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在學科特點、自主命題上都別具特色,這也使得一些教育學考生的復習出現了問題。那么教育學考研存在哪些誤區呢?以下四點務必自查。
誤區一:“熟讀大綱解析,必定萬無一失。”
參加過考研的人一般都知道,如果把政治大綱弄透徹,那么政治往往能得高分。那是因為政治大綱解析的編寫者是教育部考試中心,而教育學大綱解析是由不同院校或出版社自行編寫,難免有一些內容在大綱解析中沒有提及。比如2008年真題:“感情豐富、敏感多疑屬于哪種氣質類型(選擇);試比較相關課程、融合課程、廣域課程的異同(簡答第2小題)。”這是大多數大綱解析沒有涉及到或者只用一句話提到,并沒有展開分析,甚至還有一些考題的考點是某些版本的大綱解析完全沒有提及的內容。
出現在市場上的統考課“大綱解析”的相關書籍非常多,很難說哪本更權威或者哪本更全面,建議考生根據自己復習的情況選取1-2本,最好選取一本報考院校編著的版本(也許在閱卷時有一定的作用)。另外,在大綱指導下充分利用各門課的經典教材,而這需要一定復習時間為前提。
誤區二:“只需記熟考點,無須筆頭練習。”
其實,教育學這樣的文科學科也需要筆頭練習,對于客觀題,適度的練習可以起到強化記憶、檢查復習效果、避免盲目自信的作用。而對于主觀題,雖然筆頭練習比較花費時間,但是充分的練習可以找到好的解題技巧和答題步驟,還可以從枯燥的讀背記憶中解放出來,加深知識點的印象。特別是面對“采點給分”的閱卷方式,沒有足夠的筆頭練習作基礎,到了考場很可能找不到答題的感覺或者因為思路混亂不能答到“得分點”上去。
近幾年教育學統考試卷一個很明顯的特點是題目開始變活,注重專業能力和綜合素質的考察,對于那些不講方法、盲目死記硬背的考生就會覺得題目“難”了。根據研究生招生改革的趨勢,以后的考試必定越來越注重能力和素質。所以復習時采取“閱讀—理解(思考)—記憶—練習—反思”的復習方式,才能在考試競爭中游刃有余。
誤區三:“我已復習妥當,考前不抱拂腳。”
案例展示:所謂“臨時抱拂腳”,本意是鼓勵人們“工夫在平時”,現在卻廣泛被理解為“考前還看書往往是心理素質不好的表現”。教育學考試中的確會出現不少需要記憶的內容,而且人的記憶很奇怪,有些遺忘遵從“遺忘曲線”,有些東西“說忘就忘”。所以教育學考前翻翻書還是比較有作用的,如果能碰上原題更好;如果實在沒碰上,至少讓你對教育學的知識保持臨場熟悉感,考試時候也能更快進入到教育學的情境中。如果平時復習的時候,清楚自己的重點、難點、盲點,還有薄弱點,臨考前再看看書效果更好。但是,筆者個人認為,考前不適宜兩個同學之間互相提問(這個工作可以在平時多做,有利于互相交流、查補缺漏),容易引起不必要的焦慮。
誤區四:“‘教育研究’只考大題,不必注意細節。”
雖然統考中教育研究方法所占分值不多,但是對后續學習卻有重要意義。運用常用的方法,如文獻法、觀察法、實驗法、調查法、行動研究等來探討教育現象或研究教育問題,是一個教育研究工作者的基本能力。研究方法注重考生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要求考生盡量參與一些實踐。由于很多考生沒有真正參與教育研究,因此,在答題時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只有在平時參與了一些教育研究,才能真正地將知識與實際結合起來,在答題時才能更加全面。此外,《教育學專業基礎綜合考試大綱》中并沒有明確提出教育研究方法不考選擇題,一旦考了選擇題,信度、效度、難度、區分度、教育實驗的類型、教育實驗的格式、定量分析的方法、變量控制的方法等等知識點都是難度很大的考點。
備考教育學考研的考生,如果你發現自己也中了以上四種誤區中的任意一種,請及早改正。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