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四川代表團審議時強調,必須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開創農業現代化建設新局面。這為中國破解“三農”問題指明了方向。2018考研政治熱點之一依然是三農問題,尤其是農村的改革。提醒各位同學們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把握:
一、主要矛盾
新形勢下,中國農業發展面臨的主要矛盾已經由總量不足轉變為結構性矛盾,主要表現為階段性的供過于求和供給不足并存,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給側。不僅是在農業問題上,在全國經濟發展問題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都是重要舉措。同學們可以聯系馬原中唯物辯證法的矛盾發展不平衡性原理來理解。
二、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點
當前,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關鍵是抓好“四個調”,即調優產品產業結構,調綠農業生產方式,調新農業產業體系,調順政府市場關系。
首先,調優農業產品產業結構。必須大力推進農業產品結構、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把增加優質綠色農產品供給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壓減低端供給,增加中高端供給,必須狠抓農產品標準化生產、品牌創建、質量安全監管,加強產地環境保護和源頭治理,促進農產品供給品種和質量更加契合消費需要,使農業供需關系在更高水平上實現新的平衡。
其次,調綠農業生產方式。堅定不移貫徹綠色發展理念,推行綠色生產方式,修復治理生態環境,讓農業生產“綠起來”,走內涵式綠色農業發展道路。
第三,調新農業產業體系。大力發展農村新產業新業態,要著眼于做強一產、做優二產、做活三產,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讓農民深度參與社會分工分業,更多分享農業全產業鏈增值收益。
第四,調順政府市場關系。當前,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首先要做好糧食等主要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和收儲制度改革。
其實,農業的改革問題涉及到政府和市場的關系問題,涉及到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而這兩項內容也都是考研政治中的重點,F在給同學們留個作業,到教材中認真理解這兩個知識點的內容,再運用到理解農業發展的問題上。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