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作者:太奇考研名師 朱泰祺
今年1月9日上午,研究生入學英語考試結束后全國考生一片嘩然:太難了!特別是閱讀理解的四篇文章和題目是20多年來最難的。選擇搭配題也是近年來最難的。在與考生的座談接觸中,我逐漸了解考生的難點在哪里,同時也反映出了考研命題組的專家們對于2010考研命題上的一些問題所在,現就此發表一點不成熟的看法供大家討論。
問題一:不了解考生實際英語水平
—— 試題要求考生掌握常用詞的深層詞義及相關成語:
今年閱讀理解Part A的文章中有些詞匯考生大多認識,但深層詞義沒有掌握,而考點又在這些詞匯的深層詞義上。所以考生在快速閱讀時的應對能力一落千丈。如compromise,大多數考生知道其詞義為“妥協,折衷”,部分考生知道此詞還有“讓步”之意。據筆者在今年3月400多人的講座上調查,沒有一個學生知道compromise還有“因錯誤行為使自己陷入困境”和“修改,更改(某事);減弱,減輕”的詞義。因而37題大部分考生做錯。又如fetch一詞,學生初中就學過這詞,意為“去取,去拿;去接來”,但幾乎沒有人知道fetch還有“(某貨物)賣得(多少錢)”之意,因而Text 4中下面的句子無法理解:These rules saythey must value some assets at the price a third party would pay, not the pricemanagers and regulators would like them to fetch. (這些規則寫道,銀行必須以第三方愿意支付的價格來估價一些資產,而不是以價格經理和管理者想要把這些資產賣出去的價格。) 再如 Text 2 第2段第1句:Now the nation’stop patent court appears completely ready to scale back on
business-method patents, which have been controversial ever since they werefirst authorized 10 years ago。(現在國家的高級專利法庭似乎完全準備好來限制經營方法專利的頒發,因為這些專利從10前首次批準以來一直是有爭議的。)其中scale back on 的確切含義400學生全部不知道,而26題考的就是這個詞組的含義。
上述情況既反映了考生背記詞匯中的漏洞,也反映命題專家對考生的要求與考生的實際英語水平相差太大,這就大大降低了試題的區別度,從而造成優、中、差三個層次的考生都無法應對的局面。
問題二:閱讀理解摻雜長難句,讓考生在快速閱讀中很難應對
造成今年閱讀成績大幅下降的另一個因素是文章中的長難句多,且又是命題的考點。例:Text 1 第3段:
We are even farther removed from the unfocusednewspaper reviews published in England between the turn of the 20th century andthe eve of World War II, at a time when newsprint was dirt-cheap and stylisharts criticism was considered an ornament to the publications in which itappeared. In those far-off days, it was taken for granted that the critics ofmajor papers would write in detail and at length about the events they covered.Theirs was a serious business, and even those reviewers who wore their learninglightly, like George Bernard Shaw and Ernest Newman, could be trusted to knowwhat they were about. These men believed in journalism as a calling, and wereproud to be published in the daily press. "So few authors have brainsenough or literary gift enough to keep their own end up in journalism,"Newman wrote, "that I am tempted to define ‘journalism’ as ‘a term ofcontempt applied by writers who are not read to writers who are’."
(與我們離得更遠的是20世紀初與二戰前夕之間英國出版的百花齊放的報紙評論。那時新聞印刷品價格低廉,并且時尚的文藝批評被認為是對刊登它們的出版物的裝飾點綴。在那些遙遠的日子里,人們認為理所當然的是,主要報紙的評論家常常詳細闡述他們所報導的事件。他們從事的是一項嚴肅的工作,并且即使像蕭伯納和紐曼那樣的賣弄文墨的評論家也可以被認為是深諳他們所論述的事情。這些人深信新聞業是一種職業使命,并且為在這些日常報章雜志上發表文章而自豪。紐曼寫道,“如此少的作家擁有足夠的才智和文學天賦以便終身從事新聞業,以至于我想把“新聞業”定義為“沒有學問的作家應用到有學問的作家身上的一個鄙視的詞”。”)
原文第1句49個詞,最后一句43個詞,均屬長難句。而第2題的考點是本段第1句中的unfocused上;第3題的考點是本段最后一句的So few authors …that …上。請看這兩題:
