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礦井圍巖控制與災害防治考研復試大綱
《礦井圍巖控制與災害防治》考試大綱
適用專業名稱:安全科學與工程
|
|
科目代碼及名稱
|
考試大綱
|
21礦井圍巖控制與災害防治
|
一、考試目的與要求
測試考生對礦井圍巖控制與災害防治主要內容:巖石(體)與應力場的基本知識、采場頂板活動規律及控制技術、巷道礦壓顯現規律及圍巖控制技術、礦井圍巖災害防治技術以及礦井圍巖控制研究方法的理解掌握程度;對知識的運用能力;同時考察學生對相關知識如深井圍巖控制的拓展內容。要求考生準確記憶基本概念,理解基本理論,掌握基本計算,并能妥善運用到綜合題目的處理中。
二、試卷結構(滿分100分)
內容比例:
巖石(體)與應力場的基本知識 約10分
采場頂板活動規律及控制技術 約25分
巷道礦壓顯現規律及圍巖控制技術 約30分
礦井圍巖災害防治技術 約20分
礦井圍巖控制研究方法 約5分
擴展部分 約10分
題型比例:
客觀題 約60分
1.填空題 約10分
2.判斷題 約20分
3.選擇題 約30分
主觀題 約40分
1. 簡答題 約20分
2. 論述題 約20分
三、考試內容與要求
(一)巖石(體)與應力場的基本知識
考試內容
巖石的物理、力學、變形性質;巖體中的原巖應力;巖體中的彈性變形能與彈性變形恢復;地下工程體圍巖內的原巖應力重新分布;圍巖極限平衡區及支承壓力分布。
考試要求
1. 了解基本概念:礦壓、礦壓顯現、圍巖控制、原巖應力、支承壓力。
2. 理解基本知識:巖石的物理性質、巖石的力學性質、巖石的變形性質。
3. 掌握基本應用:巖體中的彈性變形能與彈性變形恢復、地下工程體圍巖內的原巖應力重新分布、圍巖極限平衡區及支承壓力分布。
4. 綜合運用以上內容進行巖體開挖的支承壓力分布規律合理地分析、應用。
(二)采場頂板活動規律及控制技術
考試內容
采場上覆巖層活動規律假說、直接頂及老頂的斷裂形式與活動規律、回采工作面前后支承壓力的分布、回采工作面礦壓顯現主要影響因素、采場支架與圍巖相互作用原理、單體液壓支柱工作面頂板控制設計、綜采工作面頂板控制設計。
考試要求
1. 了解采場上覆巖層活動規律假說。
2. 理解直接頂及老頂覆巖結構、斷裂形式、活動規律及穩定性分析;回采工作面支承壓力分布及礦壓顯現影響因素。
3. 掌握支架-圍巖相互作用原理及單體液壓支柱與綜采工作面支護設計。
4. 綜合運用采場礦壓顯現規律及支架-圍巖相互作用原理等內容處理相關實際工程問題。
(三)巷道礦壓顯現規律及圍巖控制技術
考試內容
巷道圍巖應力及變形規律、受采動影響巷道礦壓顯現規律、巷道礦壓控制方法和途徑、“支架-圍巖”相互作用關系及原理、采區巷道變形破壞形式及其影響因素、巷道圍巖支護方式、錨桿支護設計方法。
考試要求
1. 了解巷道圍巖應力及變形規律、受采動影響巷道礦壓顯現規律。
2. 理解巷道礦壓控制方法和途徑、“支架-圍巖”相互作用關系及原理、采區巷道變形破壞形式及其影響因素。
3. 掌握巷道圍巖支護方式、錨桿支護設計方法。
4. 能夠綜合應用巷道圍巖礦壓顯現規律及圍巖控制方法等知識處理相關實際工程問題。
(四)礦井圍巖災害防治技術
考試內容
采場巖層移動引起的采動損害分析、巖層控制的關鍵層理論、采場上覆巖層移動及地表變形規律、采場上覆巖層移動控制技術、底板巖層破壞與突水、沖擊礦壓形成特點及分類、頂板大面積來壓、采煤工作面頂板災害類型及防治、巷道頂板災害防治。
1. 了解采場巖層移動引起的采動損害分析。
2. 理解巖層控制的關鍵層理論、采場上覆巖層移動及地表變形規律、采場上覆巖層移動控制技術。
3. 掌握底板巖層破壞與突水、沖擊礦壓形成特點及分類、頂板大面積來壓、采煤工作面頂板災害類型及防治、巷道頂板災害防治。
4. 能夠綜合應用礦井圍巖災害防治相關原理和知識處理相關實際工程問題。
(五)礦井圍巖控制研究方法
考試內容
采煤工作面和巷道礦壓觀測、礦山壓力理論研究方法、相似材料模擬實驗研究方法。
考試要求
1. 了解礦山壓力理論研究方法。
2. 理解采煤工作面和巷道礦壓觀測方法。
3. 掌握相似材料模擬實驗研究方法。
4. 能夠綜合運用礦壓觀測方法進行現場觀測方案制定及實驗室實驗。
(六)擴展部分
考試內容
綜合運用采場、巷道礦壓顯現規律與圍巖控制及災害防治等相關知識進行綜合問題分析。
考試要求
1. 了解當前煤礦深部開采礦壓問題。
2. 了解深部開采圍巖控制發展方向。
參考書目:
《礦井圍巖控制與災害防治》,張國華,李鳳儀 中國礦業大學出版社 2009年
|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考研信息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