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叔”范永海
年過半百的大叔要和一群“90后”同場考研?最近,55歲的煙臺“考研叔”范永海第6次報名參加考研。
從1982年大學畢業至今,他已先后5次參加考研,愈挫愈勇。
這邊領退休證那邊拿準考證
范永海家住海陽市二十里店鎮前店村,1982年畢業于長春地質學院。那年頭,村里出個大學生比“大熊貓”都金貴,范永海卻“不知足”,畢業那年報考中科院的研究生,遺憾的是名落孫山。之后,他分配在山東省第八地質礦產勘查院,主要從事野外工作,今年剛剛退休。
“這是我的大學畢業證,有了它才能考研。”范永海從里屋拿出珍藏的“小紅本”,小心翼翼地擺到書桌,旁邊是一摞一摞的考研書,書頁被他翻閱得有些泛黃。工作這些年,他參加過5次研究生考試,報考的都是武漢大學數學類專業。
“雖然工作時間有彈性,但也是身不由己,有時看著看著書活來了,就得趕緊去做。”范永海說,上次考研,兩門專業課有一門沒過線,讓其再次與研究生失之交臂。
今年上半年,55歲的范永海退休,有大把的時間可自由支配,他再次萌生了考研的念頭。11月13日,他在濟南參加完英語二級翻譯的考試后,拎著兩麻袋復習資料輾轉青島,趕在考研現場確認的最后一天報上名了。
“報名那天,旁邊都是年輕人,看我這么大歲數還來考研,他們都感到很稀奇。”范永海笑著說。
備考全憑自學只為圓數學夢
已知天命,為何執著考研?范永海坦言自己是個“數學迷”,考研為了圓夢。
“上大學的時候,有個同學跟我一樣,也特別喜歡數學,我倆經常在一起研究。畢業時,我倆一起報考中科院數學專業的研究生考試,結果人家考上了,而我卻因為英語底子不好,單科成績沒過線,無緣中科院。”說起這段過往,他黯然神傷。
在范永海的電腦旁,記者發現一沓厚厚的演草紙,上面寫滿密密麻麻的英語單詞。“沒辦法,英語底子不好,這幾年都是自學,總結出一套學習經驗。”范永海說,現在歲數大了,記憶力不比從前,要反復聽、反復記,才能加強語感。
數學雖說是他的強項,但是苦于沒有老師指導,看書漫無目的。于是,每次參加研究生考試的試卷便成了他的“指導老師”。“考完后,我就回來自我總結,再看歷年考題的時候,便知道自己錯在哪兒,這就為以后的學習提供了方向。”范永海說,自己雖然55歲了,但感覺還正處于工作的黃金期,如果要閑下來,還真有點無所適從。
兒子明年高考父子聯手備考
巧的是,范永海的兒子明年參加高考,兩人現在的關系“亦父亦友”,一起復習,共同討論,彼此間的溝通也增加了親情。
“這幾年在外地工作,每年回家的次數幾個手指頭就能數出來,對兒子的照顧也不夠。”范永海歉疚地說。有意思的是,雖然老范如此酷愛數學,兒子卻偏偏喜歡文科,不過在老爸的“感召”下,兒子最終還是選擇了理科。
對于丈夫考研,老范的妻子表示理解和支持。她說,老范愛讀書,愛考試,就讓他考吧,自己不讓他有后顧之憂。這讓老范著實感動,他告訴記者,自己在外工作這么多年,家里一畝八分地都是妻子在打理,還要獨自拉扯孩子,非常辛苦。他退休回家,顧不上改善家里的條件,或在城里買個房子,而是一門心思地復習功課,卻從未聽到妻子抱怨過什么。
如今,范永海以55歲的“高齡”,第六次踏上“考研路”,頓時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面對采訪,老范低調得有些靦腆,他一再表示,自己只是堅持年輕時的夢想,并不是想變成一個話題人物。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