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小看了這群“拖地哥”,他們個個都是研究生。
千萬別拿賽場上拖地的人不當回事,尤其在深圳大學城的競賽場館,那可都是名校的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本屆大運會,深圳大學城595名大運志愿者全是研究生及以上學歷的高材生,其中還有10多位博士生和一位博士后。不過,志愿服務可不按學歷文憑高低分工。這不,有兩位博士生就被分到賽場上拖地。
595名志愿者均來自北大深研院、清華研究院和哈工大深研院,其中有十幾個是博士生。不過,在這個團隊里沒有學歷高低之分,所有人分工按隨機抽取的形式,分到競賽組織、信息技術、新聞媒體、場館禮賓、語言服務、醫療服務、觀眾服務、交通、餐飲、志愿者管理及場館運行管理等各個崗位提供志愿服務。
這兩天,若你在深圳大學城排球賽場館看比賽會發現,每每比賽暫停時,幾名志愿者就會拿起干凈的拖把拖一拖場地地板,人們戲稱他們是“拖地王”。身為“拖地王”之一的麥文雋告訴記者,在排球場館有8個拖地志愿者,其中有兩個是博士生,麥文雋是北大深研院環境科學院大一學生。他們每天每一場都會跟隨比賽,一場比賽5局打下來,差不多要拖30次地板,累得頸椎酸痛,剛開始幾天痛得睡覺都睡不著。
賽場上,除了拖地的還有快擦的,即負責在比賽暫停的時候擦拭比賽場上的汗漬,防止運動員摔倒受傷。深研院還未入學的新生徐進就是一名快擦能手。看似簡單的擦地,其實干起來并不簡單。一個人負責半塊場地,只要地上有汗漬就得抓住間隙去擦干,還必須跑得快、動作靈活,一般每次擦地都必須控制在6到8秒內,一場比賽至少擦20次。加拿大技術官員稱贊他“動作嫻熟,很有職業素養”。
在大眾眼中,拖地和擦地是沒有技術含量的活。研究生拖地會不會覺得大材小用?麥文雋坦言:“起初心里確實有點想法,原本以為會分去語言翻譯組或貴賓接待組,畢竟我們有外語的優勢,但是聽老師說拖地既可以鍛煉身體還可以看比賽,多好啊,想想也是。”他認為,其實每個組都一樣辛苦,只是累的方式不一樣。
史艷霞是這個志愿者團隊中學歷最高的唯一的博士后。本來這個暑假她有課題試驗研究任務,但是在家門口舉辦大運會是千載難逢的機會,她不想錯過,于是報名參加志愿者。她的工作是負責在競賽場館入口處檢查證件,看似簡單的工作,但在她看來樂趣無窮。“那種青春活力的氛圍特別感染人,好像自己都年輕了幾歲。”“我提前就做好了科研計劃,半天在實驗室半天在場館服務。”記者了解到,其實在這個團隊中,很多志愿者都有科研任務在身,經常是從賽場下來,不是直接回宿舍而是去實驗室。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