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篇《刺死辱母者》的報道成為輿論場焦點。這是一起由高利貸糾紛引發的案件,在情與法的爭辯之外,也折射出當前中小企業所面臨的融資困境。盡管中央三令五申推動解決“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多個部門也頻頻出臺文件推動降低企業融資成本。但是,融資難仍是當下不少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難以邁過去的坎兒。在此,文都教育考研政治老師為2018年考研學子解讀融資難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關系,降杠桿如何破除融資難。
首先,我們看一下出現融資難問題的原因。一些中小微企業由于缺乏銀行認可的抵押物,只能找有關方來出面擔保。結果是保險公司不愿擔保,愿意擔保的行業商會又得不到銀行的認可,導致很難申請到貸款。企業有企業的無奈,銀行也有自己的難處。由于近幾年實體經濟效益下滑,企業貸款違約情況上升,國內商業銀行不良貸款考核標準日益趨緊。現在銀行貸款終身負責,對從業人員而言,盡可能地提升放貸標準是相對安全的辦法。因此,落到具體辦事人員身上時,能否及時足額收回貸款仍是他們最關鍵的考慮因素。銀行有錢卻慎貸惜貸,企業缺錢但融不到資。這樣的惡性循環一旦形成,會進一步助推資本脫實向虛,進而引發金融風險以及高利貸、非法集資等一系列問題。融資難的破解,必須與中央“三去一降一補”任務相結合,同時也要認清目前防風險、降杠桿的基調。企業、銀行、金融機構乃至于政府有關部門都需要切實推動自身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去杠桿要在控制總杠桿的前提下,把降低企業杠桿率作為重中之重。對于企業而言,關鍵在于如何在既有條件下提升盈利能力,合理安排資產負債機構、降低杠桿率、完善財務制度和治理體制等。對銀行而言,需要切實從體制機制上梳理對中小企業融資的難點和梗阻點。對政府監管部門而言,需要建立起兼顧企業、銀行等各方面合理訴求的制度安排,加快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和法律法規建設。
政治老師提醒備戰2018考研的小伙伴:“去杠桿化”就是一個公司或個人減少使用金融杠桿的過程。把原先通過各種方式(或工具)“借”到的錢退還出去的潮流。只有綜合運用多種政策工具組合,切實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方能不斷應對各種風險挑戰,為促進經濟持續穩定發展創造好的金融環境。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