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中國人民大學中國調查與數據中心于2010年對北京15所高校的5100名在校大學生,就其大學生活、考研與留學、求職與就業等方面的情況進行了調查。從調查所得的數據,可以看出首都高校畢業生在考研和留學方面的一些特點。
考研
報考地域扎堆北京,重點高校受青睞
2010年的調查結果顯示,接受調查的畢業生樣本數為2108人,其中1024人報考了碩士研究生,所占比例為48.6%。在這些報考學生中,有25.6%是保送生,沒有參加研究生入學考試,有67.6%的學生參加了所有課程的考試,另外,有3.1%的學生只參加了部分課程的考試,還有3.7%的學生沒有參加所有課程的考試。
分性別來看,受訪畢業生中,男生有50.9%報名參加考研,而女生為48.0%,也就是說,男生參加考研的比例略高于女生。
分大學類別來看,不同類型高校的畢業生在是否參加考研的問題上存在很大差異,部屬院校畢業生參加考研的比例最高,其中部屬非“211工程”大學有63.5%的畢業生選擇參加考研;而北京市屬高校的畢業生選擇考研的比例較低,僅占25.9%。
從學生報考的學位授予機構來看,93.5%的學生選擇報考高等院校的碩士研究生,6.5%的學生選擇報考科研院所。調查數據還顯示,84.8%的學生選擇報考“211工程”大學的碩士研究生,只有15.2%的學生報考了非“211工程”大學;在地域選擇方面,考生的集中度很高,有93.7%的學生報考了北京地區高校和科研院所,僅6.3%的學生選擇報考外地的機構;在是否報考本校方面,多數學生還是選擇報考本校,所占比例達58.8%,其余41.2%的學生選擇報考外校。
復試淘汰率不高,過半人曾參加輔導班
在本次調查中,共有970人回答了是否進入報考或保送機構的復試,數據顯示,526人進入復試,所占比例為54.2%。在進入復試的考生中,有94.2%的學生最終被報考高校或科研院所錄取,復試的淘汰率不高,為5.8%。另外,在進入復試的考生中,有61人最終被其他高校或科研院所錄取,也就是說,進入復試的考生中有11.6%的人參加校際調劑并被錄取。
前面已經提到,93.5%的學生選擇報考高等院校的碩士研究生,6.5%的學生選擇報考科研院所。而從最終的錄取情況來看,有92.4%的考生被高等院校錄取,7.6%被科研院所錄取,根據這兩組數據可以看出,報考科研院所的考生被錄取的比例要略高于報考高等院校的考生。在高校當中,分高校類型來看,“211工程”高校是研究生教育的主要力量,有84.4%的考生最終被“211工程”高校錄取,被其他高校錄取的比例為15.6%。在最終被錄取的考生當中,有90.2%是被北京地區的高校或科研院所錄取,僅有9.8%的學生被外地機構錄取。
對比前面的數據,在是否報考本校方面,選擇報考本校的學生所占比例為58.8%,其余41.2%的學生選擇報考外校;而在錄取方面,最終有69.4%的考生是被本校錄取,考上外校的比例為30.6%。從這兩組數據來看,報考本校碩士研究生的成功率要高于報考外校。
從學位類型來看,2010年專業碩士的錄取比例已有較大幅度提高,達22.9%,不過,學術型碩士的錄取比例仍占絕大多數,為77.1%。另外,最終被錄取的考生中,有6.5%的學生屬于碩博連讀類型,有5.1%的學生屬于定向培養類型,有3.5%的學生屬于委托培養類型。
此外,調查數據還顯示,在所有被錄取的考生中,有4.4%的學生決定不讀研究生或尚未作最后決定,其原因主要是找到了工作而放棄讀研,也有的是想出國留學或重考更理想的學校。
調查問卷還對考研學生參加考研輔導班的情況作了調查,在1025個有效樣本中,有53.6%的考生上過考研輔導班。
繼續深造愿望強,農家子弟成功率更高
根據問卷調查所獲得的數據,我們對畢業生考研結果與其他多種因素作了交互統計分析,結果顯示,對于調查問卷所設定的四種考研結果——錄取讀、繼續考、先工作和其他,顯著相關的因素包括大學類別、家庭所在地和父母受教育程度等3個方面。
大學類別與畢業生的考研結果之間存在很強的相關性。按考研成功率降序排列的大學類別為:北大、清華、人民大學、部屬非“211工程”高校、部屬“211工程”高校和北京市屬高校。不過,總的來看,所有選擇考研的畢業生,超過95%的考研結果都為“錄取讀”或“繼續考”,也就是說,絕大多數選擇考研的畢業生繼續深造的愿望非常強烈。
家庭居住地與畢業生的考研結果之間也存在很強的相關性。數據顯示,按考研成功率降序排列的畢業生家庭居住地分別為:農村、縣級市、地級市、縣城、鄉村集鎮和省城直轄市。
父母受教育程度與畢業生的考研結果之間同樣存在較強的相關性。從父親受教育程度來看,畢業生考研成功率基本與父親受教育程度呈正相關,但小學這一層次例外;而母親受教育程度與畢業生考研成功率之間則沒有這種明顯的正相關性。
名校畢業生考本校比例高,科研院所受冷落
