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等省會城市競推人才新政真金白銀“搶人”視同大項目
唯才是爭
新一輪的人才爭奪戰正在省會城市間點燃,濟南、長沙、合肥、西安等省會城市競相出臺“人才新政”,本著不差錢的態度向各路人才拋出橄欖枝,部分城市主政者則提出要將人才“視同”項目引進。在濟南市社科院經濟研究所所長王征看來,比引入人才更重要的是如何留住人才,而這也給地方政府帶來了新的課題。
給研究生發“紅包”
對于上個月剛從安徽師范大學畢業的夏沖(化名)來說,今年來濟南工作,將有機會從當地政府手中拿到“紅包”,每月1000元。
夏沖老家在距離濟南不遠的德州齊河縣,三年前他從德州學院畢業,隨后考取了安徽師范大學的研究生,如今打算回來就業的他,正在濟南和青島這兩個山東最發達的城市間抉擇。
在夏沖畢業前夕不久,濟南市剛剛出臺了《企業新引進研究生租房和生活補貼申請發放實施細則(試行》,規定碩士研究生將可以獲得1000元/月的租房和生活補貼,博士研究生則定位1500元/月。
其實,早在去年10月,濟南市還曾出臺過一份名為《關于實施‘泉城雙創’人才計劃的意見》的文件,其中提到將對碩士生給予1萬元/年的補貼,但主要針對海外高校,以及985、211等重點高校的學生。
這次全面放開,對像夏沖這樣“非名校”的碩士來說無疑意味著真金白銀,按照3年的補貼期限,他將拿到3.6萬元的補貼款,這基本可以滿足他工作前幾年的房租開支。而對濟南來說,也給城市的吸引力增加了新的籌碼。給研究生發補貼在濟南是件新鮮事,而在山東的沿海龍頭青島,早在2012年就已開始試水。
據了解,青島市剛啟動補貼時執行的標準是碩士400元/月,博士600元/月,2016月10月補貼標準上調,變成碩士800元/月、博士1200元/月,緊缺專業則分別上浮400元和300元。補貼期限均為3年。
據青島市相關部門估計,政策實施以來共為全市1.78萬名研究生發放補貼1.76億元,2012年至2015年,來青就業的應屆碩士、博士人數逐年上升,分別達3000人、3500人、4000人、7300人。
搭平臺、出政策、拿銀子
補貼覆蓋研究生群體,只是濟南市引進人才的措施之一,而相比剛畢業不久的研究生等基礎人才,正處在上升期的濟南,更迫切的愿望是引入并留住高層次人才。
所謂高層次人才,在濟南市2009年出臺的文件中曾有過解釋,主要指兩院院士、國家自然學科、科技進步獎主要獎項獲獎者,國家“863”計劃等重大工程項目負責人,具有博士學位的大型企業高管和高級技術人員等。那么如何才能把這些大咖引來?濟南在做的工作主要有3個,建平臺、出政策、拿銀子。
上個月29日,濟南高層次人才發展促進會舉行換屆成立大會。據了解,促進會的前身是1996年成立濟南專家協會,從公開報道來看,這是一家頗為低調的協會,直到這次會議才從幕后走到了臺前。
“促進會換屆成立是濟南人才工作的一件大事。”濟南市長王忠林在會上講話稱,促進會要在濟南新舊動能轉換上“挑大梁”。在促進會成立前,濟南已在高層次人才分類、人才落戶、研究生補貼等方面接連下文,并在今年5月出臺《關于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促進人才創新創業的實施意見》,被媒體解讀為“濟南人才新政30條”。
人才新政的一大亮點是“含金量”,例如對國內外頂尖人才和團隊,最高將給予1億元的綜合資助,新當選和全職引進的兩院院士等人才,將給予500萬元生活補貼。這在該市2014年出臺的人才引入政策中并未提及。
招商引資“2.0版”
對城市而言,高層次人才往往不只是“人”這么簡單。
據《青島日報》今年5月消息,該市目前擁有院士總數達106人(含常駐、外聘、柔性引進),其中涉海院士占全國70%,這些院士的研究項目,一旦實現產業化,每個都具備培育千億級甚至萬億級產業鏈的潛力。
對此,山東省委副書記、濟南市委書記王文濤也深有體會。
“招商引資優惠政策1.0版的是土地和稅收,2.0版的人才是關鍵,招商引資與人才是密不可分的。”在今年3月召開的濟南市招商引資暨產業轉型發展工作大會上,王文濤曾這樣表示,認為在當前形勢下,引進人才也是引進項目。
2017年,濟南市引進市外投資的計劃目標為1362億元,而對于濟南人才短缺的緊迫感,王忠林也十分清楚。“杭州余杭一個區,便有多達106位國家‘****’人才,我們濟南才34人。”在此前考察杭州、鄭州、合肥后,王忠林這樣說。
記者注意到,從濟南的人才政策來看也在向城市主推的產業傾斜。
例如,“人才新政30條”中提出對金融人才可給予最高100萬元的生活補貼,目前正值濟南大力推動打造區域性金融中心等“四個中心”。
同樣,山東省商業集團總經理、山東省藥學科學院理事長凌沛學當選濟南高層次人才發展促進會長,也恰逢濟南東西部同時發力醫療和生物健康產業之時。
在濟南市社科院經濟研究所所長王征看來,高層次人才不但具有過人的專業能力,更擁有大量的社會資源,他們的引入往往能給城市帶來大量的科研和商業項目,直接給當地創造稅收和就業,所以人才才是地方政府招商引資中“最重要的項目。”
多省會出臺“人才新政”
不只是濟南、青島在加緊引入人才,今年以來,江蘇、河南、四川、湖北、陜西、安徽等省份的主要城市均出臺了人才新政政策,擺出了“不差錢”態度。
5月,西安市出臺“人才新政23條”,計劃5年投入38億元,引才育才100萬名。而為了留住人才,還規定將對采購高層次人才創新產品的企業,給予采購額10%的補助,最高不超過100萬元。
6月,長沙市出臺“人才新政22條”,未來五年內投入百億元引進人才,吸引儲備100萬名青年人才在長沙就業創業。記者注意到,政策不只許諾給予高層次人才百萬級補貼和全額購房補貼,對基礎人才的補貼也擴展至本科生。
同月,合肥出臺“人才新政20條”,未來5年將拿出20億元人才經費,力爭引進國內外頂尖人才和國家級領軍人才600人、省市級領軍人才3000人、高級人才1萬人,集聚科技創新創業人才不少于10萬人。
此外,成都則在上個月提出了“蓉漂計劃”,將對國際頂尖人才團隊來蓉創新創業給予最高1億元綜合資助;對畢業5年內在蓉創業的大學生,給予最高50萬元、最長3年貸款期限和全額貼息支持。
中央黨校經濟學部財政金融教研室副教授李旭章認為,對于二線城市來說,若要在創新創業和轉型升級方面取得較大進步,大量新型人才是目前最大的短板,而抓住一線城市高成本給他們帶來的機會,不失時機“搶人才”,是絕對明智的選擇。
王征則認為,比引入人才更重要的是如何留住人才。“很多政府引進項目容易,但留住項目難,因為配套服務跟不上,或者引進來后承諾不兌現,所以如何更好地留住人才,甚至讓人才引入人才,對長期習慣于引入大項目的地方政府而言,是一個新的課題。”王征說。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