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院簡介
南京工業大學先進材料研究院(Institute of Advanced Materials, IAM)成立于2012年8月,是南京工業大學“海外人才緩沖基地”的建設主體。
先進材料研究院創新團隊起源于黃維院士在新加坡工作期間。黃維院士曾任職于新加坡國立大學,參與新加坡材料研究院的初創工作,期間組建了有機光電子學研究團隊,是全球最早涉及該領域的團隊之一。世紀之交,黃維院士帶領團隊回國創業,在復旦大學建設先進材料學科創新平臺。隨后,團隊又相繼在南京郵電大學、南京工業大學生根。
目前,南京工業工業大學先進材料研究院設立有機光電材料、納米光電材料、生物電子材料、先進能源材料等四個研究所,以及柔性電子技術、碳基能源技術等兩個研發中心。研究院以黃維院士為學科帶頭人,以活躍于國際學術最前沿的青年學者為學術帶頭人和學術骨干,全部核心成員均具有海外研究經歷。研究院匯集了來自劍橋大學、帝國理工學院、美國西北大學、美國加州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南洋理工大學等世界一流大學的100余位杰出學者,其中教授(研究員)40余人,副教授(副研究員)30余人,包括中國科學院院士1名、“長江學者”2名、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3名、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2名、國家“****”特聘專家3名、“****”青年項目入選者7名、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2名、江蘇“特聘教授”18名、江蘇省“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4名、江蘇省“333工程”入選者5名、江蘇省“雙創計劃”入選者8名、江蘇省“六大人才高峰”入選者12名。
研究院現有超凈實驗室、有機合成實驗室、無機合成實驗室、生物實驗室等共計7000多平方米的實驗區,配有高分辨透射電子顯微鏡、高分辨掃描電子顯微鏡、高分辨原子力顯微鏡、共聚焦拉曼光譜儀、高效液相色譜儀等大型儀器設備。同時擁有國家“江蘇先進生物與化學制造協同創新中心”(柔性電子研究部)、國家級柔性電子材料與器件國際聯合研究中心、教育部柔性電子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柔性電子“111”創新引智基地、江蘇省柔性電子重點實驗室、江蘇省柔性電子工程實驗室以及南工中俄先進技術研究院、中澳先進材料聯合研究中心、南京工業大學-薩拉戈薩大學聯合研究中心、南京工業大學-俄羅斯科學院-國立莫斯科大學聯合研究創新中心、南京工業大學-南洋理工大學聯合研發中心、南京工業大學-圣安德魯斯大學有機半導體聯合研究中心、南京工業大學-帝國理工學院塑料電子聯合實驗室、江蘇-新加坡有機電子與信息顯示聯合實驗室等多個省級以上及國際聯合科研平臺。
四年來,研究院已承擔省部級以上科研課題140余項,包括國家973項目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重點項目、面上項目、青年科學基金項目)70余項、江蘇省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青年基金和面上項目)、重點研發計劃項目、江蘇省高校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面上項目)60余項等。先后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江蘇省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等省部級以上科學技術獎勵10余項,在《自然•光子學》(Nature Photonics)、《自然•材料》(Nature Materials)、《自然•納米技術》(Nature Nanotechnology)、《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等國際頂級學術期刊上發表一系列具有高顯示度的原始創新成果,助推南工“自然指數”快速攀升,業已成為一個在海內外具有較大知名度的優質品牌,在柔性電子科研領域具有顯著特色及國際學術影響力。
二、調劑專業
070301無機化學;070302分析化學;070303有機化學;070304物理化學;070305高分子化學與物理;0805Z1磁光電材料物性與器件;0805Z2光電功能與信息材料;
三、碩士研究生調劑基本條件
1、 申請調劑考生確定本人未被第一志愿院校錄取,保證被我單位調劑錄取后能及時將考研檔案轉入我校。
2、 本科專業為物理、化學、生物、材料、電子等理工科專業,報考相關專業,具體見《2017年招收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簡章及專業目錄》(鏈接網址:http://gra.njtech.edu.cn/view.asp?id=7326&class=2)。
四、申報調劑流程
1、 有申報調劑意向的考生,請登錄網站: http://iam.njtech.edu.cn/ch/view.asp?id=1931&class=30,下載填寫《南京工業大學海外人才緩沖基地(先進材料研究院)2017年碩士研究生調劑申請信息表》,并發至郵箱(iamljyang@njtech.edu.cn)。郵件主題命名為“本人姓名-南工IAM 2017碩士研究生調劑申請表”。
2、 經初審符合條件的考生,將會電話通知。(提交調劑申請階段,保證手機聯系暢通)。
五、 聯系方式
聯系電話:025-83587982
聯系郵箱:iamljyang@njtech.edu.cn
聯系人:楊老師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