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科學時報消息,閃婚:與異性“對上眼”,迅速結為夫妻,人們對此并不陌生。由此也催生出一個新的人群——閃婚族。但您是否知道,在每年浩浩蕩蕩的考研大軍中,同樣存在著一群另類的考研閃婚族。
考研閃婚族,指以前從未做過與所考專業相關的事情,卻決定要讀該新專業,與新專業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考生。在相處不深的情況下,毅然投入“新歡”的懷抱,他們所為何故?
新東方BEC班的小A本科攻讀的是英語專業,父親建議她報考法學碩士。小A認為法碩沒有學歷限制,誰都能考,正躍躍欲試。
“從來沒有跟法學談過戀愛,但是現在,決定要把人生最為美好的21~23歲這個時間段貢獻給他,而且,未來一定結婚(讀研=和一個專業結婚),這樣做是否對?”新東方教師楊萃先在一段比喻中首創“考研閃婚族”一詞。
據教育數據咨詢公司麥可思發布的2011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顯示,2010屆考研學生讀研轉變專業比例為30%,其中信息與計算科學高達75%,旅游管理占66%。
有關“考研閃婚族”的調查表明,超過1/3的調查者有“考研閃婚”的打算。
“閃婚族”的眾生相
“向前進,向前進,考研意志不可阻擋。”今年8月,白領王雪音在微博中立志加入考研大軍。她的目標很明確:研究生畢業后,找個能解決北京戶口的工作。聽說部分專業碩士初試取消政治,本科學習編輯出版學的她萌生了報考旅游管理專業碩士的想法。
對此,教育問題專家、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認為,為了戶口考研主要是社會制度造成的問題,考生有很大的無奈成分。但是找一個有戶口的工作與提高自身素質不相沖突,這類考生如若考取,應該珍惜讀研的機會。
都說考研是個體力活,可福建師范大學管理學專業的陳辰卻不以為意,健身、K歌、玩游戲,剩余的時間才是備考。
“我就是個‘打醬油’的,舍友們考我也考,考不中沒關系,考中了就當買彩票中獎。”陳辰告訴記者,自己打算報考北京交通大學的計算機專業,之所以選擇該專業,是因為一個認識的姐姐,在邊復習邊玩的狀態下無意中考上了。
中央民族大學研招辦主任龔東林告誡隨大溜的考研閃婚族,即便考上研究生,也有一定風險。研究生教育有入學要求、中期考查、畢業要求,每年都有各種原因無法順利畢業的學生。
“考研是我心中的一個夢,什么專業無所謂。”這是王翼翼考研之初的心理。
2007年,中文系王翼翼首次考研失利后,在一家兒童教育機構短期任職,中途跳槽去了一家出版社。由于忍受不了辦公室雞毛蒜皮的爭吵,她決定辭職考研,現已是北京語言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的研究生。然而,入學后王翼翼“上課提不起興趣,下課擔心將來難找工作”,當初的考研熱情消失殆盡。
熊丙奇指出,逃避就業壓力顯然不是長久之計,考生如若不結合自身的個性、興趣、經濟實力、職業規劃選擇考研方向,提高自己的就業競爭力,等同于在黃金年齡段里浪費時間。
出路?那是“計劃外的事兒”
2007年,廖君和羅東梅同是北京一所二本學校英語專業的本科生,二人當年均報考法律碩士。廖君以25分之差落敗中國人民大學;羅紅梅則發揮出色,進了清華大學的復試。
然而,兩人最終的決定讓周圍的同學大跌眼鏡:廖君報名了某培訓機構的鉆石班,準備來年參戰北京大學的法碩;羅東梅卻放棄了復試。“律師資格證不好考,而且我并不想當律師,何苦擠這獨木橋?”
再戰考研的廖君以一分之差,調劑到上海財經大學的法碩。畢業后,他去了一家期貨公司,做著與法律沒有關系的工作。“我相信這只是一個過渡性的工作,我發現自己對金融、法律并不感興趣,也許將來我會考博,重新規劃人生。”
這個時候,羅東梅已在英國做了兩年對外漢語老師,準備近期回國結婚。
“當初考研,真沒仔細規劃過將來的工作。”廖君感嘆道。不止廖君,王雪音、王翼翼、陳辰也表示考研之初沒有多想畢業后的就業問題。
“畢業后的就業方向一定要提前規劃,無論是學術型碩士,還是專業碩士。”熊丙奇分析,往往是就業能力不強的人考研,他們當中多數人沒有分析自己的就業競爭力,也沒有反思自身所缺的能力。尤其是考上一個不太熟悉的專業,缺乏角色轉變、目標定位,本科生就業難的問題會在研究生層面重復上演。
熊丙奇表示,這類學生想通過考博來改變就業方向,實際上是無限延續了他們的就業、學歷需求,把教育當做逃避壓力的出口,而現實中高學歷低能力的人更易遭用人單位的反感。
理性考研,學校、教委并非無事可做
糾正學生的盲目考研之風,龔東林坦言“學校起的作用很小,關鍵還是看考生自己”。盡管就業辦、學生會每年舉辦多場就業、考研講座,企業也常來做就業宣講會,但前提是學生愿意主動接受,而“一根筋”考研的本科生不太過問就業問題。
“國內高等人才培養應該重視職業規劃教育。”熊丙奇介紹,國外小學五年級開始職業生涯規劃、學業規劃教育,十年級開設人生規劃課程。就這一點來說,大學不是完全無能為力。
據記者了解,就業培訓課程目前已列入中央民族大學本科生的必修課。
除此之外,高校招生過程中也可以作適度控制。據悉,在中央民族大學研究生復試過程中,面試老師一般都會詢問考生將來的職業理想,有的甚至需要考生出具書面材料。
龔東林告訴記者,研究生導師也希望招到有學業規劃、職業規劃的學生,尤其是基礎學科,培養過程中會更有針對性。但受生源數量所限,選擇的情況很被動,復試中常常遇見成績很好、發展潛力不大的考生,面試老師不得不費心思挖掘考生的可造之處。
對于一些實踐性強的專業,熊丙奇建議考生先工作后考研,比如MBA(工商管理專業碩士),硬性要求考生有工作經歷,這就給了考生一段較長的規劃時間。
據悉,2012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教育改革中專業碩士比例繼續增大,預計2012年將占碩士生招生總數的35%左右。國家大力支持高學歷應用型人才的培養,重學歷輕能力的時代正在瓦解。如何引導考生理性考研,未來的改革并非無事可做。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