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北京郵電大學2018年碩士生入學考試自命題科目考試大綱(一)
211 翻譯碩士英語
一、考試目的
《翻譯碩士英語》作為全日制翻譯碩士專業學位(MTI)入學考試的外國語考試,其目的是考察考生是否具備進行MTI學習所要求的英語水平。
二、考試性質與范圍
本考試是一種測試應試者單項和綜合語言能力的尺度參照性水平考試。考試范圍包括MTI考生應具備的英語詞匯量、語法知識以及英語閱讀與寫作等方面的技能。
三、考試基本要求
1、具有良好的英語基本功,認知詞匯量在10,000以上,掌握6,000個以上(以英語為例)的積極詞匯,即能正確而熟練地運用常用詞匯及其常用搭配。
2、能熟練掌握正確的英語語法、結構、修辭等語言規范知識。
3、具有較強的閱讀理解能力和英語寫作能力。
四、考試形式
本考試采取客觀試題與主觀試題相結合,單項技能測試與綜合技能測試相結合的方法。
五、考試內容
本考試包括以下部分:詞匯語法、閱讀理解、英語寫作和翻譯四個部分。總分為100分。
一、詞匯語法
1、要求
1)詞匯量要求:
考生的認知詞匯量應在10,000以上,其中積極詞匯量為5,000以上,即能正確而熟練地運用常用詞匯及其常用搭配。
2)語法要求:
考生能正確運用英語語法、結構、修辭等語言規范知識。
2、題型:
多項選擇或改錯題
二、閱讀理解
1、要求
1)能讀懂常見英語報刊上的專題文章、歷史傳記及文學作品等各種文體的文章,既能理解其主旨和大意,又能分辨出其中的事實與細節,并能理解其中的觀點和隱含意義。
2)能根據閱讀時間要求調整自己的閱讀速度。
2、題型
1) 多項選擇題(包括信息事實性閱讀題和觀點評判性閱讀題)
2) 簡答題(要求根據所閱讀的文章,用3-5行字數的有限篇幅扼要回答問題,重點考查閱讀綜述能力)
本部分題材廣泛,體裁多樣,選材體現時代性、實用性;重點考查通過閱讀獲取信息和理解觀點的能力;對閱讀速度有一定要求。
三、翻譯
1、要求:
考生能在一定時間內進行英漢互譯,譯文需流暢自然,地道得體。
2、題型:英譯漢或漢譯英
四、英語寫作
1、要求:
考生能根據所給題目及要求撰寫一篇400詞左右的記敘文、說明文或議論文。該作文要求語言通順,用詞得體,結構合理,文體恰當。
2、題型:命題作文
240日語二外
一、考試目的
本考試旨在測試考生日語綜合運用能力。考核學生比較系統地掌握日語語言知識、語法
知識、語言技能、學習策略和跨文化交際方面的能力。要求學生能讀懂一般難度的文章;能
夠在一定程度上猜測生詞詞義,并理解文章的主旨、作者的意圖;能運用學過的語言知識,
就熟悉的題材,寫出語句基本通順,內容基本完整的短文,能夠基本表達出自己的態度和情
感。累計掌握詞匯量約2800個。
二、考試內容
考試范圍為除“聽、說技能”以外的全部內容。
本考試由六個部分組成:“詞語”、“語法”、“閱讀理解”、“日譯漢”、“漢譯日”
和“作文”。
1、詞語共40題,20分。
主要考核考生對詞語的讀音、當用漢字、意義、用法的掌握情況。
2、語法共20題,20分。
測試考生基礎語法知識的掌握情況及其運用能力。
3、閱讀理解共10題,20分。
測試考生通過閱讀獲取信息的能力,既要求準確,也要求閱讀速度。
閱讀題的設問要點如下:
(1)中心思想和段落大意;
(2)上下文的邏輯關系;
(3)文章的發展和結果;
(4)隱含的信息;
(5)重要語句的含義;
(6)生詞詞義;
(7)指示詞所指代的內容等。
4、日譯漢 1-2題,15分。
測試考生對日語書面材料的理解及其日譯漢的能力。
5、漢譯日 5題,10分。
測試考生常用句子的漢譯日能力。
6、作文 1篇,15分。
測試考生的日語寫作能力。考試形式為命題作文,要求考生按規定寫出一篇200—250字的短文。
三、試題結構
試題采用客觀性多項選擇題和主觀性試題相結合的形式。客觀性試題要求考生從每題4個選項中選出一個最佳答案;主觀性試題要求考生寫出答案。
考試時間為3小時,滿分100分。
241 法語二外
一、考試目的
全面考察學生對所學基礎法語的熟練運用程度
二、試題結構
類似于英語四級(單選、閱讀理解、時態、完型、糾錯、法譯漢、漢譯法等)
三、考試內容
所學主要基礎(冠詞、動詞、代詞、時語態等)
243英語二外
一、考試目的
本試卷是為以英語為第二外語的學習者參加北京郵電大學語言學與應用語言學方向的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設計。該試卷旨在測試考生的英語綜合運用能力,特別是讀、寫、譯的能力,要求考生較系統地掌握英語基礎語法知識,具備5000左右的詞匯量,并掌握常用短語和搭配知識。
二、考試內容
