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工人日報》報道,來自農村的研究生曉燕,求職半年花費近萬元,至今無果,其求職成本主要用于交通、通訊費用、制作漂亮簡歷、職業正裝、自我包裝等。
眼下正是大學生求職旺季,年年看漲的求職成本令許多家長不堪重負,據問卷調查,去年北京應屆大學生用于找工作的費用人均8000余元。教育專家說這是“畢業消費”,商家稱為“畢業經濟”。
“畢業消費”消費些啥?主要用于公關求職、形象包裝、請客送禮、托關系找工作等。筆者一位親戚的孩子今年畢業于南京某大學,據他講,畢業求職通常要過三道“坎”,一是自我包裝,男生要包裝得彬彬有禮,具有紳士風度。女生要打扮的高雅靚麗,許多女大學生還花大價錢拍攝寫真集作為求職“敲門磚”。這里里外外、從頭到腳的一身“行頭”都是靠人民幣“裝飾”的,若不包裝,一副寒酸,即便你有能力,用人單位也很難看得上。二是請吃請喝,離校前同學相互請吃,天天杯盤狼藉,若不想掏錢請客,會被同學瞧不起,自己也覺得很沒面子。三是送禮,就業形勢嚴峻,找個理想工作不容易,給自己提供幫助的人表示一下算是人之常情。
這三道“坎”似乎成了求職“時尚”和難以逾越的“鴻溝”,大學生幾乎人人難“脫俗”。但高居不下的求職成本卻給許多家庭增加了繁重經濟負擔,家長們無奈地說:“孩子上大學花大錢,沒想到畢業找工作還要花大錢。”
求職成本迅速攀升原因何在?主要源于“僧多粥少”,需要就業的大學生太多,而被大學生視為理想的工作崗位太少,滿足不了需求。同時,社會不正之風助長著求職成本的攀升,高昂的求職成本也給社會帶來不良影響,且易滋生求職領域的腐敗。
過高的求職成本已成為一個社會問題,家長們對此反映強烈,筆者以為降一降求職成本非常必要也完全可能。如何降?首先要端正就業市場風氣,崇尚節儉的求職觀,摒棄過度包裝的奢侈風。求職就是找工作,不是相親找對象,強調適當包裝不過度。用人單位需要重點關注大學生的思想品德和真才實學,不能只看外表以貌取人。大學生則應該用才智和能力去應聘,因為真才實學才是你干事業出成果的資本。同時,高校要加強對學生的節儉教育,減少或杜絕大學生離校時大吃大喝,鋪張浪費。有關部門要強化對求職市場行賄收賄等不正之風或腐敗的監督查處。如此“三管齊下”,筆者相信就業市場的風氣會凈化,求職成本定能降下來。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