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種專門面向求職大學生的貸款——“培訓貸”粉墨登場,成為校園貸新亂象。媒體調查發現,一些培訓機構以參加培訓即推薦工作為名,誘惑大學生申請貸款交高額培訓費。一旦接受培訓,大學生便背負貸款和高額利息,如果想要中途退出培訓,須向培訓公司交學費20%的“違約金”,有的“違約金”甚至高達培訓費用的40%。
從不良校園貸到傳銷,再到“培訓貸”,騙子把大學生當成“傻白甜”,更多是因為該群體整體涉世不深、防騙意識薄弱。每有大學生沉陷騙局,有識之士總不忘提出嚴懲詐騙者或防懲結合。然而,在與騙子的斗爭中,監管部門似乎“天然”處于三大不利困境。
一是先有新騙局,后有強監管。校園貸如此,“培訓貸”亦如此。監管不可能走在騙局之前,再神勇的監管部門恐怕也難以預料“培訓貸”之后還會出現什么貸。二是先有媒體曝光,后有監管介入。“培訓貸”暗流洶涌,如果沒有媒體報道,監管介入往往可能慢幾拍。三是先有人受害,后有司法處理。如果沒人受害或者當事人受害程度不深,很難引起輿論關注。
明乎此,便知遏制詐騙實屬不易。這就需要從兩方面入手。一是以不變應萬變。任爾東西南北風,我自巋然不動,用業內人士的告誡就是,對于沒有穩定收入來源、缺乏風險管控能力的大學生而言,除助學貸這一類貸款外,應該遠離消費性貸款。換言之,只要涉及貸款,就多留個心眼,對那些披著七彩馬甲的消費性貸款一概拒之門外。
另一方面是以變應變。高校不是密不透風的城堡,大學生無法絕緣于各種誘惑。面對美麗的謊言、矯飾的陷阱、潛在的風險,大學生要么手足無措,要么“欣然”中招,面對變化多端的新套路,大學課堂不妨相識而動,以動治動。“你有張良計,我有過墻梯”,在課堂上通過案例剖析、師生互動,讓大學生有針對性地強化自我防范能力,不失為破解之道。
近年來,博雅教育在各大高校頗為盛行。推行博雅教育,可提升大學生人文素養,也可豐富其知識框架。但是,不少大學在接納博雅教育的同時,卻排斥實用技能教育,仿佛教育一旦實用就變得功利化,大學教學就不再高大上了。殊不知,實用技能教育不管在目前還是在未來,都是非常必要的。國外大學課堂也不排斥實用教學。在德國,學前教育階段就已開始教授火災逃生等基本防范常識。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們也應從中小學就開始向學生傳授生存之道,只讓他們陷于繁重作業而廢弛生活常識,是缺乏遠見,也是不負責任。
培育價值觀需要扣好第一粒扣子,健康成長也需要扣好第一粒扣子。無論是傳銷還是“培訓貸”,一大共性就是對受害者洗腦,我們有必要來一場持續而深入的反洗腦教育。在這場沒有硝煙的較量中,青少年扣好了“扣子”,騙子得逞的空間就會更逼仄。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