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考研報名人數2010年是140萬,2011年攀升到151.2萬。業內人士預計,2012年的考研人數或將再創新高。專家稱,2013年考研競爭或更加激烈,為此不少學生將備考時間提前。
政治
不要死記硬背概念原理
主講人:徐之明李海洋
政治科目命題和復習的規律:馬克思主義原理知識點要抓大放小,建立框架結構、梳理線索,爭取能把全部的259個考點吃透,最后精心篩選出50個重要考點進行重點突破;國家領導人當年的重要講話,一般都是次年研究生考試政治科目的重要考點,須引起高度重視。
政治概念和原理多,但是不要死記硬背,平時應該注意了解概念、原理可能出現的多種表達方式和轉化的具體形式。由于目前距離2013年考研還有一年時間,備考時間還比較充裕,考生可以根據所要報考的學校、專業,對復習進行科學的規劃,分階段實現復習目標,以免打亂仗。
考試大綱出臺后,考生必須深入進行研究,對考綱上列出的所有知識進行分門別類,新增的考點要引起高度重視,反復考查的知識點往往是備考的重點。
平時復習之余,考生應通過報刊、網絡等媒體,多了解一些時事,對于重大的時事不僅要做好記錄,還要有一些結合政治科目理論原理的思考。
數學
把握三大復習原則
主講人:湯家鳳王莉
專家表示,當前數學科目考研命題的趨勢越來越側重基本知識,因此,考生在復習的時候,要把握好三個基本原則:
首先是弄懂基本概念,對于基本概念性的內容,考生應理解和把握概念產生的背景,定義概念用到的數學思想方法、概念的定義式,以及概念的數學含義,幾何、物理、經濟意義,最后是概念的拓展與延伸。
其次,將基本理論吃透,弄清定理性質的條件、結論,條件的性質是充分還是必要的,或者是充分必要的,盡可能從幾何和數值的角度加深對抽象理論的理解,搞清相關理論間的有機聯系。
最后,要熟悉基本運算。基本公式必須要熟悉,要善于歸納總結基本的題型和方法。重視基礎知識的復習,避開超綱、過難、過偏、過怪的習題,從單一知識概念到綜合性知識點考題逐步練習提高應試水平。
西醫綜合
學會揣摩出題思路
主講人:顧艷南
作為試卷分值為300分的考試科目,在考研戰場中,西醫綜合全部由選擇題方式來檢測考試水平,相對于其他專業的考生,這確實具有一定的優勢。如果考生能把握整張試卷的結構,深入分析考點,就能在考研總分中得到幾十分的提高。
西醫綜合科目雖然特殊,但是在具體的復習方法和技巧上,與公共課有一定的共性和聯系。考生應當全面梳理知識點,把握重點,考生可選擇一些較好的輔導教材。考生要想取得高分,必須學會揣摩出題人的思路。出題人往往會在考題中設置陷阱,考生稍不留神就會上當。因此,考生在平時的訓練中,應當分析考題的命題規律,做到知己知彼。
英語
摸準閱讀六大命題規律
主講人:朱泰祺徐綻何凱文鐘平
不少學生考研失利,往往是由于在英語科目上栽了跟頭。英語試卷中,分值最大的閱讀題40分,寫作題30分,閱讀是英語能力的輸入,寫作是英語能力的輸出,只有通過熟練的輸入與輸出的結合,才能帶動和提高其他部分的分值。
考生要提高閱讀能力,不妨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理解全文主旨,每年4篇閱讀理解題中,這一項往往有2-3題;準確找到段落中心思想,找出段落核心句,此項命題規律在20個小題中往往會出現10-12個;分析論點與論據之間的關系;站在文章作者的角度,理解作者的思想,把握人物觀點;通過基本語法、長難句分析全文結構;一詞多義是英語單詞的重點,在做閱讀理解題中,通過上下文、文章語境,理解詞匯、句子的含義,找出正確的選項答案。熟練這六個閱讀題的命題規律,可以比較容易地分析出考點。
要想英語作文拿高分,離不開大量的背誦、模仿和改寫句子,考生也要善于用平凡、樸實的句子打動閱卷老師。
專業選擇
跨專業考研要慎重
主講人:潘志恒綜
觀近幾年的研究生報考情況,考生的考研目標各有不同,有的是為了選擇愛好,有的是為了提高學歷檔次,就讀更好的院校。
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目標,考生在選擇院校和專業時,應當理智分析。例如跨專業考試,機械類專業跨到經管類專業、經管類跨到文科類專業,這個前提必須建立在英語基本功底扎實的基礎上。如果是文科類跨到理工科類,需要一定的自學能力及理科知識點的悟性,同時學員在強大的競爭壓力中保持自己的良好心理素質,個人以為,這類跨專業選擇方式必須十分謹慎。
在考研這條道路上,必須合理、明確規劃好自己的目標,制定科學可行的計劃,以持之以恒的態度去追求自己的夢想。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