英語二外試題的難度相當于大學英語四、六級之間的水平,主要測試考生的詞匯、短語、語法和篇章結構知識以及閱讀理解、翻譯能力和書面表達能力。本考試不包括聽力和口語能力的測試內容。
三、試卷結構
1、基本題型:試卷由詞形轉換、詞匯和語法填空、閱讀理解、完型填空以及英漢互譯等部分組成。
2、本試卷考試時間為3小時,滿分為100分。
357英語翻譯基礎
一、考試目的
《英語翻譯基礎》是全日制翻譯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入學考試的基礎課考試科目,其目的是考察考生的英漢互譯實踐能力是否達到進入MIT學習階段的水平。
二、考試性質及范圍
本考試是測試考生是否具備基礎翻譯能力的尺度參照性水平考試。考試的范圍包括MTI考生入學應具備的英語詞匯量、語法知識以及英漢兩種語言轉換的基本技能。
三、考試基本要求
1、具備一定中外文化,以及政治、經濟、科技、法律等方面的背景知識。
2、具備扎實的英漢兩種語言的基本功。
3、 具備較強的英漢/漢英轉換能力。
四、考試形式
本考試采取客觀試題與主觀試題相結合,單項技能測試與綜合技能測試相結合的方法,強調考生的英漢/漢英轉換能力。試題分類參見“考試內容一覽表”。
五、考試內容
本考試包括二個部分:詞語翻譯和英漢互譯。總分150分。
I. 詞語翻譯
1、 考試要求
要求考生準確翻譯中英文術語或專有名詞。
2、題型
要求考生較為準確地寫出題中的30個漢/英術語、縮略語或專有名詞的對應目的語。漢/英文各15個,每個1分,總分30分。考試時間為60分鐘。
II. 英漢互譯
1、 考試要求
要求應試者具備英漢互譯的基本技巧和能力;初步了解中國和英語國家的社會、文化等背景知識,具備一定的英漢科技知識;譯文忠實原文,無明顯誤譯、漏譯;譯文通順,用詞正確、表達基本無誤;譯文無明顯語法錯誤。
2、題型
要求考生較為準確地翻譯出所給的文章,英譯漢為250-350個單詞,漢譯英為150-250個漢字,各占60分,總分120分。考試時間為120分鐘。
《英語翻譯基礎》考試內容一覽表
序號題 型題 量分值時間(分鐘)
1詞語翻譯英譯漢15個外文術語、縮略語或專有名詞1530
漢譯英15個中文術語、縮略語或專有名詞1530
2英漢互譯英譯漢兩段或一篇文章,250-350個單詞。6060
漢譯英兩段或一篇文章,150-250個漢字。6060
總計150180
434國際商務專業基礎
一、考試性質
《國際商務專業基礎》考試要力求反映國際商務碩士專業學位的特點,科學、公平、準確、規范地測評考生的專業基礎素質和綜合能力,以利于選拔具有發展潛力的優秀人才入學,為國家開放型經濟體系建設培養具有良好職業操守和國際視野、具有較強跨文化溝通以及分析與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高層次、應用型、復合型國際商務專業人才。
二、考試要求
測試考生對于國際商務相關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以及綜合運用分析和解決國際商務現實問題的能力。
三、考試方式與分值
本科目滿分150分。答題方式為閉卷、筆試。考試時間180分鐘。
四、考試內容
第一部分國際貿易理論與政策
第一章 國際貿易理論
第一節絕對優勢與比較優勢論
第二節要素稟賦論
第三節貿易保護理論
第四節國際貿易新理論
第二章 國際貿易政策與壁壘
第一節關稅措施
第二節非關稅措施
第三節國際貿易摩擦
第四節國際貿易中的知識產權保護與環境保護政策
第三章 貨物貿易與服務貿易
第一節貨物貿易及其類型
第二節服務貿易與服務外包
第三節技術貿易與國際勞務合作
第四節國際貿易的創新方式
第四章 區域經濟一體化與多邊貿易體制
第一節經濟全球化與世界貿易組織
第二節歐洲一體化實踐
第三節其他區域自由貿易安排
第四節中國的區域經濟合作實踐
第二部分國際直接投資與跨國公司
第一章 國際直接投資與跨國公司
第一節 國際直接投資與跨國公司理論
第二節 水平與垂直型對外直接投資
第三節 跨國公司發展及其主要類型
第四節 中國式跨國公司的理論與實踐
第二章 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的戰略決策
第一節 對外直接投資的選址決策
第二節 對外直接投資的時機決策
第三節 對外直接投資進入模式決策
第三章 對外直接投資的母國與東道國效應
第一節 對外直接投資與母國利益和代價
第二節 對外直接投資與東道國效應
第三節 對外直接投資中的政府行為
第四節 國際企業與政府的議價能力
第三部分國際金融
第一章 國際貨幣體系與匯率制度
第一節 金本位制度
第二節 布雷頓森林體系
第三節 浮動匯率制度
第四節 國際貨幣體系及其改革
第五節 人民幣匯率改革
第二章 外匯市場、外匯業務與風險