考研是大學生重新選擇學校和專業的一個重要機會,大多數學生在考研時都會選擇更好的學校或熱門專業,從調查數據也可以看出,原來就讀“211工程”大學的學生9成以上會選擇報考“211工程”大學,而非“211工程”大學的學生也有六七成以上報考“211工程”大學。
如果把北大、清華和人民大學看作國內“頂尖高校”,把“211工程”大學看作國內“重點高校”,其他大學看作“一般高校”,那么,從數據來看,“一般高校”的畢業生通過考研進入“重點高校”是較為容易實現的,部屬非“211工程”高校考研成功的學生有75.82%被“211工程”高校錄取,北京市屬高校也有43.75%的學生被“211工程”高校錄取。
不過,數據也顯示,“重點高校”和“一般高校”的畢業生要通過考研進入“頂尖高校”難度很大,部屬“211工程”大學考研成功的學生只有7.78%被“頂尖高校”錄取,部屬非“211工程”大學有9.89%被“頂尖高校”錄取,而北京市屬高校甚至沒有學生能通過考研進入“頂尖高校”。分析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兩個方面:一是競爭激烈,全國有眾多高校的畢業生都會選擇報考這些國內“頂尖高校”,每年碩士研究生的考錄比也能反映出這些高校的競爭激烈程度。二是這些“頂尖高校”近年來為了提高生源質量,逐步提高了本校和同類高校之間的保送生比例,調查數據也顯示,在235個被北大、清華、人民大學錄取的受訪學生中有191人是保送生,也就是說,在北京地區報考這3所學校并被錄取的畢業生中,保送生的比例高達81.28%。
從總體來看,考研成功的首都大學生超過90%考取了本地高校的研究生,而且有將近70%是被本校錄取的。分高校類別來看,考研學生被北京高校錄取的比例差異不大,“211工程”大學有超過90%的考研畢業生留在了北京,其他學校的考研畢業生也有超過80%留在北京。不過,被本校錄取的比例在不同類別大學之間的差異較大,北京市屬高校只有34.38%的考研畢業生留在本校,而北大、清華、人民大學則有88.10%的考研畢業生留在本校,這組數據也一定程度反映了不同類別高校畢業生是通過考研這個渠道在高校間逐層流動的。
留學
申請人數女超男,大部分人“腳踩多只船”
在2108名大學畢業生中,有211人申請了海外學校(包括港澳地區)的研究生項目,所占比例為10.0%,其中,90.1%的學生申請了兩所以上的大學或科研機構,54.8%的學生申請了5所以上的大學或科研機構。
從申請學生的性別來看,申請海外研究生項目的學生有59.78%是女生,男生只占40.22%。從申請學生的學校類型來看,有51.00%的學生來自部屬“211工程”高校;其次為北大、清華和人大,占21.96%;北京市屬高校和部屬非“211工程”高校分別占19.26%和7.78%。
高校類型無明顯影響,男女錄取比例差別不大
在211名申請了海外學校研究生項目的學生中,有188人收到了錄取信,申請成功的比例達到88.8%。在被錄取的188人中,有78.7%的學生收到了兩所以上海外學校的錄取信,15.1%的學生甚至收到了5所以上海外學校的錄取信。
分性別來看,男生和女生的被錄取比例差異不大,提出申請的男生有88.20%被錄取,提出申請的女生有89.42%被錄取。分學校類型來看,被海外學校錄取的學生有50.98%來自部屬“211工程”高校;其次為北大、清華和人民大學,占22.86%;北京市屬高校和部屬非“211工程”高校分別占17.93%和8.23%。
從受訪對象來看,高校的類型對學生申請海外學校的結果沒有顯著的影響,錄取比例都很高,從高到低依次為:部屬非“211工程”高校(94.12%)、北大清華和人大(92.67%)、部屬211高校(88.89%)、北京市屬高校(82.76%)。
七成留學者沒有獎學金,名校生獲獎學金比例高
數據顯示,雖然各高校申請海外學校學生的被錄取比率差異不大,但是,從抽樣調查的結果來看,各高校畢業生的海外留學率和獲海外獎學金率的差異還是較大的。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的海外留學率和獲海外獎學金率都排在前兩位,特別是畢業生獲海外獎學金率要明顯高于其他高校,北京大學為18.13%,清華大學為12.56%,而排在第三的中國人民大學為6.39%,15所高校的平均水平則僅為4.60%。還有兩所學校的數據值得關注,中國傳媒大學和北京語言大學的畢業生海外留學率較高,分別為14.42%和10.00%,但是這兩所學校的畢業生獲海外獎學金率卻很低,僅為0.96%和0.00%,也就是說,這兩個學校的畢業生自費海外留學的比例相當高。
從海外留學目的地來看,美國最受關注,有48.9%的學生選擇留學美國,接下來依次為英國、港澳地區、歐洲大陸、日本和新加波、加拿大,所占比例分別為22.8%、9.3%、5.9%、4.0%、3.7%。
在這些被海外學校錄取的學生中,有70.4%拿到的是不提供獎學金的研究生項目,其余29.6%的研究生項目提供獎學金。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