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計算機專業綜合考試內容相對復雜,考生在復習備考中,不但要注意重要知識點,還要注重理解。在復習過程中,對所有知識點都要一視同仁,復習的要扎實一些。提醒大家,購買與教材配套的習題、每學完一章,自己做一章的習題鞏固一下,這樣記得比較扎實,理解也會比較透徹。
一、操作系統復習整體策略以及重要知識點
專業課的東西很多很復雜,提醒大家稍安勿躁,對于教材的選擇,建議大家選擇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湯子瀛等主編的《計算機操作系統(第三版)》。這本教材是國內最權威的操作系統教材,使用范圍很廣,在計算機改革為統考之前,考操作系統的學校基本都以此本教材作為指定教材。計算機專業課程的復習,復習任務重,時間緊,建議選擇一本精確提煉考綱中涉及的內容,明確考綱的要求,然后對復習要點逐層展開,幫助考生建立條理清晰的知識框架的綜合輔導書來幫助復習,要有足夠的耐心,避免眼高手低。
操作系統和計算機組成原理的部分內容是相關的,甚至是重疊的,例如虛擬存儲器、輸入輸出等,大家在復習時,可對照計算機組成原理一起復習,加深理解。操作系統課程是理論性和實踐性都很強的課程,概念多、抽象、涉及面廣,復習時,我們應該注意哪些重點呢?
第一:操作系統概述
操作系統概述這部分內容不會出現大題。一般是以基本原理和概念的形式為主,屬于識記形式的題目。重點是操作系統的定義、操作系統的特征和主要功能等。
第二:進程管理
進程管理是考試的熱門,考點即可以出現在選擇題中,也可出在綜合應用題中。重點是要掌握進程的基本特征、進程的狀態及其相互轉換的條件和過程;進程與線程的區別和聯系;進程通信的基本類型;調度的基本概念、時機、切換過程,掌握各種調度算法及其環境,并會用算法進行計算;進程同步相關概念、同步互斥機制;死鎖的定義、死鎖產生的四個必要條件、熟練掌握死鎖的預防、死鎖的避免,死鎖解除的原理與方法。
從往年試題來看,在綜合應用題中,考了一道信號量機制的應用題,這部分是操作系統科目的難點,也是考試的熱點。《計算機學科專業基礎綜合輔導講義》這本書重點突出,利用多道例題重點講解信號量機制,幫助大家掌握這部分內容。大家還要通過多做練習來加深理解,提高解題能力,《計算機學科專業基礎綜合輔導講義同步練習》上也有這樣的綜合應用題并配有詳細解答。
第三:內存管理
內存管理這部分內容也要作為重點進行復習,這部分內容的考查方式也很靈活。建議重點復習內存連續分配算法、非連續分配管理方式、虛擬內存請求分頁的基本原理,頁面置換算法等。虛擬內存這部分內容可以結合計算機組成原理科目中虛擬存儲器來進行復習。在往年的考試中,考查過頁面置換算法,這部分內容在與真題題型一致、題目難度和真題難度高度相近的《計算機學科專業基礎綜合考試全真模擬試題集》有相應的題目來幫助大家復習。
第四:文件管理
文件管理這部分內容的重點是文件的幾種邏輯物理結構,目錄的管理和磁盤管理,重點掌握磁盤管理各種調度算法的基本原理及其應用。
第五:輸入/輸出管理
輸入/輸出管理這部分重點掌握四種輸入/輸出控制方式特點及相互比較、中斷處理、SPOOLing技術,提高性能的緩沖策略等。
二、操作系統學習方法
在準備考試的過程中,如果我們對這方面知識比較欠缺或缺乏信心的考生,可以選擇參加一些輔導班,與輔導老師或其它考友共同交流。考生可以把自己的實際情況向老師報告,然后,老師根據考生的情況制定個性化的學習計劃,考生根據這個計劃進行學習。在學習的過程中,遇到什么問題,可隨時向老師提問,老師實時在線解答。
這是一個長期的學習過程。輔導班能提供很多模擬試題,由學員在線測試,老師進行批改和試題講解。這些模擬試題是老師根據考試大綱來命題的,符合考試要求,對考生進行考前練習,起到十分關鍵的作用。
因為研究生考試基本上是靠我們自己學習,那么學習完之后,如何知道學習的效果呢?這就需要多參加測試,計算機考研專業課中有80分的單項選擇題,這是與軟考的考法一致的,從考試大綱來看,所考查的知識點比軟考要窄一些,要求也低一些。因此,在沒有看到真實試題之前,建議考生拿軟考上午試題(操作系統部分)作為模擬測試。
操作系統是計算機專業課程體系中很重要的一門核心專業基礎課程,在前兩年的考試中,對操作系統科目的考查都占了35分,次于數據結構和計算機組成原理,但要高于計算機網絡。從這兩年統考操作系統科目的情況來看,在往年的考試中,都是設置了10道選擇題和2道大題,因此操作系統的復習備考大家要格外重視。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