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專家表示,民辦高校培養碩士學位研究生,應該發揮其優勢和特長,走應用型和專業型培養模式的路子。
近日,包括北京城市學院在內的全國5所民辦高校正式通過教育部審批,獲得了明年的研究生招生資質。據悉,這是國內民辦高校首次獲得研究生招生資格。消息一公布,民辦高校招碩對高等教育格局將帶來何種影響,民辦高校的研究生如何培養,培養質量如何保障等問題就引發了公眾熱議。
日前,在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組織的“開展服務國家特殊需求人才培養項目”試點工作中,北京城市學院申報的社會工作專業碩士項目通過了專家評審,并被正式批準參加2012年全國碩士研究生統一招生考試。
北京市教委有關人士表示,《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指出,民辦教育是我國教育發展的重要增長點和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明確了大力支持民辦教育發展的方針,提出對于符合碩士、博士學位授予條件的民辦高校予以審批,北京城市學院此次獲批也是該政策的體現。此次與北京城市學院同時獲批的還有河北、陜西等省的4所民辦高校。
北京城市學院相關負責人表示,據國家教育部《2010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數據,截止到2010年12月31日,全國共有民辦高校676所(含獨立學院323所),招生146.74萬人,在校生476.68萬人,分別占全國普通高校總數、高校本專科招生總數、高校在校生總數的28.6%、22%、21.3%,成為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民辦高校學歷層次問題一直是社會各界關注的熱點話題,也是長期困擾民辦教育發展的關鍵問題之一。”
北京民辦教育協會秘書長馬學雷對民辦高校獲得研究生招生資格持“樂觀和鼓勵的態度”。他認為,民辦高校的特色是培養應用型、復合型人才,這與發展科研服務功能并不相悖,而且還更有利于民辦高校實現產、學、研相結合,工學交替,更好地利用企業、社會資源。
對學生而言,在就業的壓力下,他們更關注的是用人單位對學位的認可度。一些人表示,雖然民辦高校的加入讓考研的選擇更豐富,但長期以來形成的對民辦高校的“牌子不夠硬”、“招生門檻不高”的印象無疑會讓學生在選擇時更偏愛公辦院校。此外,民辦高校此次開設的均為專業碩士,與傳統的學術型碩士相比,專業碩士自身的社會認可度也有待提高,也給民辦高校帶來了更多挑戰。
在教育專家看來,民辦高校獲批培養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對民辦教育的發展以及推進教育公平均有重要意義,但民辦高校也將面對研究生規模擴大與就業難的挑戰,面對在專業碩士領域內的重新探索,在師資隊伍、課程建設、培養模式等方面,為我國研究生教育特別是應用型研究生培養走出一條新路子來。
■院校樣本
學院與行業共同培養研究生
●胡麗琴,北京城市學院教務長
報考學生至少有600小時社工實習
記者(以下簡稱記):針對首批社會工作專業碩士的培養,學院在招生方面有哪些舉措?
胡麗琴(以下簡稱胡):由于該項目側重社會工作和實踐管理能力培養,在招生方面,除參加國家統考外,還加大復試比重,與社工委、信訪辦等行業部門共同復試。另外,還要求報考學生必須要有社會工作實踐經驗,如至少得滿足600小時的社工實習,真正培養首都社會建設所需要的“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的應用型研究生人才。
記:課程設置會有哪些特別之處?
胡:除了基本必修課程根據教育部社會工作碩士教學指導委員會的統一要求開設外,還根據專業方向分別開發設計相應的課程模塊,便于學生在專業領域更系統、更有針對性地學習。另外,每門課程不是單純以考試分數來評定,而是以學生參加的本課程所聯系的實際項目解決的成果為考核依據。
記:師資如何配備?
胡:有多名專業教師與社會服務機構專業人員組成的督導隊伍。同時,我們是按需培養研究生,由學院導師、督導與行業導師、督導組成的導師組共同對學生進行培養。
改變對民辦高校的偏見還需時間
記:我國研究生教育近年來在加大轉型力度,增加專業碩士培養,減少學術型碩士。面對與公辦高校的競爭,城市學院作為民辦高校,有哪些自身優勢?
