75分
2、題目類型:填空與選擇題、判斷題、分析題、設計題
803信息與通信工程學科專業基礎綜合
一、考試目的
本考試主要考核考生對“信號與系統”和“通信原理”課程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的掌握程度。考生應熟練掌握信號與系統及通信原理中的基本思想、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具有靈活運用所學知識求解問題的能力。
二、考試內容
“信號與系統”部分:
1.緒論
信號與系統的概念,信號的描述、分類和典型信號;信號運算,奇異信號,信號的分解;系統模型及其分類,線性時不變系統,系統分析方法。
2.連續時間系統的時域分析
微分方程式的建立、求解,起始值的確定;零輸入響應和零狀態響應;系統沖激響應求法,利用卷積求系統的零狀態響應;卷積的計算,卷積的性質。
3.信號的矢量空間分析
矢量正交分解,信號正交分解,任意信號在完備正交函數系中的表示法;帕塞瓦爾定理,能量信號與功率信號。
4.連續時間信號的頻域分析
周期信號的傅里葉級數,頻譜結構和頻帶寬度;傅里葉變換---頻譜密度函數;傅里葉變換的性質,周期信號的傅里葉變換;時域抽樣定理。
5.連續時間系統的復頻域分析
拉氏變換的定義,拉氏變換的性質,復頻域分析法;系統函數的概念,根據系統函數的零極點分布分析系統的時域、頻率特性;線性系統的穩定性。
6.離散時間系統的時域分析
常用典型離散時間信號,系統框圖與差分方程;常系數線性差分方程求解的一般概念;離散時間系統的單位樣值響應,離散卷積(卷積和)。
7.離散時間系統的z域分析
z變換的定義、性質,典型序列的z變換;利用z變換解差分方程;離散系統的系統函數定義;系統函數的零極點對系統特性的影響;離散時間系統的頻率響應特性。
8.系統的狀態變量分析
信號流圖,連續時間系統狀態方程的建立和求解
“通信原理”部分:
1.預備知識
希爾伯特變換、解析信號、頻帶信號與帶通系統、隨機信號的功率譜分析、窄帶平穩高斯噪聲。
2.模擬調制
DSB-SC、AM、SSB、VSB、FM的基本原理、頻譜分析、抗噪聲性能分析。
3.數字基帶傳輸
數字基帶基帶信號,PAM信號的功率譜密度分析;數字基帶信號的接收念,奈奎斯特準則,升余弦滾降,最佳基帶系統,眼圖。了解均衡的基本原理,線路碼型的作用和編碼規則,部分響應系統,符號同步
4.數字信號的頻帶傳輸
信號空間及最佳接收理論,各類數字調制(包括OOK、2FSK、PSK、2DPSK,MQAM)的基本原理、頻譜分析、誤碼性能分析,載波同步的基本原理。
5.信源及信源編碼
信息熵、互信息;哈夫曼編碼;量化(量化的概念、量化信噪比、均勻量化)。了解對數壓擴、A率13折線編碼、TDM;
6.信道及信道容量
信道容量(二元無記憶對稱信道、AWGN信道)的分析計算。了解平衰落和頻率選擇性衰落、時延擴展、相干帶寬。
7.信道編碼
信道編碼的基本概念,糾錯檢錯、漢明距;線性分組碼,循環碼、CRC;卷積碼的編碼和Viterbi譯碼。
8.擴頻通信及多址通信
沃爾什碼及其性質;m序列的產生及其性質,m序列的自相關特性;擴頻通信、DS-CDMA及多址技術、擾碼
三、試題結構
填空題,判斷題,計算題,繪圖題。
804信號與系統
一.基本要求
1.掌握確定性信號的時域變換特性和奇異信號的特點,系統零輸入響應、零狀態響應和全響應的概念,沖激響應的概念和求解,利用卷積積分求系統零狀態響應的方法和物理意義。
2.理解信號正交分解;掌握周期信號和非周期信號的頻譜及其特點,重點掌握傅里葉變換及其主要性質,了解在通信系統中的應用,熟悉連續系統的頻域分析方法。
3.掌握單邊拉普拉斯變換及其主要性質,熟悉連續時間系統的復頻域分析方法,重點理解系統函數的概念和由系統函數分析系統的特性。
4.熟練掌握典型離散信號及其表示;熟悉建立差分方程的過程;z變換的概念和典型信號的z變換,利用z變換求解離散系統的差分方程的方法。重點掌握離散時間系統的單位樣值響應;利用卷積和求系統的零狀態響應方法;離散時間系統的系統函數和離散時間系統的頻率響應特性。
