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浙江教育考試院獲悉,今年10月10日,2012年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開始報名,同時,2012年國家公務員考試、高校自主招生考試也將開始報名。
2012年研考
七個專業初試不考政治
2012年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已于10月10日起開始網上預報名,初試時間為明年1月7日、8日。
與往年相比,2012年有如下變化:
報考管理類中的6個專業學位(工商管理、公共管理、旅游管理、工程管理、會計、圖書情報)和審計碩士的考生,將只在初試中進行外語和綜合能力科目的考試,其他科目移到復試中測試。也就是說,這7個專業學位的初試將取消政治科目,思想政治理論考試由招生單位在復試中進行,初試分值也將隨之調整。經濟類專業碩士不再考數學3,而考經濟類綜合能力聯考,包括數學、邏輯和寫作三部分。
審計類專業碩士是今年首次開考,專業學位研究生考試科目和評價方式的改革試點正在繼續擴大,專業碩士將更加重視對考生專業實踐能力的考查和培養。
初試成績劃分區域有所調整。往年,全國統考考生進入復試的初試基本分數線分三個區域進行劃分,2012年的研考則把原一、二區合并為現在的一區,原三區變為現在的二區。現在的一區包括北京、天津、上海、江蘇、浙江等21個省(市),二區包括內蒙古、廣西、海南、貴州、云南、西藏、甘肅、青海、寧夏、新疆等10個省(區)。
我國自2009年起招收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并于2010年起,各招生單位從學術型碩士招生計劃中劃出5%~10%用于專業碩士招生,以達到2015年全日制專業碩士占全部碩士招生總數50%左右的目標。從各校的招生計劃來看,明年,各高校專業碩士招生規模都進一步擴大,一般招收比例為30%,部分高校甚至達到40%。
據了解,目前,我國研考錄取比例約為1/3。其中學術型碩士的錄取比例約為1/4,而專業碩士的錄取比例約為1/2。
2012年國考
10月中旬啟動
據悉,2012年中央機關及其直屬機構考試錄用公務員工作將于今年10月中旬正式啟動。
目前,2011年度中央機關國家公務員招考工作已經結束。當年國家公務員招考報名人數達到217.6萬人,通過資格審查人數141.5萬人,參加公共科目筆試人數90.2萬人。最終,中央機關及其直屬機構實際錄用公務員和機關工作人員15290人。
2012年度中央機關國家公務員招考將經過發布招考公告、報名與資格審查、筆試、面試、體檢和考察、公示、備案等程序,10月中旬將首先發布招考公告,隨后進行報名與資格審查。
據了解,2012年的國家公務員考試對外招錄的部門有130個,共招錄18000人,縣區級基層職位招錄13000人(其中2/3的職位要求為應屆畢業生),約占所有招錄職位的73%。
其中,已知職位情況是:商務部招85人;海關招1755人,其中招錄441名緝私警察,海關普通職位招1300多人;警察招400多人;銀監會招926人;稅務系統招6000多人,比去年多1000左右;財政部招39人;國稅系統職位主要在地方,總局只招20人左右,北京局有近200個職位對外招錄。銀監會不受國家兩年工作經驗限制,除特殊明確要求崗位外,均面向應屆生;財政部部屬事業單位面向應屆畢業生,預計在明年1月在財政部網站人事專區披露。絕大多數職位面向應屆生,只有200多需要兩年經驗,3000多明確要求是當年應屆畢業生。
2012年高校自主招生
備考大戰已經打響
2012高校自主招生備考大戰已經打響,一面備戰高考,一面準備有“小高考”之稱的高校自主招生的高三學生,將在本月底下月初報名。
據了解,這幾年全國高校自主招生人數一直在增加,這一方面得益于國內獲自主招生資格學校的增加,另一方面是有更多的考生參加到自主招生考試中,嘗試“兩條腿走路”。目前,正是這部分考生和家長積極收集資料、密切關注高校自主招生信息的時候,但事實上,參加高校自主招生考試,并不能臨時抱佛腳,而需要長期準備。
去年,高校之間的生源大戰可謂“風生水起”,其標志就是以清華為代表的7所高校和以北大為代表的13所高校自主招生聯考的競爭,各高校紛紛拋出優惠政策,使越來越多的學生選擇自主招生考試。不過,有專家指出,高校自主招生考試無論發展到什么程度,為高校提前圈定優質生源這一本質屬性是不會變的,所以考生一定要有準備、有策略地選擇高校,量體裁衣。同時,自主招生考試尚無規律可循,考生在考試時要放得開,盡量展現出自己各方面的才能與實力。而且,自主招生考試并不是高考的“保險措施”,要發揮它的作用還要取決于最后的高考成績,考生切不可因小失大。
雖然有自主招生資格的80所高校多數還沒有公布招生簡章,但9月26日上海復旦大學已啟動第八屆“博雅杯人文知識大獎賽”,標志著該校2012年自主招生拉開序幕。校方表示,期待能通過該比賽自主選拔一批在人文方面具有較高素養和發展潛力的優秀學生。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