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中國式結婚、中國式離婚、中國式關系等等一系列專有名詞出現時,中國式這一個前綴似乎可以概括在中國發生的所有事情。從婚姻愛情到人情冷暖,我們的民族總是有著自己的見解,有著特立獨行的秉性。那么中國式教育呢?這個與前面所有的“中國式”相比沒有任何爆點卻常常被人津津樂道的話題,究竟是什么樣的?
考試多并不能叫精英教育
很多人說中國式教育是為了培養精英而存在的。因為我們有各種各樣的考試,最終目的是為了刷掉那些不可能成為“精英”的人。小學中學的入學考試、分班考試、中考高考研究生入學考試等各種應試教育的必備品,都是為了選拔我們所謂的“精英”。然而這樣就叫精英教育了嗎?如果精英教育僅僅是將一些考試能得高分的人層層選拔,那么每一天我們都在考試中渡過豈不是更簡單更高效?
中式教育實際上是大眾教育
事實上,我們的教育叫做大眾教育。九年義務教育最開始實施的初衷是為了掃清文盲。如果是精英教育,那么國家早就把投入義務教育的錢拿出去給那些已經上過大學的人出國留學深造了。我們的大學也不是為了選拔人才才存在的,而是為了讓更多的人接受高等教育,提升全民素質。這一目的在近幾年更明顯,因為幾乎所有的大學都在擴招。
美式教育更偏向精英
那么真正的精英教育是什么樣的?美國式教育能給你答案。美國的小學生基本都是在玩,老師不想讓他們學太多,因為他們認為這是學生們的知識啟蒙階段,過大的壓力會讓他們厭學,而老師們的目的是讓他們喜歡上學習。中學生在學我們小學時的內容,高中生也遠遠沒有我們的高三生那么苦。你可以把這種情況想成暴風雨前的寧靜,因為從大學開始,他們的苦日子才剛剛到來。
但其實,美國的精英教育并不是大學才開始的,而是從小就一直貫穿始終的。他們的教育更強調自主性,這也是能成為精英的人們的必備品質。在沒有升學和考試壓力的情況下,小學的興趣培養實際上也能淘汰很多人---那些根本不知道自己對什么東西感興趣,對任何事物都沒有激情和好奇心的人。這是他們教育模式的基礎,在今后所有教育階段之中,只有自主學習、自我發現、自發探索的人才配得到最好的資源。而在中國,我們全都平等。
精英教育是要培養一個健全的人
精英教育絕對不單單是指成績,成績高只能說明你刻苦外加智商不低。但真正的精英必然是知識儲備足夠、人格健全、心理健全、情感健全、社交健全的人。他既能侃侃而談他的專業知識,又要能夠優雅而有規律地生活;既要對學術問題對答如流,又要能對社會新聞發表獨到的見解;既要有獨自一人泡在實驗室里的不孤獨,又要有與他人聚會談笑風生的不尷尬。你說《生活大爆炸》里的謝耳朵是精英嗎?他不是,因為雖然他是博士,但是他不會社交,雖然他有朋友,但你應該也看出來了,他的朋友們向他邁了九十九步,而他只邁了一步。
中式教育和美式教育哪個更好?這個問題沒法回答。美式教育下,美國的精英確實更多,各種富豪榜上的成功人士都是精英。但更多的美國人仍舊處在吃著肯德基、一天不工作的生活狀態。這不是這些成功人士的光芒能夠掩蓋的。而反觀中國,我們的人口基數決定精英教育并不適用于我們,因為那么多的低素質無業游民會嚴重威脅我們的社會安全。所以,對于我們來說,提高人口素質是必要的,而這樣的任務,就落到了我們的大眾教育身上。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