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所中俄合作大學9月開學、中山大學·深圳6月動工、深圳技術大學今年依托深大實現首批招生……今年以來深圳高等教育好消息不斷。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高等教育一直被視為深圳的“短板”,為補齊“短板”,近年來,深圳正在加速奮起直追。通過高起點籌建本土高校、引入知名高校共建深圳校區、中外高校合作興辦大學或特色學院等改革創新之舉,深圳發力高等教育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正在迎來跨越式發展。
制定文件加快高等教育發展
近年來,深圳在高等教育領域動作頻頻,特別2016年,國內知名高校紛紛牽手深圳,共建深圳校區;第一個針對高等教育全面發展制定的文件——《關于加快高等教育發展的若干意見》正式出臺,提出到2025年深圳將建設成為南方重要的高等教育中心。
縱觀深圳當前規劃建設及簽約的高校,根據辦學主體來劃分,大致可分為3類。一類是中外高校合作興辦大學或特色學院,如北理莫斯科大學;一類是舉全市之力籌建的本土高校,如深圳技術大學;還有一類是引進國內知名高校共建深圳校區,如中山大學·深圳。從當年創建深圳大學城,引進一流名校進駐深圳辦研究生教育,到今天積極推進名校共建深圳校區、興辦特色學院等,作為改革試驗田的深圳從未放棄探索適合自己的高等教育發展之路。
中外合作辦學項目達13個
在龍崗國際大學園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學的工地上,教學區建設工程的主樓以及生活區樁基礎工程已全部完工,正在進行基坑土方開挖及基坑支護工程建設。項目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學建設項目一標段教學區主樓樁基礎工程已全部完成,二標段生活區樁基礎工程也已基本完成。
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學是第一所中俄合作大學,選取莫斯科大學和北京理工大學的優勢學科專業,以建成世界一流的獨具特色的綜合性大學為目標,今年起面向全球招收本科生和碩士研究生,并將于9月舉行開學典禮。
記者從市教育局特色學院建設辦了解到,其負責推進的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多達13個,包括深圳吉大昆士蘭大學、湖大羅切斯特深圳設計學院、深圳墨爾本生命健康工程學院、華南理工羅格斯學院等,其中,湖大羅切斯特深圳設計學院、深圳墨爾本生命健康工程學院已啟動向教育部申請籌設。《關于加快高等教育發展的若干意見》指出,堅持“開放式、專業化、國際化”發展方向,加快建設特色學院。“十三五”期間,市政府每年安排不少于10億元資助經費,支持重點領域特色學院建設與發展。
高起點籌建發展本土高校
在積極推進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的同時,深圳也在努力高起點籌建本土高校,去年7月深圳技術大學籌備辦公室揭牌,這是我市“十三五”期間重點打造的一所本科及以上層次的高水平應用技術大學,學校依托深圳大學的應用專業開展籌建,選址在坪山新區石井片區,辦學規模為在校生2.8萬人。
3月3日,深圳技術大學籌備辦公室與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共建“深圳技術大學互聯網與大數據學院”,并在實訓基地、學生實習、學生認證培訓、學校信息化及實驗室信息化建設等相關領域共同展開全方位合作。這已是深圳技術大學籌備辦與本土企業簽下的第二個戰略合協議,去年10月,籌備辦就與深圳地鐵集團有限公司簽署校企聯合辦學框架協議,共同組建“深圳技術大學城市交通與物流學院”。深圳技術大學籌備辦主任阮雙琛告訴記者,今年深圳技術大學將依托深圳大學應用類專業實現首批招生,初定設立先進制造學院、互聯網與大數據學院、城市交通與物流學院、新能源與新材料學院、健康與環境工程學院、創意學院等六大學院及相關學科專業,招收本科學生500人。
引進國內名校共建深圳校區
在深圳規劃建設的大學中,最引人注目的莫過于引進國內名校共建的深圳校區。近年來,深圳先后與中山大學、北京大學、武漢大學、清華大學以及中國人民大學簽約,共建深圳校區。以中山大學·深圳為例,學校選址光明新區,占地約5000畝,計劃今年6月動工建設,2018年9月投入使用。學校辦學規模為全日制在校生2萬人,學生錄取分數和學位授予標準與中山大學廣州校區一致。未來,深圳引進建設的大學均是知名高校。
“一流的城市應該有一流的大學。”全國人大代表、南方科技大學校長陳十一認為,深圳城市的產業結構相當好,優勢產業集中,說明深圳市委市政府是有遠見的,深圳的布局已經劍指世界一流城市。但比對世界一流城市,深圳在教育、醫療等方面仍然有所欠缺,尤其是缺乏最好的大學。而這也是為什么深圳要將發展高等教育作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點領域之一。
為此,陳十一認為,深圳近年來花大力氣引入世界、中國的頂級大學來深圳辦學,邀請了清華、北大、哈工大、人大、中大、北理工等全國多所知名大學來到深圳辦學,這表明深圳非常希望有一流的大學,來與城市的發展地位相匹配。目前,深圳的大學生只有9萬名,到2020年將達到20萬名,高等教育的步伐快速邁進。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