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內涵來講,不能僅限于單詞的第一層含義,更要注意一詞多義的現象,尤其是在考研英語中的基本含義,因為很多考研詞匯的漢語意思是考生以前不曾遇到的。例如2000年的最后一篇文章,19題的答案出處是原文第二段的pushing,可是許多考生不清楚它表示“好出風頭的”的意思。再如:2000年passage5第一段中的distinction一詞,很多同學知道它表示“區分、區別”的意思,但在這里,該詞應當被解釋為“名聲、威望”。此外,短語的一詞多義現象也不例外,2003年passage3第四段中,“It’s a theory to which many economist subscribe”當中,“subscribe to”這個短語第一次考到“同意”的意思,而并非基本意“訂購、訂閱”之意。所以,考生在復習詞匯的過程中,一定不要只顧難詞記憶,要重視簡單詞的橫向意義。
對于外延來講,同學們要能夠把握單詞在句子中給我們的信息暗示。例如“A is a response (reaction) to B”, 該句型中“response (reaction)”本義是 “反映”,但這個詞在句子中給我們的信息暗示則為B是A的原因。2001年第一篇文章第四題The direct reason for specialization is _______, 該題答案對應原文:Specialization can be seen as a response to the problem of an increasing accumulation of scientific knowledge;同年第五篇文章最后一題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downshifting emerged in the US as a result of__________. 該題答案對應原文While in America the trend started as a reaction to the economic decline. 如果考生知道 be a response to 的考點的話,這類題就能迎刃而解。因此,考研學生一定要對詞匯復習加大重視度,如果連大綱要求的詞匯都沒有認識完全,那么“順利通過考試”就成了“無米之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