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到了此時此刻,我已經研二,開學以后就要忙著找工作了。三年前的今天那時我在學校里復習,那時武漢江城的酷暑歷歷在目;兩年前的今天,我收到了錄取通知書。這一切都還仿佛是昨天剛發生過的,為了考研確實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從確定考研到確定目標院校再到一輪二輪三輪復習,我也可以有資格地說自己還算一位過來人。
先來介紹一下我自己。我的本科在武漢的一所三本學校工科院系,現在經過一系列努力考到華東某省某一不知名211大學。我想計劃寫一系列考研經驗,分別從考研目的,考研目標院校,公共課專業課的準備,復試等方面來介紹。今天先寫考研的前期準備與規劃,剩下內容以后也會跟進。作者聲明,本經驗貼可能比較適合二本三本的學生尤其是三本學生,畢竟本人是從那個條件過來的,如果有同學不認同文中的觀點或描寫盡請見諒。
首先考研的眾位同學要知道我們為什么考研,大部分人考研無非這些情況:
1.增強就業競爭力。這點無需贅述,引用政治中那句讓多少人心碎的“中國正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來解釋就業壓力或許太殘忍,國內就業壓力大是因為當前經濟處于下行壓力較大階段,經濟大環境并不好,大多數人都想通過考研提高競爭力,找份好工作。
2.提升平臺。大家都知道“名校效應”,當自己的學校并不滿足心中期望時,考研是一種很好的"跳龍門"的方式。
3.逃避工作,躲避社會。
4.父母要求。
5.跟風,看著別人考自己也考,男朋友(女朋友)考我陪他(她)考6.其他理由。
我想大多數同學都屬于condition1或者condition2,但是我身邊也有見到過condition345。
那么,怎么選擇考研院校呢。
第一:目標院校要明顯好于本科院校
中國的大學分幾個等級。清北C9,普通985,部屬211大學,普通211大學,普通一本大學,強勢2本大學,普通2本大學,3本大學。實力依次遞減,難度依次遞減。決定考外的話,目標院校最起碼要比本科院校高一個檔次,二本同學至少得考個一本,211大學的最起碼得以985為目標吧。其實,我個人認為,跨一個檔次也沒什么意思,要我給建議的話,最好是能跨兩個檔次。尤其是對于二本、一本的同學來說,跨兩個檔次基本就是標準配置。
上面是從學校的綜合實力上分析,另一個角度是從專業排名上進行選擇。有些大學雖然不是985,但是某些專業卻牛逼哄哄,這時就應該以專業排名進行選擇。比如上海財經,雖然不是985,綜合排名也不高,但金融等專業的就業基本上可以和復旦媲美,秒殺很多所謂的名牌大學。即使本科是武漢大學、四川大學、中山大學等綜合實力很強的學校,如果考金融等專業的話,上財也是一個非常好的選擇。我給同學們推薦學校就是主要遵循這個原則。但是,量力而行。
第二:目標學校地理位置要符合職業規劃
選擇學校的時候,地理位置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目標學校的地理位置最好要能和自己期待的工作地點相符合。本地院校在影響力、就業、實習機會、人脈等等各個方面,都有外地院校不具備的優勢。任何一個大學,肯定都和當地企業有更多的合作,導師的人脈、關系也多集中在本地,這種“軟實力”對本地就業會有非常大的幫助。王經理讓李教授搞個培訓、弄個講座,李教授讓王經理在本校多招幾個人,這些都是人之常情。
如果以后想在珠三角工作,就盡量考中山大學、廈門大學、暨南大學、華南理工等在珠三角地區的學校,如果跑去考南開大學、天津大學、對外經貿、北京理工等同檔次的北方院校,肯定是很愚蠢的決定。如果想在長江三角工作,卻考中山大學、廈門大學肯定也不是一個好的選擇。如果想在北方工作,南開大學就要比同檔次的中大、廈大好得多。如果四川的同學想留在成都發展,就最好在川大、電子科大、西南財經等學校做出選擇。中國的大學,除了清華、北大等極少數的學校,其他學校出了本地區,影響力和就業都要差很多。選擇學校的時候,要盡量和自己理想的工作地點相符合,不要犯戰略上的錯誤!
