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學建筑與環境學院2017年第二屆全國優秀大學生力學暑期夏令營申請通知
為促進全國各高校力學學科優秀大學生的交流與互動,培養大學生從事科學研究的興趣,為優秀大學生提供了解四川大學學術科研環境和與專家、學者交流的機會,建筑與環境學院將于2017年7月29日—30日在成都舉辦“四川大學建筑與環境學院2017年第二屆全國優秀大學生力學暑期夏令營”。夏令營期間將安排學科介紹、專家講壇、實驗室參觀、營員與導師交流討論、研究生推免/考研政策介紹等活動。
一、夏令營招生規模
招生規模計劃50人
二、申請條件
1、專業:力學、土木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高分子、物理、機械、航空航天、生物醫學工程等力學相關專業。
2、全國各高校大學三年級(2018屆)學生。
3、學習成績優異,對力學學科有濃厚的興趣,并愿意從事學術研究工作。
4、英語水平良好。
夏令營組委會將組織專家對報名材料進行評審,并擇優錄取!
三、申請材料
1、填寫夏令營申請表及匯總表(見附件1、2),并將之重命名為“姓名_專業_學校全稱”。
2、本科現階段的成績單和成績排名證明,需由申請者所在學校教務處出具成績單原件,并加蓋公章。
3、個人簡歷1份,以及能體現自身學習/學術能力的獲獎證書、英語水平證明、學術論文等。
請自覺保證所提供材料的真實性,夏令營組委會將對材料進行認真復核,材料如有不實將取消錄取資格。
四、申請方式
1、將夏令營申請表及支撐材料的掃描件壓縮成rar格式,命名為“姓名_專業_學校全稱”,發送至郵箱
范海冬,haidongfan8@foxmail.com
田曉寶,xbtian7@foxmail.com
并將郵件主題命名為“2017年四川大學力學夏令營”,紙質文件入營時提交至組委會組。
2、報名時間:即日起開始報名,截止至2017年6月18日,過期將不再接受申請。
五、材料審核及錄取
建筑與環境學院將成立夏令營資格審查小組,對申請者材料進行審核。錄取工作將于2017年6月30日結束,錄取名單將于錄取工作結束后在學院主頁(http://acem.scu.edu.cn)上公布,屆時也將郵件通知所有申請者,請申請者及時關注。
六、注意事項
1、錄取者報到時需攜帶有效身份證、學生證。
2、錄取者前來參加夏令營活動,務必保證所在學校和父母知曉情況,并注意出行安全;報到后要求全程參加夏令營活動,并嚴格遵守四川大學相關規定;如遇不可抗拒因素不能參加,請于第一時間與聯系人溝通;一旦報到,無特殊情況須全程參加夏令營。
3、暑期夏令營期間統一安排免費食宿,報銷往返差旅費(所在城市至成都的火車硬座),請務必保留票根報銷。
4、參加“四川大學建筑與環境學院2017年全國優秀大學生力學暑期夏令營”的營員,在夏令營考核中評為優秀者,若今后有意申報本院力學專業研究生,本系提供保研/考研等相關政策咨詢。如符合以下條件,學院將優先錄取,提供獎學金:
條件1、無違規違紀現象(由營員所在學校出具正式證明);
條件2、獲得營員所在學校2018年研究生推免資格,并符合四川大學推免研究生相關規定;若未能獲得研究生推免資格,但通過考研報考我院力學專業,成績通過四川大學復試分數線者。
四川大學建筑與環境學院期待你們的到來!
其他未詳盡交代之處請聯系組委會,本通知解釋權歸四川大學建筑與環境學院。
聯系人:范海冬
郵箱:haidongfan8@foxmail.com
電話:18208128901
四川大學建筑與環境學院
2017年4月5日
附件1:
四川大學建環學院2017年第二屆全國優秀大學生力學暑期夏令營申請表
附件2:
四川大學建環學院2017年第二屆全國優秀大學生力學暑期夏令營營員申請信息匯總表
四川大學建筑與環境學院力學系簡介
力學系的創建可追溯到1957年,原成都工學院(現四川大學)創辦數理力學系,設立工程力學專業,招收5年制本科生。經過60年的長足發展,現有固體力學、生物醫學工程2個國家級重點學科,力學、生物醫學工程2個一級博士學位授權點,及力學、生物醫學工程2個博士后流動站,力學一級碩士授權點;與中國空氣動力研究與發展中心、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國人民解放軍某部隊技術研發中心共建校外實習基地3個;建有生物力學工程、破壞力學與工程防災減災2個四川省重點實驗室。
現有教職工35名,其中工程院院士1名,特聘院士1名,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2名,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3名,德國“洪堡”學者2名,省級學術帶頭人及后備人選6名,教授13名,副教授10名,“高端外籍教師”特聘教授1名。近三年到校經費累計約2700萬。曾獲國家、省部級科技進步獎8項,其中包括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1項、何梁何利“科學與技術進步獎”1項,教育部高校自然科學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四川省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四川省醫學科技二等獎1項。本系不僅具有高端人才優勢,也建有實力雄厚的青年教師隊伍。近五年,引進青年人才14名,其中具有海外科研經歷者12名,“洪堡學者”2名。青年教師獲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項目1項,主持國家自然基金13項、博士后基金3項、四川大學優秀青年學者基金3項,發表SCI論文120余篇。
在全系教師的共同努力下,力學系形成了五個優勢發展方向:四川大學校長謝和平院士帶領的災害力學與工程安全方向,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王清遠教授帶領的超長壽命疲勞斷裂方向,學院副院長蔣文濤教授帶領的生物力學與生物醫學方向,董世明、朱哲明教授帶領的巖石斷裂方向、以及范海冬、田曉寶等教師從事的微納米力學方向。本系與國際知名力學研究團隊保持密切的學術交流與合作,如佐治亞理工大學Min Zhou教授、巴黎十大D. Wagner教授、霍普金斯大學Jaafar El-Awady教授、利物浦大學Zhongwei Guan教授、香港理工大學Ming Zhang教授、香港城市大學Xiaoqiao He教授等。力學系緊密結合國家戰略需求,著力打造“力學+”的協同創新平臺,圍繞“災害”,“生物醫學”,“云計算”,“重大工程”,“裝備制造”,“新材料與器件”等方面發揮力學基礎學科優勢,形成了獨特的人才培養體系與科研體系,為國家戰略發展與國防建設提供強勁動力。
附件3:四川大學建筑與環境學院2017年推免生獎勵辦法
(http://acem.scu.edu.cn/newsshow.php?cid=88&id=10931)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