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媒體報道,一些高校出現“考研學堂”。考研前后,先有動員大會,后有表彰大會;開辟考研專用自習室;為考生免費開選修課和輔導課。武漢一所獨立學院中文專業大四一個班35人中,有20人備戰考研。教務處請來校外專家開考研講座,還請回考上名校研究生的校友傳經送寶。另一所省屬高校開“考研表彰大會”,給上榜者發獎,出過力的教師、院系領導也有份。還有的民辦高校獎勵分等級,考上“985工程”高校的獎1萬元,考上“211工程”高校的獎5000元。有人在網上搜索“考研動員大會”和“考研表彰大會”,發現網頁多是“二本”、“三本”院校。有資深專家指出此類偏向已有時日,個別高校還有專人研究往屆考試試題,負責押題等。
這種全校圍著考研轉的傾向是辦學定位的嚴重錯誤。高校的首要任務是培養合格畢業生,而圍著考研轉的這種功利傾向則明顯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放棄多門必修課、集中攻讀四五門考研課的考生,即便考上了又能有多少學習后勁呢?考研落榜后的學生如何去就業呢?很多導師對于這些知識面狹窄、不具有科研潛質尤其是功利傾向嚴重的考生很是頭疼。這也是導致一些用人單位考查研究生出自哪所本科學校,即“學歷查三代”的原因之一。也有人認為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眼下本科生就業不暢,筆者認為深層次原因則是對高校辦學水平的評價不科學造成的。
在高等教育快速發展過程中,對高校辦學水平的科學評價是高等教育健康發展的重要保障。但是,以往對高校辦學水平的評價多側重于教學,而用人單位對于畢業生的要求不僅是知識水平,更側重于能力與綜合素質,后者的培養在于訓練和管理。因此,有必要進一步完善對高校的評價標準。對一所高校辦學水平的評價,不能僅用拿到多少科研經費、發了多少篇論文、考上幾個碩士生來衡量。試想,工科院校畢業生不受企業歡迎,師范院校畢業生不去教書,我們還能說這是一所好的大學嗎?
此外,出現“考研學堂”現象的另一個原因,是眼下研究生選拔制度不完善。學位教育是為了培養高級人才,提升其研究、開發與勝任關鍵崗位的能力、素質,選拔標準應是過硬的學業功底、研發潛質、廣博的知識和正確的價值觀。對于這些素質的考查僅靠四五門課程的筆試明顯不夠。還有人提出,考研公共課考試能否借鑒國外研究生英語入門考試做法,隨時報考,保留資格,以解決考生在學習專業課階段占用大量時間和精力備考的問題。在擴大招生自主權方面,要在加強監管、保證公平、杜絕人情關系的前提下,給高校和導師選拔研究生多一些自主權。
與此同時,還必須完善研究生培養的退出機制,哪些高校、導師在選拔環節上沒有堅持原則、唯才是舉,而是營私舞弊,那就撤銷其培養資格。同樣,對于不能堅持正確的辦學方向,長期培養不出合格畢業生的高校,也應考慮停止其招生。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