第三:要綜合對比各檔次大學的考研難度
我在之前選擇考研學校,查找信息的時候,發現一個很奇怪的現象:很多大學的復試線和自身實力并不吻合。我考的是金融碩士,就以金融碩士為例。上海財經大學和復旦大學的金融肯定都牛逼哄哄,就業好的一塌糊涂。但毫無疑問,復旦金融的影響力和就業肯定要比上財好一些。我也對比過復旦和上財專業課試題,難度基本在同一個檔次。難度持平,就業、名氣也更大,所以,復旦大學的復試線應該比上財高10分左右才合理,但是14年復旦金融碩士的復試線為375分,上財復試線反而為390。
今年也一樣,復旦378的復試線,383以上的考生通通被錄取,而上財的復試線高達399。我個人覺得,考上財就遠不如考復旦合算。而武漢大學很明顯不如上財、復旦的金融碩士好,但復試線也高到400。當然,武漢大學專業課很簡單,可能要比上財和復旦的簡單20分左右。
考慮這點影響的話,武大的真實復試線也有380左右,基本跟復旦持平。武大金融和復旦相比更是相去甚遠,考武大也肯定不是明智的選擇。這就像產品價格,有些被高估了,價格遠高于其價值,有些被低估了,價格明顯低于其真實價值。同學們在選擇學校的時候,要系統的對比各校的復試線,盡量找到被低估的學校,避免分數虛高的學校。
當然,要去詳細分析各個學校,需要查找的信息很多,考生由于經驗的缺失,也不知道各校復試線到底合不合理。最好的方法是想辦法認識一些同專業的研究生,他們已經查找過這些信息,對專業的了解也要比你深得多。如果自己瞎報,很容易選到分數虛高的學校。這樣就虧大了!當然,學校并不需要馬上確定下來,強化復習之前最好能確定下來。但也要注意,最好不要等到報考的時候再來做決定,即使同一專業,不同學校的參考書和命題風格都有很大的不同,確定的太晚,強化階段的復習就很難有針對性。
上面是選擇目標的原則,我給大家的建議是:“只選定一個目標”,一心只向著一件事,才能更好把這件事做好。千萬不能心猿意馬,想著反正現在還有許多時間,就一會想考這個學校,一會又想考那個學校。這樣三心二意是沒辦法做好事,也沒法進行下一步的。所以,只選定一個目標,一個你決定了就別輕易放棄的目標。“盡早做決定”,好處誰都明白,越早決定了目標就可以越早開始準備。可以有人會說,我也明白要盡早做決定啊,可以我就是個糾結狂決定不了啊!下面我就說說,怎么決定目標。那么什么時候選定算正常呢,我建議大家最好在暑假結束之前,就是大四開學之前選好。
先說說我當年為什么考研,這就要扯到高考那年不幸的遭遇了。我當年掉檔了,因為1分之差和自己所報院校失之交臂,當年的湖北志愿系統很惡心,說是平行志愿其實只有第一志愿,不知道現在有沒有改過來。不愿再讀一年的我來到了大學,其實剛來大學我也和他人一樣很迷茫,沒有想到以后的發展等等問題。后來我也漸漸地學會開始為自己將來做打算,那時候我大二,于是大二暑假去了我們偉大的首都北京學雅思,是的!我準備出國。
大三來到學校默默地在圖書館自習室占座刷題做卷子,當時同班同學大多數還在寢室里打Dota(那時候還沒有LOL),你可知道我有多么的寂寞。后來我放棄出國這條路準備考研,那是在大三的下學期,就是三年前的幾個月前。具體放棄出國的原因在這里不詳述,有興趣的同學可以私下里問。我想說我屬于上面幾個condition里的1234。首先我的爸媽估計高考后就打算讓我考研了,當時抱著不考研就不認我的態度對我進行了一系列的說服行動,我父親也是研究生,如果不考研豈不是長江前浪推后浪了不是,于是我開po開yu心yin心wei地就這么決定了。還有,三本院校畢業真的不好找工作,雖然當時也不知道具體情況,但是現在看來當時的選擇是對的。
其實,有了想法就要去做,不管考研的動機是什么,決定的事著手干就是了。大家決定考研的時間通常是大三,多在大三下學期至暑假,暑假是看書復習的高峰期但不是高潮期。
怎么選擇目標學校,樓主見過了太多的眼高手低的同學辛辛苦苦準備了一年時間最后因為所選院校不合理而失敗告終。其實選擇學校是個大學問,它很大程度上關系到你的努力是否能夠成功,那句話這么說來著,選好了目標學校就成功了一半,一點也不假。
首先,大家都要理智地選擇目標。忌不明事情真相僅憑印象或者自己也說不出誰的據說來選擇目標院校,畢竟是關系到自己終生的大事,大家都為自己負點責任。特別是三本大學的同學,切忌瞧不起一些自己可以不了解的學校。我的研友就有很多,當時樓主給了很多他們樓主自己覺得比較合理的建議,因為樓主對中國的地理以及大學分布、大學信息有比較多的了解:比如說某一學機械的同學樓主樓主建議他們關注一下燕山大學,華東交通大學,中北大學;某一學電氣的同學樓主建議他們關注一下長沙理工大學,江蘇大學;某一學機電的同學樓主建議他們關注一下中國民航大學,等等。
但是后來很多同學因為種種理由沒有選擇,比如說山西山溝溝里窮的很,南昌有什么去的就是一個縣城。。。。。。大家只想去北上廣,只想去大城市,只想去211大學,當然樓主也有推薦211大學不是全是非211,只是舉個例子。更多的理由是很多同學覺得讀個差學校沒有用,要讀就讀好的,什么是差學校呢,除了C9以外的其他學校。最后結果大家應該都猜得到,當然樓主的本意不是三本學生就考不了好學校,類似清華北大的學校,我也見過身邊的同學考了很好的985大學強勢專業,但是樓主是一個喜歡穩妥的人,我希望的是90%的70分而不是5%的100分,只能說人各有志吧。
怎么說呢,清華北大是100分,武大華科是90分,武理南航是80分,一般211一本學校是60分,誰都想得高分,但是考不上就是0分了。我的意思不是建議大家放棄自己的理想中的好大學,我的意思是建議大家合理的分析自己的能力和目標之間的吻合性,選擇一個高度適合自己現狀的學校。比如說我最后就選擇了華東某省一不知名的211大學。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