2. Newspaper reviews inEngland before World War II were characterized by
[A] free themes。
[B] casual style。
[C] elaborate layout。
[D] radical viewpoints。
3. Which of the followingwould Shaw and Newman most probably agree on?
[A] It is writers’ duty to fulfill journalistic goals。
[B] It is contemptible for writers to be journalists。
[C] Writers are likely to be tempted into journalism。
[D] Not all writers are capable of journalisticwriting。
第2題的答案是[A];第3題的答案是[D]。我在與考生座談時,幾乎全部考生在考場上沒有理解考點的要求,也就是說沒有真正看懂相關的長難句。因此只能靠猜來答題。教訓是深刻的;今后輔導時應加強長難句的剖析和快速理解方面的訓練。所以2011年春季班我們開設了32學時的“長難句分析、翻譯和詞匯練習班”以便幫助考生提高這方面的能力。但是我們也希望命題專家們根據公共英語考生英語水平參差不齊的客觀現實來調整文章句子的難度。我們不能用同一把尺子來要求報考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專業的考生和報考藝術類的考生。不平衡是絕對的,平衡是相對的。難道命題專家不應該推敲辯證唯物主義的這一基本規律嗎?
問題三:閱讀理解題目難度太大:
今年的完形填空和英譯漢難度適中,但閱讀理解的文章和題目難度太大。往年閱讀理解的4篇文章常常是第一、二篇文章通俗易懂,但題目有一定難度,如干擾項很難排除或在干擾項中有考生不熟悉的綱內詞匯或相關成語。而第三、四篇文章語言難度較大、理解上障礙較多、涉及的文化背景知識面較寬,可是題目往往偏重于對文章宏觀性的理解,考生只要把握住全文主題和上下文的邏輯聯系就能比較順利地解題,題目一般不糾纏于某個小的細節上。2005年的閱讀理解Part A,無論文章還是題目都是考研英語命題史上的典范,值得今后歷屆命題專家借鑒。此外,往年題干設計也比較通俗化、常規化。如:1) It can beinferred from Paragraph 4 that …. 今年這類題干一道沒有。 2) By mentioning …, the author intends toshow … 今年這類題干只有一道,即31題。 3) The last paragraph suggests that ….. 今年這類題干一道沒有。
往年全文主旨題考生的得分率比較正常,試題有很高的區分度, 如:2008年
30. Which of the followingbest summarizes the text?
[A] The Internet isposing a threat to publishers。
[B] A new mode ofpublication is emerging。
[C] Authors welcome thenew channel for publication。
[D] Publication is rendered easier by online service。
瀏覽全文內容,一半以上考生能判斷出正確選項是[B],此題的難度是0.569。可見,區分度很好。可是今年的全文主旨題考生得分率很低,如:2010年
5. Whatwould be the best title for the text?
[A] Newspapers of the Good Old Days
[B]The Lost Horizon in Newspapers
[C] Mournful Decline of Journalism
[D] Prominent Critics in Memory
正確選項是[B],但據我抽樣調查,大部分考生不選[B],原因是看不懂此選項要表達的意思。Lost Horizon 什么意思?“失去的地平線”對嗎?大部分考生沒有理解此處Horizon意為“(知識、興趣、經驗等的)范圍、視野”。因而很多考生對“Lost Horizon”感到一片茫然,故被選項[C]干擾了。具有諷剌意義的是,1月9日英語考完后就有一位老師在網上講題,第1篇文章后的5道題,他講錯了4道,其中包括第5題。當然,作為老師講題,這樣做有點不太嚴肅。但從另外一個角度看,老師況且如此,學生面對這樣難的考題就只能望“題”興嘆了!必竟他們是公共英語的學生而不是專業英語的學生。我看了研究生入學考試的俄語試卷,總體上要容易多了。同樣是公共外語,這樣做公平嗎?
