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學校熱度,會影響錄取比嗎?
這個是當然的,這些是水漲船高的道理,競爭多了,自然就會抬高分數,就目前來看,復旦和人大都被熱炒過了。所以,報名人數應該不會少。
復旦吸引人,無非是名校加出國,至于人大,就是被純粹炒出來的,之前有傳言說可以出國的,我問過學長,此消息目前為假。所謂彈性學制,是說要在4年之內修滿學分而已,并非出國的原因。
但是兩者綜合比較來看,人大的報名人數,應該是所有國商中最高的一個。應該會有500-600人左右。錄取比相對低一些。相比之下,就連這個專業最強的對外經貿的,都要略遜一籌。就目前來看,希望報考對外經貿的人并不多。中國人的心理,普遍是喜歡中庸之道。不求最好,不求最差,只求一般。
也正因為此,今年國商會和去年有較大的差別,那就是很多沒有被炒過的名校,可能會遭遇滑鐵盧,生源要少很多。不過,總體來看,今年的國商,肯定要火過去年的。
2、 人大經濟學院國商和商學院國商對比
這一塊,主要是針對目前最火的人大國商所開辟的全面解讀。
經濟學院國商已經被某K學長熱炒了(到現在,他也沒拿出什么人大真題出來。要是他是人大在讀的,應該不難拿到,個人揣測而已,可忽略),關于他大爆所謂的“好消息”,但是根據我的調查,其中很多并非真實。
首先,是所謂的大牛導師,我問過考上了學長,他說要想分到大牛導師,可能性基本為0,因為他們太忙了。所以一般都是一些并非很有名的導師帶的。這里所謂的“帶”,和學術也是不同的,因為學術是有分方向的,也是跟著導師后面做課題。所以,導師們經常接觸的依然是學術的學生,國商的導師,在一定程度上,“形式主義”的成分更多一些。一般導師很難見到,研一主要是大班上課。
其次,是錄取人數,這個是大家最關心的。去年不管是經濟學院還是商學院,都只是錄取了個位數,其他的均是學術調劑,大概是3-4個名額一志愿的考生。
第三,今年國商還會不會調劑?答案是肯定的,因為會計碩士,第二年、第三年依然是調劑的,只是,去年調劑變少了,改成了推免。不過,可以相信,在發展兩三年之后,國商應該不會要調劑了,但近幾年,調劑還是趨勢。
去年經濟學院國商調劑的分數是380,而商學院360(主要是管理類調劑,學經濟類的大神,很少考商學院的國貿,這個可以去官網查的),所以商學院的調劑學生的分數,略低于經濟學院,競爭稍低。商學院的師資,其實和經濟學院差不多,也是大牛,既不是全部外教,也不是沒有外教,大概是7:3。國際化程度更高一點。
第四,要想保險考上這國商的話,那么最好考到380以上,這樣可以和學術一拼。如果你的本科院校不是很牛的話,那么分數要更高一點。人大,偏好名?瓢。還有,就是報名的時候,是自籌類,學費兩年35000。
所以,不管是人大經院,還是商學院,師資,學術,考研難度,都差不多吧,沒有太大的區別。所以,論壇中一味的鼓吹哪個分院好,是不準確的。但是,可以相信的一點是,兩個都不簡單。人大題目較活,不會考很多書本的概念。去年很多人專業課無法上線。選擇名校的朋友,自然壓力要大一些了。
3、 國商的排名如何?
之前,有人說國商是國貿研究生的一個方向,本科沒有。其實不是,國商本科屬于管理類,在國貿研究生中,也的確是一個研究方向。所以,嚴格來說,國商是一個綜合學科,經濟類和管理類的交叉。本科就業不怎么樣,但是研究生的話,應該還可以。畢竟是國家主推的,相信這點。
因為研究生是新開的專業,排名暫時沒有,但是可以參考國貿的排名即可。大家選擇的時候,除了看排名,專業熱度,錄取比都可以選擇。
4、 分數線與考取難度
12年國商的全國線,是350左右,但是看過廈大專業課,和南大的專業課就知道了,他們的分數之所以會高,是因為考的專業課很簡單。
除此之外,去年的數學三普遍簡單,所以,拉高了全國線。與此相反的是名校分數反而低,這樣的倒掛現象很顯然吸引了不少人,但事實上,名校的分數線只是一個幌子,真實的分數線,很多考生都是380+。名校不會那么好考的。特別是今年,要相對多一點,一是考生多了,二是名校國商比去年火多了,誰都想考名校,所以分數線應該要升不少。
其實,綜合來看,一般學校的國商難度并非特別大,畢竟知道國商的還是少數,絕大多數考生都選擇的是學術。
5、 關于396聯考
相信很多人,選擇名校,有一定程度上,是看到不考數學三,以為396會簡單很多,但是我從學長那里得到的消息是,今年的396難度會加大不少。因為去年的試點院校太少,而且為了吸引考生,
13年則是有10所,基本都是名校,所以,難度要加大不少。數學不好的,要好好看,這一塊,是最容易加大難度和拉分的。今年不會考的很簡單。
其實啦,想知道如何擇校也很簡單啦。選擇一對一的專業老師,我們為您私人定制最優的擇校方案。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