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6歲的黃茂是第二次走進考研的考場,大四時考研失利無奈下選擇了就業。工作已兩年,黃茂還是不適應職場生活,一直找不到更好的發展方向。本科學金融的她聽說法碩錄取率相對較高,毅然的選擇了辭職考研。如果這是在三年前,黃茂的勇氣還能引起旁人的贊賞,但是在在職研究生學習普及的今天,黃茂付出的“學習成本”就太大了。
據教育部統計,今年有165.6萬名考生參加研究生招生考試,再創歷史新高,全國考研人數已連續第三年增幅超過10萬人。有的人想深造學問,有的人想更好的找工作,有的人想圓高考失落的名校夢,還有的人像黃茂一樣辭職考研,希望通過考研來改變命運或者逃避現實。
“現在26歲,即使今年能考上畢業那年也要29歲了。在她準備考研的一年時間里,我和她壓力一樣大,家里經濟條件不是很好,現在她又辭職了,再加上買資料、報輔導班的各種費用,真不敢想如果考不上對孩子是種怎樣的打擊。”黃茂的媽媽劉女士告訴記者。劉女士的擔憂不無道理,辭職考研所付出的代價、成本要比大四畢業直接考研高的多。
專家表示,以逃避現實、延緩就業的初衷和苦衷辭職考研,對于很多考生來講,即使考上也幾乎等同于“混日子”。耗費大量時間、精力、金錢去考研,考上之后卻又荒廢青春,這也造成了教育資源的浪費。考生還需理性地看待“考研熱”,改變那種隨大流、逃避就業的心態,應注重人生和職業規劃,考研與否還要從自身的志趣和實際需要出發,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而不是存在僥幸心理希望通過一次考試來改變命運。
從倡導“終身學習、全民學習”到建立“人人皆學、時時能學、處處可學”的學習型社會,學習這件終身大事越來越受重視。“時時”不僅指人一生的任何時期,而且還可以具體為一天里的每時每刻;“處處”也不僅是對地理位置的理解,而且是指學習者可以通過各種形式學習。中央廣播電視大學校長楊志堅在2012年度中國遠程教育盛典上曾提到,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終身學習的社會氛圍中是個很好的勢頭,不管從事什么職業,只要你在崗,就有一個適應工作的要求、提升的要求,有通過工作讓生活更加幸福的要求,你就必須要學習。的確,除了方便快捷的學習方式外,求學者更注重的是能夠根據自己的興趣,“按需”學習。作為全國最大的網絡教育內容服務運營機構的奧鵬教育,為了滿足類似黃茂這樣的職場人士的要求,特別與華中科技大學(微博)、北京科技大學等高校合作,在全國開展在職研究生課程的教學服務。在全國范圍內與70多萬網絡學員一起學習,在不耽誤工作的前提下為自己充電,提高職場競爭力,顯然比辭職考研更理性。
“考上也難,考不上更難。”辭職考研一族的復雜心情旁人或許很難體會。考不上,再回頭找工作,顯然心理壓力增大;考上了,三年研究生畢業之后,就業形勢又將是怎樣一番現狀,無從得知,把考研當作躲避就業競爭壓力的避風港并非明智之舉,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更多多元化、個性化的教育方式產生,懂得合理利用時間和資源對于求學者來說也更加重要。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