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考研政治思修法基今年的選擇題和往年相比,難度差不多。
在考察的過程中體現了兩個趨勢:
一是思修法基的選擇題也越來越注重理解了,不是單純的記憶能夠搞定了。今年真題中的第30題,考察的是法律的重要內涵。如果大家對法律沒有準確的理解,這道題是很難做出來。
二是考察的知識點很細,很基礎。選擇題考點并不都是對思修法基中重要的知識點的考察,有些題考察的特別細。比如,第14題考察的是對人生價值的評價標準,第13題考察的信念的含義分類等,這些題的共同特征就是考察非常細,非常基礎。所以針對上面這兩種命題趨勢,各位考生在復習思修法基這門課的過程中,一定要注重基礎,全面復習。此外,要強調對知識點的理解,不能單純的記憶知識點。
下面我們來看看思修法基的分析題權威解析,題目如下:
2015年五一勞動節前夕,央視新聞頻道播出了《大國工匠》系列節目,講述了8個工匠“八雙勞動的手”所締造的“神話”。節目播出之后,很快引起社會熱議,在不到十天的時間里,相關話題的微博閱讀量就超過了3560萬次。人們發現,走入鏡頭的工匠們,他們文化不同,年齡有別,但擁有一個共同的閃光點——立足于本職工作,敬業奉獻,數十年如一日地追求著職業技能的極致化,靠著傳承和鉆研,憑著專注和堅守,創造了一個又一個“中國制造”的奇跡。在2016年“兩會”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積極培育“工匠精神”。“工匠精神”第一次正式寫入政府工作報告。 “工匠精神”是一種職業精神。工匠們對所從事的事業的愛心和忠心,令人高山仰止。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火箭總裝廠高級技師高鳳林,36年一直從事火箭的“心臟”——發動機焊接工作,以國為重、扎根一線,是發動機焊接第一人,面對很多企業試圖高薪聘請不為所動,他說:“每每看到自己生產的發動機把衛星送到太空,就有一種成功后的自豪感,這種自豪感用金錢買不到。”這也代表了大國工匠們的心聲。 “工匠精神”是一種工作態度。在工匠們的心目中,制作出來的產品沒有最好,只有更好。高鳳林在36年的工作中,攻克了200多項技術難關,經他的手焊接了140多發火箭的發動機,焊接的焊縫總長度達到了12萬多米,沒有出現過一次質量問題。他先后獲得過部院科技進步一等獎、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014年紐倫堡國際發明展覽會金獎等30多種獎勵,而這沒有一絲不茍的工作態度顯然是無法做到的。 隨著時代的發展,工匠的工作或許會逐漸被機器所取代,但是“工匠精神”卻不可能被代替。我國作為一個擁有“四大發明”的發明古國,具有歷史悠久而技術高超的手工業,薪火相傳的能共巧匠們留下了數不勝數的傳世佳作。我們今天弘揚“工匠精神”,不僅是對傳統工匠技藝的留戀,而且是對一切職業的道德呼喚。“工匠精神”,不僅僅是制造業的需要,也不僅僅是企業家的需要,它代表了一個時代的氣質,是我們每一個人的事業追求與人生態度。 摘編自《中國青年報》(2015年5月11日)、央視網(2016年4月22日、10月9日)等 (1)“工匠精神”的實質是什么?(5分) (2)為什么說弘揚“工匠精神”是“對一切職業的道德呼喚”?(5分) (1)“工匠精神”的實質是對職業道德的遵守。職業道德是指從事一定職業的人在職業生活中應當遵循的具有職業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為準則,涵蓋了從業人員與服務對象、職業與職工、職業與職業之間的關系。包括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辦事公道、服務群眾、奉獻社會。 工匠精神崇尚勞動和貢獻社會的人生價值,主張通過積極的勞動創造奉獻人生、改變世界,這有助于在公眾中引導確立正確的社會價值觀。 對于當下的中國而言,工匠精神具有特殊意義,它契合于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有助于詮釋和展現中國精神的力量。工匠精神是平凡的崗位上為社會做貢獻,尤其體現了職業道德中的愛崗敬業與奉獻社會。 (2)在當代中國,社會發展離不開改革創新,改革創新是社會發展的重要動力。改革創新是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的必然要求;改革創新是全面深化改革、推動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重要條件;改革創新是建設社會主義創新型國家的迫切需要。 工匠精神尊崇愛崗敬業、誠實守信、服務群眾、奉獻社會的職業道德規范,有助于規范行業和社會主義市場秩序。我們正處在積極應對經濟新常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新時代,需要所有職業的從業者自覺遵守職業道德,弘揚工匠精神,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現“兩個一百年”做貢獻。所以弘揚“工匠精神”是對一切職業的道德呼喚。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