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說40題,有同學還說這個題有爭議、出得不對,考生在考場上將ABC簡單排除了,接著進入到語意理解當中,不知所措。
看題干,乙分別是對甲“前件”和“后件”的否定,再看E選項,前面是“行其正”,后面是“謀其正”,話題關鍵詞都不一樣,這不用任何爭議。
但是這個題要進入到語意理解,就會一直糾結,選完以后心里還沒譜。怎么樣就有譜了?不是知識點,而是我們講過的閱讀方法——話題關鍵詞匹配。如果我們平常做訓練的時候對話題關鍵詞特別敏感,這個題目對你來說又是一個白給的。
40.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乙:我反對,己所欲,則施于人。
以下哪項與上述對話方式最為相似?
A.甲:人非草木,孰能無情?乙:我反對。草木無情,但人有情。
B.甲: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乙:我反對,人有遠慮,亦有近憂。
C.甲: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乙:我反對,如得虎子,必入虎穴。
D.甲: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乙:我反對,人若犯我,我就犯人。
E.甲:不在其位,不謀其政。乙:我反對,在其位,則行其政。
還有45題。我們講論證邏輯多次強調,找結論關鍵詞,找前提話題關鍵詞。
45.人們通常認為,幸福能夠增進健康、有利于長壽,而不幸福則是健康狀況不佳的直接原因,但最近有研究人員對300多人的生活狀況調查后發現,幸福或不幸福并不意味著死亡的風險會相應地變得更低或更高。他們由此指出,疾病可能會導致不幸福,但不幸福本身并不會對健康狀況造成損害。
以下哪項如果為真,最能質疑上述研究人員的論證?
A.有些高壽老人的人生經歷較為坎坷,他們有時過得并不幸福。
B.有些患有重大疾病的人樂觀向上,積極與疾病抗爭,他們的幸福感比較高。
C.人的死亡風險低并不意味著健康狀況好,死亡風險高也不意味著健康狀況差。
D.幸福是個體的一種心理體驗,要求被調查對象準確斷定其幸福程度有一定的難度。
E.少數個體死亡風險的高低難以進行準確評估。
有同學說講這么多簡單題,怎么不來點復雜題。但是我要跟大家講,綜合推理題目就是在耗你的時間、情緒。今年綜合推理題目比往年多了幾個,這種情況下,同學會有一個以偏概全的認知,覺得今年題好難,其實排除綜合推理題,大部分題目是送分的。
有同學說推理題推得好爽,結果數學沒時間做。這是犯了答題策略的錯誤。所以答題策略很重要。這也正是我們管綜考試要考查的本質,考查的是一個思維方法的綜合,是管理素質、培養潛能的綜合。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