胡:首先是體制特色,相對于公辦校,我們有靈活的辦學體制,表現在校企深度合作、行業全程參與的培養模式方面,統籌校內外資源方面,包括教學資源社會化與社會資源校園化、教學設備、實習、師資以及雙師型教師評聘等方面。
其次是培養模式特色。我們構建了社會工作碩士專業學位人才培養聯盟:由市社工委與重點區社工委、有代表性的街道、大中型社會組織組成,深度融合,聯合培養,協同創新,聯合開發設置專業課程、聯合創設校外實踐教學平臺、聯合建立師資發展機制、聯合開發社會工作服務項目、聯合考評人才培養質量。
此外還有社會工作項目的培養特色。通過借助每年北京市政府、區政府購買社會服務項目,實施一項目一課題、一項目一學生、一項目一“導師組”培養過程,打通理論與實踐教學系統。
記:會面臨哪些困難和挑戰?
胡:一是改變社會長期形成的對民辦高校的偏見與歧視還需一個過程;二是目前社會上對專業碩士還不完全接受,對專業碩士在目前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經濟結構正處于調整和轉型時期的重大意義與作用還不理解。
記:民辦高校獲批培養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對于民辦教育的發展有何意義?
胡:賦予民辦高校研究生招考資格,不僅使明年的考生有更多選擇,同時也將為我國研究生教育注入新的活力,利用民辦高校靈活體制、按需培養思路、新型人才培養模式推動我國研究生教育的改革和發展。
■招生信息
北京城市學院社會工作專業碩士
在職學習彈性學制
首批“社會工作專業碩士”計劃招生30人,主要面向北京市已在社會工作部門,特別是社區工作的人員。項目將采取在職學習方式,設置彈性學制,考生可根據實際情況選擇2-3年完成學業。將采取“理論+實習”的雙導師制,除學校的專業教師,還將聘請部分社會專業人員、社區干部等擔任實習導師,為學生提供實操指導,提升學生的應用能力。該校將于11月啟動招生工作,首批研究生將于明年9月入學。
吉林華橋外國語學院翻譯碩士
同外事辦聯合招生
吉林華橋外國語學院將同吉林省外事辦公室聯合招收翻譯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高素質翻譯人才。采用“外語(英、俄、日、朝)+專業方向”和“雙外語(日朝雙語)”兩種培養模式。“外語+專業方向”模式外語教學突出實訓,強化外語語言運用能力,尤其是口筆譯實踐能力;專業方向以市場需求和職業需要為導向,有針對性地開設經貿、旅游和相關行業背景課程,側重翻譯實務。“雙外語(日朝雙語)”模式招收日語專業考生,要求朝鮮語達到該語等級考試高級,采取“1(強化語言)+1(國外留學)+1(國內實踐)”培養模式。
2012年該校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計劃招生125人(實際招生人數以國家下達指標為準),學制2年,日語口譯的日朝雙語方向學制為3年。
黑龍江東方學院乳品工程與質量安全專業碩士
培養模式為項目帶教學
全日制,學制2年。采用“三段式項目帶教學”培養模式,即實踐、理論、再實踐三個階段,以項目帶教學的方式,培養乳品行業特殊需求的高層次專門人才。在培養過程中,采取學校與行業企業、雙導師負責制。
■焦點問答 人才定義從唯學歷到唯能力
●馬學雷,北京民辦教育協會秘書長
Q:民辦高校招收研究生有何優勢或特點?
A:民辦教育發展已將近30年,在師資、管理、資金、設施設備等方面都儲備了很多資源和基礎。民辦高校擁有靈活自主的機制,能讓資源發揮更大的效力。民辦高校開設研究生培養的專業也是國家有特殊需求、自身有優勢特長的領域。民辦高校的特色是培養應用型、復合型人才,這與發展科研服務功能并不相悖,且更有利于民辦高校實現產學研相結合,工學交替,更好地利用企業、社會資源。
Q:民辦高校培養的研究生是否會不受認可?
