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考研數學考試過去已有將近三個月,隨著二月份的到來,全國各大高校也陸陸續續公布了本校的初試成績。當然和往年相同,幾家歡喜幾家愁。
考試成績理想的考生,現在不可松懈,因為復試成績在最后成績中也占有很大比重,復試成績的好壞直接影響最后能否被錄取,所以仍然需要做好充分的復試準備;考試不理想的考生,也不要氣餒,畢竟復試分數線還沒有出來,一切都是有可能的,同樣也需要盡早著手復試準備。
根據2017年考試數學成績,對2017考研數學考情做出深度分析。
首先,從難度上來看,2017年考研數學的難度比起2016年有所下降。
2016年考研數學的難度達到了近十年以來的高峰,平均分創造分制改革以來歷史新低(平均分數學一61分、數學二61分、數學三63分)。縱觀近七年的考研難度,從2011年到2015年,考研數學平均分穩定在70左右,2017年將重回平穩期。從某種層面上說,這也體現了考研數學一貫的穩定與成熟。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今年數學單科線會有上升,但幅度也不會太大。
其次,從內容上來看,2017年的考研數學仍然是基礎與綜合并重。
基礎知識一直以來都是考研數學的重點,這是由考研數學在研究生選拔中所擔任的角色決定的。理工類、經管類等專業都是數學為基礎創立和發展的。在研究生階段,學術的深入研究和和實踐活動對學生的數學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所以,此類專業的考生需要具備一定的數學能力,對于他們而言,數學是學習本專業的工具。既然是工具,而非主要研究對象,那么考試要求自然也沒有數學專業那么高,只要考生能夠熟練地掌握并理解了其基本概念、基本結論、基本方法,就已經足夠了,這一點考研大綱在考試目標中也已明確指出。
然而,基礎并不意味著簡單。從2002年研究生教育改革以來(考研數學滿分150分,之前滿分是100分),每年考研數學平均分都基本上維持在60分—80分,連及格分都不到就說明如此。事實上,基礎知識不僅是考研數學的重點,也同樣決定著考研數學最終分數的高度。很多平時水平比較高考生更容易認為基礎知識太簡單,在考研數學的學習以及復習過程中,沒有給予基礎知識足夠的重視。基本的概念、思想、方法還沒有搞清楚,只是一味地追求題的量和難,盲目地陷入題海戰術與解題技巧的收集,最后成績反而不理想。每年都有很多考前覺得可以沖擊140以上的考生,成績出來卻只有110左右,就屬于此類情況。如果把數學比作一門武功,基礎知識就是“內功心法”,而解題技巧是“招式”。沒有“心法”的“招式”只是空架子,風吹兩下就散了。
2017年延續了考研數學的一貫作風—綜合性考查。縱觀整個考研數學,數學一、數學三考查三門學科(高等數學、線性代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數學二考查兩門學科(高等數學、線性代數)。數學一、數學二、數學三考查知識點共計400-500個,其中,數學一的考點最多,高達500多個。但是,考研數學僅僅考查23個題目(8道選擇題、6道填空題、9道解答題),為了保證考試更加全面,考研數學的題目往往在橫向方面有著很大的縱深—一道題目中涉及多個考點。選擇題、填空題,分值比較低(4分/題),每道題目涵蓋知識點相對比較少,但是再少也有4個到5個考點;解答題分值較高(10分/題或11分/題),所以涵蓋的知識點會更多,多達5個到10個,甚至部分壓軸性解答題,考點達到10+。考研數學的綜合性對學生提出了更高要求,不僅需要掌握單個的知識點,還要了解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系。在復習過程中,需重視知識體系的搭建。
數學體系性的建設中,知識點呈現線性或者網狀的結構。學科內:高等數學中,前面的章節是后面章節的一個基礎,上冊是下冊的基礎,呈現的是線狀結構;而線性代數各個知識點之間互有聯系,結成一個知識點網。學科外:高等數學又是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的基礎。故而,數學中的一個知識點所涵蓋的內容不僅僅是這個知識點本身,而是與這個知識點相關的所有知識點。一個知識點的復習是否到位會影響到一個學科的復習,牽一發而動全身。而考研數學的試題也恰恰充分地利用這一點特性,每一道題目設置都具有一定的綜合性。這就要求考生在復習的過程中注重復習的全面性和體系性。然而,對于大多數考生而言,真正掌握并理解考研數學的全面性與體系性,卻有著一定的難度,這也是造成每年成績不理想的又一重要原因。
最后,鑒于2017年考研數學的以上特點,中公考研數學教研團隊剖析歷年來國家線、重點線,也給出今年的國家線、重點線的預測。
國家線:
重點線:數學一、數學二、數學三均為90分。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