5.系統的狀態變量分析的概念及連續時間系統的狀態方程時域解法。
二.內容
1.緒論
信號與系統的概念,信號的描述、分類和典型信號,
信號運算,奇異信號,信號的分解
系統的模型及其分類,線性時不變系統,系統分析方法。
2.連續時間系統的時域分析
微分方程式的建立、求解,起始點的跳變,
零輸入響應和零狀態響應,
系統沖激響應求法,利用卷積求系統的零狀態響應,
卷積的圖解法,卷積的性質。
3.傅里葉變換
周期信號的傅里葉級數,頻譜結構和頻帶寬度,
傅里葉變換——頻譜密度函數,
傅里葉變換的性質,周期信號的傅里葉變換,
抽樣信號的傅里葉變換,時域抽樣定理。
4.連續時間系統的s域分析
拉普拉斯變換的定義,拉普拉斯變換的性質,復頻域分析法,拉普拉斯逆變換
系統函數,系統的零極點分布決定系統的時域、頻率特性
線性系統的穩定性。
5.傅里葉變換應用于通信系統
利用系統函數求響應,無失真傳輸,理想低通濾波器,帶通濾波器,調制與解調
希爾伯特變換的定義,利用希爾伯特變換研究系統函數的約束特性
從抽樣信號恢復連續時間信號,頻分復用與時分復用,PCM信號
6.信號的矢量空間分析
矢量正交分解,信號正交分解
任意信號在完備正交函數系中的表示法
帕塞瓦爾定理,能量信號與功率信號,能量譜與功率譜
相關系數與相關函數,相關與卷積比較,相關定理
7.離散時間系統的時域分析
常用的典型離散時間信號,系統框圖與差分方程,
常系數線性差分方程的求解,
離散時間系統的單位樣值響應,離散量的卷積
8.離散時間系統的域分析
z變換定義、性質,典型序列的z變換,z逆變換
利用z變換解差分方程
離散系統的系統函數H(z)定義
系統函數的零極點對系統特性的影響
離散時間系統的頻率響應特性
9.系統的狀態變量分析
信號流圖,連續時間系統狀態方程的建立
連續時間系統狀態方程的求解
(二)考題結構
考卷由填空、判斷、選擇、畫圖、計算、證明等類型的題目組成
805物理學
一、考試要求
要求考生了解物理學的研究對象,掌握研究方法,系統地掌握大學物理學各部分的基本概念與基本原理,并具備靈活運用這些概念與原理的能力,能分析問題與解決相關問題。
二、考試內容
1、力學
(1)質點運動學:參照系和坐標系;位置矢量、位移、速度、加速度;運動方程與軌跡方程;切向與法向加速度;相對運動。
(2)牛頓運動定律:牛頓運動定律及運用;慣性系與非慣性系,慣性力。
(3)動量與角動量:動量、沖量、動量定理和動量守恒定律;質心與質心運動定理;力矩、角動量、角動量定理與角動量守恒定律。
(4)功和能:功與動能定理;保守力的功與勢能;功能原理與機械能守恒定律。
(5)剛體力學:剛體的平動與轉動,角速度與角加速度;定軸轉動定律與轉動慣量;平行軸定理;力矩的功和轉動動能;剛體的角動量。
2、電磁學
(1)靜電場:庫侖定律、電場強度及計算、電偶極距;電場線、電通量和高斯定理;靜電場的環路定理、電勢能、電勢及計算;等勢面與電勢梯度。
(2)導體與電介質中的電場:導體的靜電平衡;導體上的電荷分布及靜電屏蔽;電容器及電容的計算;電介質的極化和電極化強度矢量;束縛電荷;電位移矢量;電場能量與能量密度。
(3)穩恒電流:電流密度矢量;電流連續性方程與穩恒條件;歐姆定律的微分形式;非靜電力與電動勢。
(4)穩恒磁場:磁感應強度、磁感應線、磁通量與磁場的高斯定理;畢奧-薩伐爾定律;運動電荷的磁場;安培環路定理;安培力與洛侖茲力;磁場對載流導線與載流線圈的作用;霍爾效應。
(5)磁介質:順磁性與抗磁性;磁化強度與磁化電流;磁場強度。
(6)電磁感應與電磁場:電磁感應定律;動生電動勢;感生電動勢與有旋電場(感應電場);自感與互感;磁場能量與能量密度;位移電流;麥克斯韋方程組。
3、振動與波
(1)簡諧振動:簡諧振動的運動學方程和動力學方程;簡諧振動的特征量與初始條件;旋轉矢量法;簡諧振動的能量;簡諧振動的合成。
(2)機械波:機械波的形成,縱波與橫波;頻率與波長、波速;波動方程;波的能量、能流和能流密度;惠更斯原理,波的反射、折射和衍射;波的疊加原理,波的干涉;駐波,半波損失;多普勒效應。
