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考研政治大綱中,把中國近現代史綱要中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改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及其基本策略”,這一改動是把相同的內容放到了一起,既可以出選擇題也可以出分析題,要引起廣大考生的重視。
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及其基本策略
“一二·九”運動
(1935年)口號是“反對華北自治”、“打倒日本帝國主義”“停止內戰,一致對外”。一二·九運動。它促進了中華民族的覺醒,標志著中國人民抗日救亡運動新高潮的到來。
《八一宣言》
1935年8月1日,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團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和中共中央的名義發表《為抗日救國告全國同胞書》(“八一宣言”),呼吁全國各黨派、各階層、各軍隊團結起來,停止內戰,一致抗日。
瓦窯堡會議
(1935年12月),毛澤東作了《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的報告,通過《中央關于目前政治形勢與黨的任務決議》,闡明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新政策,批盼了黨內的關門主義和對于革命的急性病,系統地解決了黨的政治路線上的問題。
西安事變
張學良、楊虎城對蔣介石實行“兵諫”,扣留了蔣介石,迫使蔣介石作出了停止“剿共”、聯合紅軍抗日等六項承諾,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成為時局轉變的樞紐。從此,長達10年之久的內戰局面基本結束,國內和平初步實現,是國內戰爭走向抗日戰爭的轉折點。
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
1937年9月22日,國民黨中央通訊社發表《中共中央為公布國共合作宣言》;23日,蔣介石發表講話,實際上承認了中國共產黨的合法地位。
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新特點(與第一次國民革命統一戰線相比)
1.廣泛的民族性和復雜的階級矛盾。不僅包括工人、農民、小資產階級、民族資產階級,還包括中小地主、英美派大地主大資產階級;
2.國共雙方有政權有軍隊的合作。
3.沒有正式固定的組織形式和協商一致的具體共同綱領。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