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距離開學僅剩3天,在山東陽信陳詞林村家中,沈博瑞紅著眼睛讀完煙臺大學校長郭善利的親筆信后,當即承諾:“我一定會按時報到!”大學究竟要不要讀?曾是這個家庭陷入困境的年輕人難以解開的心結。(《中國青年報》9月5日)
據報道,沈博瑞已經到學校報到,而學校也已為沈博瑞提供助學崗位、助學金、臨時困難補助等多項幫扶舉措。這是一個比較圓滿的結果。值得深思的是,教育部門和高校已明確向社會宣布,“絕不讓任何一名學生因家庭貧困而輟學”,可每年都會出現類似沈同學這樣因家庭貧困放棄上學的學生。
近年來,每到大學新生入學,都有媒體搞關愛貧困學生的報道。雖然這類活動“很感人”,但是會讓一些學生誤以為國家沒有相關幫困助學政策。對于社會捐贈,要形成長效機制,鼓勵捐贈者設立專項獎學金和助學金?陀^而言,落實國家幫困助學政策,遠比報道幾個“有故事”的學生更重要。
教育部門已要求高校在發錄取通知書時就向學生介紹幫困助學政策,近年來,所有高校都已落實。問題在于,有的貧困學生沒有認真閱讀學校發送的材料,也不相信學校會有這些政策,進而沒有主動聯系學校。就如煙臺大學團委負責人杜德省所說,之所以有如此多的民眾關注此事,是因為“大家都想知道,高校資助政策是否能真正落地”?陀^而言,不少貧困學生還對高校幫困助學政策持觀望態度。
貧困學生考上大學之后,不知道國家有哪些幫困助學政策,可能因為高中根本就沒有進行這方面的教育。教育、引導學生根據環境(教育環境、社會環境、就業環境),結合自身情況(本人情況和家庭情況),確立合適的目標,并通過科學、合理的計劃一步步實現教育目標,是教育者的責任。
“絕不讓任何一名學生因家庭困難而輟學”不是一句空話,而是針對所有學生的惠民政策。讓每一名學生都相信大學“絕不讓任何一名學生因家庭困難而輟學”,幫困助學政策才算成功。(熊丙奇)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