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考研管綜論證有效性分析真題解析
論證有效性分析延續了2014、2015、2016出題風格,結構清晰,中心論點不需要花時間去找;而且其中考到的邏輯漏洞沒有任何“偏、怪、難”之說,都是我們講的最主要的邏輯漏洞,次要的都不涉及。下面逐段進行分析:
“只要利用賞罰,就可以……”。只要的問題,即充分條件檢驗問題,充分條件不充分,還有別的條件,也可以認為過于絕對。老師輔導講“how:應該怎么辦”的時候,有三個方向:制度他律、教育指導、道德自律,看到這兒利用賞罰,就是制度他律,完全還可以有道德自律。將2016年考到的“必要條件認知”進行知識點遷移,這也是我們小作文講解中反復強調的學習方法。
下面段落里說到“既沒有可能也沒有必要去尋求那些不求私利的廉潔之士”,我們說,也許會存在相對更加好的人,這是一種考慮方案。不需要找到絕對完美,找到相對好的就可以。第二,也可能存在不求私利的人,也可能存在廉潔之人;或者每個人都求私利不等于不廉潔。針對這個點可以有兩種思考方法。而“根本不存在”過于絕對,這個提示非常清晰。“只在于……”又是一個絕對化詞語,后面是手段。這個手段說“有效防止……”事前預防,還可以有事中控制,事后懲戒、警示教育。為什么說關鍵只在于它呢?由此可以看出,這段的邏輯漏洞非常好找,畫這幾個關鍵詞就知道了,找不到是很不應該的。
接著看“怎樣防止”這一段,之前我們說2015年、2016年結論都是用“其實”引導的,“其實”是表達轉折意味的詞語,這個詞語后面跟著的內容往往是關鍵。我們針對這個可以考慮不一定“不合理”,監察官員也可能好利惡害,他受到的懲罰大于他得到的利益,如果盡忠職守得到的獎賞大于壞處,不能證明這樣方式不合理。還有以權謀私,“讓一部分以權謀私者去制止另一部分人以權謀私”,這個“私”對于不同人來說可能并不相同,而且可能相悖,這種情況下為什么不可能制衡呢。制衡是2014年小作文考過的。不等于制衡方法是徹底沒用的。
下一個段落里,我們說依靠什么呢,手段問題,馬上想到基本套路——“不可行”、“無意義”、“沒必要”。“可以利用賞罰方法進行監督”,這個地方又可以分層次攻擊了,揭發者可能受到打擊報復,他仍然不一定揭發,或者說不可取,因為壞處大;或者我也可以講到,如果說不揭發獲得的收益更大,可能也不會揭發的。而且獎賞的問題比較抽象的詞語,懲罰也比較抽象。后面“誰不揭發官員的以權謀私就懲罰誰”,你無法確定誰沒有揭發。所以這個方法沒有意義的。另外我們說,鼓勵揭發有壞處,什么壞處呢?獎賞揭發方式鼓勵告密,帶來得是誣告陷害。但是日常生活沒有注意觀察和思考,告訴你這個地方有問題你可能也想不到。我們這個考試僅僅說知識點的問題不夠,一定要平常多做積累。“臣民處于好利惡害的本性,就會揭發官員的以權謀私”,這個邏輯漏洞還是比較好找的。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