(3)電磁波:平面電磁波的性質,玻印亭矢量。
4、氣體動理論與熱力學
(1)氣體動理論:理想氣體的微觀模型,壓強與溫度的微觀解釋;能量按自由度均分定理,理想氣體的內能;麥克斯韋速率分布率,平均速率、方均根速率與最概然速率;玻爾茲曼能量分布率;氣體分子的平均碰撞頻率和平均自由程。
(2)熱力學第一定律:準靜態過程;功、熱量、內能;理想氣體的定容和定壓摩爾熱容量;熱力學第一定律以及在定值過程和絕熱過程中的應用;循環過程,熱機效率,卡諾循環。
(3)熱力學第二定律:熱力學第二定律的兩種表述及其等效性;可逆與不可逆過程;熵和熵增加原理;熱力學第二定律的統計意義。
5、光學
(1)光的干涉:普通光源的發光機制與獲得相干光的方法;光程與等光程性;楊氏干涉及其變形;薄膜干涉(等傾干涉和等厚干涉、牛頓環);邁克爾遜干涉儀和相干長度。
(2)光的衍射:惠更斯-菲涅爾原理;夫瑯和費單縫衍射;光學儀器的分辨本領;光柵衍射;X射線衍射。
(3)光的偏振:自然光和偏振光;起偏與檢偏,馬呂斯定律;反射起偏,布儒斯特定律;雙折射現象,惠更斯原理在雙折射中的應用;波晶片;橢圓偏振光和圓偏振光的獲得;偏振光的干涉。
6、近代物理學
(1)狹義相對論基礎:伽利略變換與力學相對性原理;狹義相對論的兩個基本假設;同時的相對性;時間膨脹和長度收縮;洛侖茲變換;相對論質量、相對論能量。
(2)量子物理基礎:黑體輻射與普朗克假設;光電效應,愛因斯坦光子論,康普頓效應;氫原子光譜與與玻爾理論;德布羅意假設,電子衍射實驗,波粒二象性;波函數的統計解釋,不確定關系;薛定諤方程,一維勢阱;電子自旋,四個量子數;泡利不相容原理,原子的殼層結構。
三、試題結構
1、考試時間3小時,滿分150分;
2、題目類型:選擇題、填空題、計算題、證明題、作圖題。
806電磁場理論
一、考試要求:
準確掌握反映電磁場與電磁波的基本特性和規律的基本定理、定律、重要概念、重要公式及其物理意義和相關應用,能夠利用場的觀點和方法對電磁現象和過程進行定性的分析和判斷,對一些簡單的典型問題具有一定的綜合分析、定量計算的能力。
二、考試內容:
(一)靜態場的基本規律(含靜電場、恒定磁場和恒定電場)
1、靜電場、恒定磁場和恒定電場的基本性質、基本方程及其應用;
2、靜電場、恒定磁場和恒定電場的邊界條件及其應用;
3、位函數的引入及其應用;
4、電場能量、磁場能量和能量損耗;
5、簡單、典型系統的電容、電感、電阻的分析計算;
(二)靜態場邊值型問題的解法
1、唯一性定理;
2、直接積分法求解一維場;
3、分離變量法求解直角坐標、圓柱坐標系中的二維場;
4、平面鏡像、球面鏡像和介質鏡像;
(三)交變電磁場
1、麥克斯韋方程組(微分形式、積分形式、復數形式)及其輔助方程的意義和應用;
2、交變電磁場的邊界條件及其應用;
3、坡印廷定理及坡印廷矢量的意義及其應用;
(四)平面波在無界媒質中的傳播
1、波動方程及其解的物理意義和應用;
2、電磁波的極化(偏振)以及極化的分解與合成;
3、均勻平面電磁波在理想介質和良導體中的傳播規律及其特性參量的分析和計算;4、趨膚效應、表面阻抗的概念、物理意義及其分析計算;
(五)電磁波的反射與折射
1、橫電磁波垂直入射到理想導體和理想介質分界面時的傳播特性,反射波(反射系數)、折射波(折射系數)以及合成波的分析和計算;
2、橫電磁波斜入射情況下,入射波、反射波、折射波以及合成波的表達式及其參量;
3、反射定律、折射定律及其應用;
4、橫電磁波斜入射到理想導體和理想介質分界面時的傳播特性,反射波(反射系數)、折射波(折射系數)以及合成波的分析和計算;
5、菲涅爾公式、全反射(臨界角)、全折射(布儒斯特角)的定義及分析計算;
(六)規則波導(矩形波導)
1、矩形波導中TE波、TM波的參量及其傳輸特性;
(七)電磁波輻射
1、電偶極子近區場與遠區場的特點及其劃分;
2、遠區場中的電偶極子參數(輻射功率、輻射電阻、方向性圖);
3、利用鏡像法計算典型環境下電偶極子的遠區場;
三、試卷結構:
