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國運動是清朝咸豐元年到同治三年(1851年—1864年)期間,由洪秀全、楊秀清、蕭朝貴、馮云山、韋昌輝、石達開等組成的領導集團從廣西金田村率先發起的反對清朝封建統治和外國資本主義侵略的農民起義戰爭,是19世紀中葉中國最大的一場大規模反清運動。1864年,隨著太平天囯首都天京的(南京)陷落,標志著運動失敗。
太平天國農民戰爭爆發的原因
自從鴉片戰爭失敗以后,為了支付列強的巨額賠款,同時為了彌補財政虧空,清政府加重了賦稅,巧立名目增加了各種苛捐雜稅,同時各級官員在征收錢糧的時候往往會橫征暴斂,農民的負擔更為沉重。同時,另一方面,隨著西方資本主義的入侵,中國沿襲了幾千年的小農經濟逐漸瓦解。因為殘酷的壓迫和剝削,迫使廣大人民,尤其是農民奮起反抗,不得不走上了起義斗爭的道路,而清政府則調兵各處鎮壓,群眾斗爭此起彼伏,醞釀著更大規模的反抗斗爭。而太平天國起義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爆發的。
失敗的原因:
農民階級的局限性,農民階級有先天局限。太平天國起義帶有舊式農民戰爭的烙印。農民階級的分散性、守舊性,以及眼光短淺等毛病,在太平軍中都有突出表現。農民階級不能代表先進的生產力,他們的目標是“有田同耕”,是局限在農業上的,不可能帶領中國走進以工業為主導的資本主義社會。因此,如果沒有資產階級和工人階級的參與,結果不是被清政府鎮壓,就是成為改朝換代的工具,不可能真正勝利。
沒有理論基礎作指導,斗爭具有盲目性,定都天京后,不知所措,盲目北伐,導致軍事失敗。
缺乏知識分子參與,沒有獲得掌握話語權知識分子的支持,沒有獲得社會輿論的支持。
缺乏有效、嚴密的組織體系和官僚之間的制約體系,導致內訌,嚴重損害的實力。
遭到清政府和具有先進生產力的外國勢力的聯合鎮壓。
影響:
太平天國革命發生在中國進入近代社會的初期,它既是單純的農民戰爭,又帶有舊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性質,可以說是中國近代史上舊民主主義革命的序幕。它頒布的《天朝田畝制度》,把農民平均主義思想發展到了頂峰。從形式上看,清王朝的統治還延續了近半個世紀,但在這半個世紀中,中國人民受到了太平天國革命的影響和鼓舞,一直沒有停止過對封建王朝的斗爭,半個世紀后終于爆發了辛亥革命。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