問題四:對考生背景知識要求過高
近年考題的幾乎全部文章均取材于英美國家的報章雜志。可是我們的考生平時幾乎接觸不到英美國家的原文報刊。大學英語教科書中也少有反映當今英美國家概況的文章,即使有,也已被改得“無棱無角”了。就連《新概念》第三、第四冊中也很難找到論述世界經濟全球化和互聯網發展的鮮活文章。學習資料和考題材料之間的巨大鴻溝使我們的考生處于背景文化的碰撞之中。一走進考場,看到的試題文章一下之反應不過來,不知其所云。等到反應過來,已經失去了寶貴的解題時間。要知道閱讀理解的4篇文章及20道題所允許的解題時間只有60—65分鐘。大多數考生哀嘆:來不及啊!我平時輔導時常推薦考生多讀《大學英語》和《英語世界》,以彌補其不足。此乃杯水車薪的無奈之舉了。今年“閱讀理解”的第4篇文章談銀行與會計準則制訂者之間的矛盾沖突。缺乏金融背景知識的考生大多沒有看懂此文,更不用說解題了。
問題五:“忽悠”了考生
眾所周知,有命題者,就會有猜題者;有猜題者,就會有反猜題者。這是對立的統一,符合唯物辯證法。但是,我認為,猜題不應押題,而命題不能偏離大綱樣卷和歷年試題的常規模式。命題如果搞“創新”,那考生就要倒霉了。近年的考試大綱中規定有一類段落排序題,而且所給的樣卷每年都是給出第一段和最后一段,然后讓考生對中間的5段進行排序,從未有任何變化。可是2010年試題中的排序題卻只給出倒數第2段,讓考生去找起始段、其它相關段落和結尾段。命題專家可能會爭辯說,這是命題的靈活性,并沒有背離大綱規定的原則。我覺得,命題專家的說法沒有錯。但是考生要反問:為什么命題專家在幾年的樣卷中不先把這種“靈活性”演示一下呢?難怪有考生發牢騷說:以學生為敵,搞突然襲擊!我覺得,學生是弱勢群體,不能說他們的牢騷沒有一點道理!因為這必竟是考試而不是“捉迷藏”游戲。
此外,考生在2009年辛勤準備應考,在不耽誤正常的學習生活前提下,擠出大量時間來備考。考生們像盼星星、盼月亮一樣等待《2010英語考試大綱》。可是,我們的命題專家們卻在“打太極拳”、從容不迫,直到11月份才出版發行《考試大綱》。仔細一對照,只有應用文一節作了一點修改,增加一條:根據漢語文章寫英語摘要。就這一點修改要考生等11個月嗎?11月份,大部分考研培訓強化班已經結束。看到上述的變化,考生如熱鍋上的螞蟻,焦急萬分,請求輔導老師幫忙。后者趕緊編寫相關練習,指導考生如何寫摘要。忙碌一陣,滿以為勝券在握。可是,在考場上考生打開考卷一看,大吃一驚:既不考往年常考的信件應用文,也不考根據漢語文章寫英語摘要,而是考寫“通知”。可憐啊,由于思想準備不足,有將近10%左右的考生把“通知”寫成了“信件”,只能得1-2分。應該肯定,命題專家這樣做也沒有錯,這是所謂的“反猜題”戰術。但是給考生留下的印象是:被忽悠了,猶如捉迷藏,聲東擊西。有考生不無感慨地說:命題專家把孫子兵法學透了!我認為,命題專家的反押題策略并沒有錯。但是,當年的《考試大綱》早點出版并指導考生進行全方位準備不是更好嗎?
我覺得,以上五點構成了所謂的“難”。從這五點中,考生、輔導老師和命題專家各自應該捫心自問、冷靜思考。我想,這三個群體應該各自從中汲取“經驗”和“教訓”吧。對于聽過我課并參加2010年考研由于英語不過線而名落孫山的考研學子們,我要說一聲:朋友,對不起!望你不要氣餒,努力吧!條條道路通羅馬。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