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步建立中國特色標準化規范化醫學教育體系——
我國醫學教育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性進展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各有關部門、各地認真貫徹落實教育規劃綱要和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加快推進醫學教育改革發展,初步建立了中國特色標準化、規范化醫學教育體系。截至2016年底,全國衛生技術人員總量已達1117萬人,衛生技術人員845萬人,為維護和提升人民群眾的健康水平提供了有力人才保障。
中國特色醫學人才培養體系基本建立
近年來,教育部、國家衛生計生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等加強醫教協同,推動醫學教育改革取得了重大進展。多學科、多層次的醫學教育格局基本形成,醫學教育規模不斷擴大,人才結構層次不斷優化升級。
“醫、藥、護、技、管”多學科并進,“中、高、本、碩、博”多層次辦學,醫學教育規模不斷擴大。到2016年,全國舉辦醫學教育的高等醫學院校922所、中等學校1564所、碩士授予單位238個、博士授予單位92個,在校學生總數達到395萬人,其中臨床類專業114萬人、護理類專業180萬人,構建了全世界規模最大的醫學教育體系。
醫學教育模式創新持續推進。推動7年制醫學教育調整為“5+3”一體化培養,促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與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有機銜接,以“5+3”(5年臨床醫學本科教育+3年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或3年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為主體、“3+2”(3年臨床醫學專科教育+2年助理全科醫生培訓)為補充的臨床醫學人才培養路徑基本形成,中國特色標準化、規范化醫學教育體系基本建立。中醫藥教育得到傳承與發展,積極推進中醫藥師承教育制度建設和具有中醫藥特點的畢業后教育、繼續教育體系建設,為構建我國獨具特色的醫學人才培養體系發揮了重要作用。
醫學人才培養結構更加優化,多類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取得積極進展。實施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支持近200所高校開展不同類型人才培養改革試點,改革取得階段性成果。連續8年開展以“尚醫德、精醫術”為主題的大學生臨床技能競賽,每年有110多所醫學院校4萬多名本科臨床醫學專業學生參與,初步建立了校內、省域和全國三級競賽體系,研究制定了《中國大學生臨床技能操作指南》,有效推進了臨床實踐教學改革。重點加強緊缺人才培養,將兒科學專業化人才培養前移,擴大精神醫學專業布點,加快培養婦產、助產、老年醫學、康復治療、養老護理、健康管理等方面專門人才。 醫學教育區域協調發展取得新進展。加強對西部少數民族地區醫學教育的支持力度,教育部、國家衛計委與省級人民政府共建新疆醫科大學、西藏大學醫學院等,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等方面給予政策傾斜。
醫學教育相關政策制度更加完善
教育部、國家衛計委等前后3次召開醫教協同會議,圍繞醫學教育規范管理、改革發展等重大問題進行系統部署,出臺了《實施臨床醫學教育綜合改革的若干意見》《實施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的意見》等系列政策文件,醫學教育宏觀管理協調機制不斷鞏固,有力推進了醫學教育系統性、協調性改革發展。
醫學教育質量保障體系建設步伐加快。研究制定了醫學類專業教學質量國家標準,教育部與國家衛計委、中醫藥管理局聯合頒布實施臨床醫學、中醫學專業認證標準,開展90個專業點的認證,其中有12所高校開展國際認證,初步建立具有中國特色、國際實質等效的醫學教育認證制度,對提高醫學人才培養質量起到積極推動作用。同時,積極探索開展分階段執業醫師資格考試改革,促進人才培養與醫生執業準入資格制度相銜接。建立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動態管理機制,兩年來共抽查評估了131個培訓基地、517個專業基地。2017年繼續委托中國醫師協會組織第三方評估,對47家基地開展了評估,推動住院醫師培訓期間待遇和培訓質量的落實。
醫學教育投入顯著增加。醫學人才的培養周期長、成本高,近年來,中央、地方多途徑增加對醫學教育投入。2012年,中央本級財政醫學本科生均撥款標準從1.4萬元提高到2.7萬元,達到各科類專業培養學生的最高生均標準。“十二五”期間,教育部、國家發改委對23所中西部醫學院校每校增加1億元投入,明確用于改善教學條件,提升本科教學能力。
建立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和助理全科醫生培訓經常性補助機制。累計投入136億元支持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制度建設,投入95億元建設599個全科醫生臨床培養基地,投入近50億元加強各類醫務人員崗位培訓,培訓工作在全國31個省份全面推開,近80%的臨床醫學專業本科生進入基地接受培訓,累計培養住院醫師達29萬人。
在中央財政引導下,地方財政也加大了對醫學教育的投入力度。目前,30個省份加大了對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的財政投入,10多個省份提高了本省醫學類專業生均撥款標準,多年來醫學教育投入不足的問題得到緩解。
培養了大批衛生與健康事業人才
醫學教育是“小學科、大民生”。醫學教育在13個學科門類中,在校生人數僅占8.6%,是小學科。但醫學教育涉及教育和醫療兩個民生問題,關系到千家萬戶,關系到每一個人的幸福安康,是大民生。
全科醫生是基層衛生服務體系建設的突出短板,也是分級診療制度實施的“瓶頸”所在。教育部與國家衛計委等五部門聯合實施了中西部鄉鎮衛生院訂單定向培養本科層次全科醫學生計劃,自2010年以來,70所醫學院校已累計招收培養3.7萬余名免費醫學生,從規模上基本實現了為中西部每個鄉鎮衛生院培養一名本科醫學生的目標。2015年、2016年兩屆一萬余名定向醫學生畢業后,90%的學生按照協議到鄉鎮衛生院就業,免費定向醫學教育實現了預期目標。同時,醫教協同多途徑加大全科醫生培養力度,截至2016年底,全科醫生年招收規模突破一萬人,培訓合格的全科醫生已達20.9萬人,每萬城鄉居民擁有全科醫生1.5人,有力充實了基層全科醫生人才隊伍。
“十二五”期間,醫學門類各層次畢業生達到523萬人,平均每年畢業105萬人,其中臨床類達到21萬人,護理類達到52萬人,為衛生和健康事業發展源源不斷輸送人才。
其中,醫藥衛生人才隊伍數量快速增長,截至2016年底,全國衛生技術人員總量已達1117萬人,衛生技術人員845萬人,千人口醫師數達到2.31,千人口護士數達到2.54,醫護比長期倒置現象得到扭轉,縣鄉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基本建立,實現了平均每個行政村有一個村衛生室、每千農村居民有一名鄉村醫生的目標,居民總體健康指標已優于中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