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考研大戰初試已經結束,記者從中國研究生招生考試信息網獲悉,后天(2月15日)起,2017年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初試成績將陸續公布,此后,復試分數線預計在3月中下旬公布,非自主劃線院校復試、網上調劑將在3月底開始。從查分日到3月中下旬約一個多月的空窗期,要如何進行合理安排,才能不落人后呢?考研指導專家建議,提前發力也可快人一步。
在職考研與應屆生同標準錄取
據了解,2月15日起,考生可通過招生單位或省招考管理機構公布的途徑查詢考試成績。
作為34所自主劃線高校之一,華南理工大學近日公告稱,華工2017年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初試成績預計于2月15日開通查詢。屆時華工招生網站和教育部中國研究生招生信息網同時開通查詢,成績復查申請亦于查詢系統開通后2日內接收。
2016年9月14日,教育部《關于統籌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出臺,在職聯考以“非全日制研究生的身份”首次并入全國統考(下文簡稱“非全入統”)。同時,廣東省國家碩士生招生考試報考人數大幅增加——全省報考總人數為85307人,比去年增加了2.3萬人。
值得注意的是,“非全入統”采取“新人新辦法,老人老辦法”執行,2016年11月30日前錄取的研究生按原有規定執行,2016年12月1日后錄取的研究生按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形式區分。因此,2017年研究生錄取將按新規定執行:同一招生單位的同一專業,報考條件、考試科目、分數線、錄取標準保持一致。對于今年在職考研考生,這可能帶來較大的挑戰。但也有預測認為,即便國家統一劃線,具體到學校也會有所區分,羊城晚報記者將持續關注。
查分前先搞清楚三類分數線
雖然不少人備戰考研多日甚至多年,但每年因為搞不清基本概念定錯戰略的還是大有人在,中公教育廣東考研項目負責人馬清珍建議,考生查分后,首先要需要區分三類分數線:考研國家復試分數線、自主劃線和招生院校考研復試分數線。
考研國家復試分數線也稱為考研國家線、全國考研分數線等,包括應試科目總分要求和單科分數要求。另外,教育部根據全國不同地區經濟發展情況和教育水平等,把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分為兩類,分別為A類和B類。前者分數線一般高后者10分。
自主劃線是教育部審批的部分招生單位可以根據本單位招生情況自主決定考研復試分數線,而不必參照考研國家復試分數線。目前,只有34所985高校有權自主劃線(廣東有中大和華工兩所),并且一般會早于國家公布各自的分數線,并提早開始復試工作。
除了34所自主劃線的高校,其他招生單位還要在國家線的基礎上,確定各自的考研復試線。國家線是最低復數線,各招生單位的復試線肯定比國家線高或者持平,但一般不能低于國家線。考生如果單科或總成績沒過線,就沒有資格參加復試,但是有調劑的可能性。
復試如何準備?
馬清珍告訴記者,今年考研人數上升,競爭更激烈。在查分空窗期,考生應多關注所報院校的招生信息,向本學院上屆師兄師姐打聽考試范圍、方式、流程、應試方法等,此外論壇發問、加入備考群也不失為未雨綢繆的好方法。
由于大部分院校把對英語口語的考查納入復試面試,而聽力將在院校自主筆試中,以類似大學英語六級的形式呈現,因此,英語不夠過硬的考生注意保持節奏和狀態,不要丟得太久,準備復試前這段時間還可以突擊提高口語能力。此外,復試同樣需要考專業課,課程大綱要鞏固并突破。 準備知識性內容時不要忘了,綜合面試是整體素質和禮儀以及知識水平的一個測試,考生在備考時,還應提前關注時事,提高自身的專業敏感度,同時也要注意禮儀的練習,如談吐和著裝。
“初試再好也不保險,現在復試占了總成績30%-50%。”康老師說,初試成績理想的考生也不能掉以輕心,這段時間還應該多了解自己報考院校導師研究偏好和學術專長,研讀導師的相關論文、課題,進行必要的思考,了解所報專業的發展情況等也能成為考生復試的備考引導。
小貼士
調劑并非“越調越差”
如果初試成績不理想,考生最好提前考慮調劑。記者了解到,其實考研調劑和高考補錄一樣,并非一定“越調越差”,相反,每年都會有一些優質院校和專業“爆冷”,出現招不滿的情況,供考生“低分撿漏”。考生不要等到國家線公布再看調劑,可提前從院校官網、招新信息網等官方途徑了解專業調劑安排。
馬清珍表示,國家線公布后將迎來調劑高峰期,但在調劑系統開通之前,相當數量的高校會提前發布信息,并會提供調劑預申請表,“爆冷”和“冷門”專業或院校都聚集其中,如果確定進入一志愿高校復試無望,考生不妨先填寫并發送至對方指定郵箱,在調劑系統開通之前,優先介入。對于報考985院校的考生來說,國家線公布之前就可得知錄取情況,可以提前準備調劑。此外,考生應關注所報調劑院校對調劑生的本科院校背景要求、是否有特別名額內定、是否有語言要求(如四六級成績)等。
備考專家還給出調劑的兩個最優選擇:所報院校的校內調劑和本科母校的同專業調劑,供考生參考。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