A:與公辦高校相比,民辦高校的確在辦學歷史、財政投入、資源等方面不占優勢。但民辦高校一直是在與公辦高校的競爭中發展起來的。從認可度而言,隨著高校教育從精英化到大眾化再到普及化,社會對人才的定義也會不斷變化,從唯學歷轉變為唯能力。所以我對民辦高校在研究生培養領域的競爭很有信心。
■專家觀點
未來會有更多民辦高校“招研”
●王文源,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民辦教育研究所所長
近日,有5所民辦高校獲得了2012年碩士研究生招生培養資格,這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就提出,要大力支持民辦教育,對具備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授予單位條件的民辦學校,按規定程序予以審批,這是教育部落實規劃綱要的一項具體舉措。同時,也表明我國的民辦高校自身在成長。這5所民辦高校起到了很好的帶頭作用,它們在學科建設和人才隊伍建設等方面取得了較大的成績,得到了教育部的肯定,也得到了社會的認可。
另一方面,民辦高校本身也沒必要把這事當成天大的事去渲染,畢竟全國已有那么多的高校具有碩士學位授予權,而且在此次新增獲準招收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的52所高校中,民辦高校只占很小的比例;我也相信未來的10年、20年,將會有越來越多的民辦高校得到這個權利,包括博士學位授予權。對于民辦高校而言,這只是一個開始,民辦高校在專業建設、人才培養等內涵建設方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從民辦高校所肩負的社會責任來看,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只是一個起點,民辦高校應當有更高的目標追求和更加務實的辦學方略。
在人才培養方面,民辦高校和公辦高校并沒有本質的區別,他們都應按照國家對專業碩士的要求去培養,民辦高校只有在這些基本要求等方面做到位,才有可能持續發展。而且民辦高校應該加快形成自己的特色,在人才培養方面要有新的突破和新的舉措。
應在公辦高校沒做好的地方下工夫
●閻鳳橋,北京大學教育學院副院長
去年《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剛剛提出“對具備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授予單位條件的民辦學校,按規定程序予以審批”,今年就有5所民辦高校獲得了碩士研究生招生資格,可看出國家對于民辦教育的大力扶持,不只是在口頭上,而是落實在行動上。
5所民辦高校獲得碩士研究生招生資格的意義是很重大的,它打破了民辦高校研究生學位制度瓶頸,是一個制度性的突破。而且民辦高校本升碩之后,對一部分教師也有更強的吸引力,有利于穩定現有的教師隊伍以及從公立學校和其他機構競爭到優秀師資,促進民辦高校與其他高校之間的競爭,進而提升整個高等教育系統的活力。
但如果希望通過提升民辦高校的競爭力而促進整個高教系統的發展,就必須在民辦高校設立碩士學位的同時,改革原來的學位評審體制,否則如果這些民辦高校按照公辦高校傳統的、單一的、統一的方式來培養研究生人才,落入追求學校“升格”和高學歷的怪圈,而不能展現出我們所期待的那種多樣化的姿態,則是我們不愿意看到的情況。當然,這主要不是由民辦高校本身所能決定的,而是取決于制度因素。
對于剛剛建立的民辦高校碩士點來說,人們對它的認可度可能會比較低。這既是壞事,也是好事。從正面來說,這可能會對它們起到刺激作用,集學校的力量來加強建設,提高水平,辦出特色,從而改變人們的看法。從負面來講,當然就是容易產生生源不足或生源選拔性不足,我希望并相信民辦高校可以通過研究資助、完善研究條件、改革培養方式、擴大國內和國際交流與合作機會等措施,加強自身的吸引力。
但不管怎樣,民辦高校的碩士生培養應在公辦高校沒有做到和做得不夠好的地方下工夫,比如公辦學校主要是按學術型和學科型來培養學生的,這種學術型培養模式以學科知識為本位,比較固化,容易脫離實際,民辦高校可以另辟蹊徑,加強應用型和專業型人才的培養。民辦高校可以發揮其在某些領域與企業和勞動力市場聯系比較緊密的優勢,來滿足市場對應用型人才的需求。
擺脫學術型研究生培養羈絆輕裝上陣
●熊丙奇,21世紀教育研究院(微博)副院長
剛剛獲得碩士研究生培養資格的5所高校跟其他具有碩士學位授予權的公辦高校相比,可以說沒有任何優勢。在國內就業難、專業碩士擴招、文憑貶值的大背景下,必將面臨重大挑戰。但是由于這幾所民辦高校才開始進行專業碩士教育,沒有過去學術型研究生培養的羈絆,沒有傳統思維的局限,所以可算作是輕裝上陣。
其實,在專業碩士培養方面,國內的高校可以說都處在起步階段,并且存在著一些問題,對于新進入的以培養應用型人才定位的民辦高校來說,這是個挑戰,同時也是機會。希望他們在全新的領域能夠高起點、高標準打造自己的品牌,比如請名師、實行真正的雙導師制,實現國際化,開展研究生培養的國際合作等。
■微調查
多數網友“不選”民辦高校研究生
新浪微博和網易教育頻道近日都針對“民辦高校招收研究生”推出了調查。截至10月28日,有249人參與了新浪微博的投票,20%網友選擇“相信民辦高校的實力,會考慮報考”,80%選擇“不會,還是更相信公辦名校”。而在網易的調查中,25%的網友選擇“會,民辦不一定比公辦差”,6.6%選擇“可能會,出于無奈的選擇”,29.3%選擇“不會,對民辦教育質量不信任”,33.8%選擇“不會,擔心就業時不被認可”,還有5.3%的網友選擇“觀望”。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