1、閉卷考試,時間為3小時,滿分150分;
2、題目類型:主要包括選擇題、問答題、分析判斷題和計算題等。
807軟件工程專業綜合(數據結構、操作系統、計算機網絡)
第一部分數據結構(60/150)
一、考試要求
要求考生比較系統地理解數據結構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掌握各種數據結構的特點和基本方法,著重考察考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要求考生能夠用C或C++語言描述數據結構中的算法。
二、考試內容
(一)緒論
數據結構的基本概念,數據的邏輯結構、存儲結構;
算法的定義,算法的基本特征及算法分析的基本概念。
(二)線性表
線性關系、線性表的定義,線性表的基本操作;
線性表的順序存儲結構的構造原理;
對線性表實施的最主要的操作(包括三種鏈表的建立、插入和刪除、檢索等)的算法設計。
(三)鏈表
單鏈表、雙向鏈表和循環鏈表三種鏈表形式的存儲結構和特點以及基本操作;
稀疏矩陣的存儲結構和特點以及基本操作。
(四)棧和隊列
棧的定義、結構特點及其存儲方式(順序存儲與鏈接存儲)和基本操作的實現算法;
隊列的結構、特點及其存儲方式(順序存儲與鏈接存儲)和基本操作的實現算法。
(五)數組和串
串的基本概念、串的存儲結構和相關的操作算法;
數組的存儲結構,在順序存儲的情況下,數組元素與存儲單元的對應關系;
字符串比較的基本算法(包括KMP算法)。
(六)遞歸
遞歸的基本概念和實現原理以及用遞歸的思想描述問題和書寫算法的方法;
漢諾塔、迷宮等問題的遞歸解法;
用棧實現遞歸問題的非遞歸解法。
(七)樹和森林
樹的結構和主要概念,各種二叉樹的結構及其特點;
二叉樹的三種遍歷方法的實現原理和性質,能將二叉樹的遍歷方法應用于求解二叉樹的葉子結點個數、二叉樹計數等問題,遍歷的非遞歸實現方法;
線索化二叉樹的結構和基本操作;
堆的原理和基本操作的實現方法;
森林的定義和存儲結構,森林的遍歷等方法的實現;
基于霍夫曼樹生成霍夫曼編碼的方法。
(八)集合和搜索
集合的基本概念和各種存儲方法;
等價類的生成算法;
針對有序順序表的折半搜索、斐波那契等搜索方法;
AVL樹的定義和特點以及AVL樹調整操作的實現原理;
最優二叉樹的構造原理和相關算法。
(九)圖
圖的各種基本概念和各種存儲方式;
圖的兩種搜索方法和連通分量的生成方法;
兩種最小生成樹的生成方法;
各種求最短路徑的方法;
用頂點表示活動和用邊表示活動的兩種網絡結構特點和相關操作的實現算法。
(十)排序
插入排序法(含折半插入排序法)、選擇排序法、泡排序法、快速排序法、堆積排序法、歸并排序、基數排序等排序方法排序的原理、規律和特點;
各種排序算法的時空復雜度簡單分析。
(十一)索引結構與散列
線性索引結構、倒排表、靜態搜索樹的結構和特點;
B樹的結構和各種操作的實現算法;
散列的實現原理和各種操作的實現算法。
三、試卷結構:
考試題型:填空題、選擇題、簡答題、編程題
第二部分操作系統(50/150)
一、考試要求
要求考生比較系統地理解和掌握操作系統的基本概念、主要功能、主要組成部分、各個主要組成部分的不同實現方法;從資源管理和應用程序與硬件系統接口的觀點掌握操作系統設計的基本思想,掌握現代計算機系統對其各種軟硬資源的管理技術。要求考生具備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考試內容
(一)基本概念
計算機基本構成、處理器的內部結構、高速緩沖存儲器CACHE;
操作系統的概念、演變歷程、特性、分類、運行環境、功能;
存儲器的層次結構。
(二)進程
進程的概念和特點;
進程狀態轉換。
(三)線程、對稱多處理SMP和微內核
線程的概念,定義線程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線程的功能特性與實現方式;
對稱多處理SMP體系結構;
操作系統的體系結構(微內核與單內核)及其性能分析。
(四)并發
并發性問題及相關概念,如臨界區、互斥、信號量和管程等;
進程互斥、同步和通信的各種算法;
死鎖的概念、死鎖的原因和條件;
死鎖的預防、避免和檢測算法。
(五)存儲器管理
分區存儲管理、覆蓋與交換;
頁式管理及段式管理;
段、頁式存儲管理方法及實現技術;
虛存的原理及相關的各種算法和數據結構。
(六)單處理器調度
處理器的三種調度類型;
進程調度的各種算法及其特點。
(七)多處理器調度和實時調度
多處理器對進程調度的影響
多處理器環境下的進程和線程調度算法;
實時進程的特點;
限期調度和速率單調調度方法。
(八)設備管理和磁盤調度
操作系統中輸入/輸出功能的組織;
中斷處理;
設備驅動程序、設備無關的軟件接口和spooling技術;
緩沖策略;
磁盤調度算法;
磁盤陣列。
(九)文件系統
文件系統特點與文件組織方式;
文件系統的數據結構;
目錄的基本性質及其實現方法;
磁盤空間的管理。
(十)分布式系統
分布式處理的特點、類型;
多層體系結構、中間件技術;
機群系統;
分布式進程管理相關的操作系統設計問題。
三、試卷結構
考試題型:填空題、選擇題、簡答題、計算題
第三部分計算機網絡(40/150)
一、考試要求
要求考生掌握計算機網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掌握計算機網絡的體系結構和典型網絡協議,了解典型網絡設備的組成和特點,理解典型網絡設備的工作原理。要求考生能夠運用計算機網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進行網絡系統的分析、設計和應用。
二、考試內容
(一)計算機網絡體系結構
計算機網絡的概念、組成與功能;
計算機網絡的分類;
計算機網絡與互聯網的發展簡史;
計算機網絡的標準化工作及相關組織;
計算機網絡分層結構;
計算機網絡協議、實體、協議數據單元(PDU)、服務數據單元(SDU)、服務和服務訪問點等概念;
ISOOSI參考模型和TCP/IP模型。
(二)物理層
數據通信系統的模型;
信號、碼元、信道等基本概念;
編碼與調制;
信道的極限容量、香農公式;
雙絞線、同軸電纜、光纖與無線傳輸介質;
信道復用技術:頻分復用、時分復用、波分復用、碼分復用
物理層接口的特性;
中繼器和集線器。
(三)數據鏈路層
數據鏈路層的功能,封裝成幀、透明傳輸、差錯檢測;
PPP協議;
介質訪問控制:靜態劃分信道介質訪問控制、隨機接入介質訪問控制
局域網的基本概念和體系結構;
以太網與IEEE802.3;
CSMA/CD協議;
適配器;
以太網的MAC層、MAC地址、MAC幀;
IEEE802.11;
網橋、透明網橋、生成樹算法;
以太網交換機。
(四)網絡層
虛電路服務與數據包服務;
路由與轉發;
電路交換、分組交換;
IPv4數據報;
IPv4地址和NAT;
IP層轉發分組流程;
子網劃分與子網掩碼、CIDR;
ARP、DHCP與ICMP協議;
IPv6主要特點和IPv6地址;
靜態路由與動態路由;
分層次的路由選擇、自治系統、域內路由選擇和域間路由選擇;
RIP路由協議;
OSPF路由協議;
BGP路由協議;
路由器的組成與功能;
IP多播。
(五)傳輸層
傳輸層的功能;
傳輸層尋址與端口;
無連接服務與面向連接服務;
UDP數據報、UDP校驗;
TCP的主要特點、TCP報文段;
TCP連接管理;
TCP可靠傳輸:自動重傳請求ARQ、滑動窗口協議;
TCP流量控制與擁塞控制;
套接字(Socket)接口。
(六)應用層
客戶/服務器模型、P2P模型;
DNS系統:域名、域名空間、域名服務器、域名解析過程;
FTP協議的工作原理、控制連接和數據連接;
電子郵件系統的組成結構;
電子郵件格式與MIME;
SMTP協議、POP3協議和IMAP協議;
WWW的概念與組成結構;
統一資源定位符URL;
HTTP協議。
三、試卷結構:
考試題型:選擇題、簡答題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