第一節 外匯市場與外匯業務
第二節 匯率決定
第三節 外匯風險
第三章 國際金融市場
第一節 國際金融市場概述
第二節 貨幣市場
第三節 債券市場
第四節 股權市場
第四章 國際金融危機
第一節 90年代以來的國際金融危機
第二節 國際金融危機背景下的商務環境
第三節 國際金融創新
第四節 國際金融體系改革
第四部分國際商務環境與運營
第一章 國際商務環境
第一節 國際商務文化環境
第二節 政治、法律和商業倫理
第二章 國際營銷
第一節 目標市場選擇
第二節 營銷管理
第三章 國際物流與供應鏈管理
第一節 國際物流定義與問題
第二節 國際物流與供應鏈管理
第四章 國際會計與稅收
第一節 跨國間主要會計差異
第二節 國際稅收
448漢語寫作與百科知識
一、考試目的
本考試是全日制翻譯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入學資格考試之專業基礎課考試科目,各語種考生統一用漢語答題。我校根據考生參加本考試的成績和其他三門考試的成績總分來選擇參加第二輪,即復試的考生。
二、考試的性質與范圍
本考試是測試考生百科知識和漢語寫作水平的尺度參照性水平考試。考試范圍包括本大綱規定的百科知識和漢語寫作水平。
三、考試基本要求
1、 具備一定中外文化、政治經濟法律以及現代科學技術等方面的背景知識。
2、對作為母語的現代漢語有較強的基本功。
3、 具備較強的現代漢語寫作能力。
四、考試形式
本考試采取客觀試題與主觀試題相結合,單項技能測試與綜合技能測試相結合的方法,強調考生的百科知識和漢語寫作能力。
五、考試內容
本考試包括三個部分:百科知識、應用文寫作、命題作文。總分150分。
I. 百科知識
1、考試要求
考生對中外文化、國內國際政治、經濟、法律以及先進科學技術等方面有一定的了解。
2、題型
試卷提供25個名詞概念,要求考生或者名詞解釋、或者選擇判斷。每小題2分,總分50分。考試時間為60分鐘。
II. 應用文寫作
1、 考試要求
該部分要求考生根據所提供的信息和背景寫出一篇450詞左右的應用文,體裁包括說明書、商務信函、備忘錄、廣告、簡歷等,要求言簡意賅,凸顯專業性、技術性和實用性。
2、 題型
試卷提供應用文寫作的信息、背景及寫作要求。共計40分。考試時間為60分鐘。
III. 命題作文
1、考試要求
考生應能根據所給題目及要求寫出一篇不少于800詞的現代漢語短文。體裁可以是說明文、議論文或應用文。文字要求通順,用詞得體,結構合理,文體恰當,邏輯清楚。
2、題型
試卷給出情景和題目,由考生根據提示寫作。共計60分。考試時間為60分鐘。
六、答題與計分
1、要求考生用鋼筆或者圓珠筆在考卷上作答
2、考試內容與相關分值
“漢語寫作與百科知識”考試內容一覽表
序號題型題量分值時間 (分鐘)
1百科知識25個名詞概念50180
2應用文寫作一段約450漢字的應用文寫作40
3命題作文一篇800漢字的現代漢語文章60
共計150
601數學分析
一、考試目的
要求考生比較系統地理解和掌握數學分析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同時,考察考生的邏輯推理能力、計算能力和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考試內容
1、實數集與函數
實數的概念,實數的性質,絕對值與不等式,區間與鄰域,有界集與無界集,上確界與下確界,確界原理;函數的定義,函數的表示法,分段函數,有界函數,單調函數,奇函數與偶函數,周期函數。
2、數列極限
極限概念,收斂數列的性質(唯一性,有界性,保號性,單調性),數列極限存在的條件(單調有界準則,迫斂性法則,柯西準則)。
3、函數極限
函數極限的概念,單側極限的概念,函數極限的性質(唯一性,局部有界性,局部保號性,不等式性,迫斂性),函數極限存在的條件(歸結原則(Heine定理),柯西準則),兩個重要極限,無窮小量與無窮大量,階的比較。
4、函數連續
一點連續的定義,區間連續的定義,單側連續的定義,間斷點及其分類,連續函數的局部性質及運算,閉區間上連續函數的性質(最大最小值性、有界性、介值性、一致連續性),復合函數的連續性,反函數的連續性,初等函數的連續性。
5、導數與微分
導數的定義,單側導數,導函數,導數的幾何意義,導數公式,導數的運算(四則運算),求導法則(反函數的求導法則,復合函數的求導法則,隱函數的求導法則,參數方程的求導法則),微分的定義,微分的運算法則,微分的應用,高階導數與高階微分。
6、微分學基本定理
羅爾中值定理,拉格朗日中值定理,柯西中值定理,幾種特殊類型的不定式極限與羅比塔法則,泰勒公式。
7、導數的應用
函數的單調性與極值,函數凹凸性與拐點。
8、實數完備性定理及應用
閉區間套定理,單調有界定理,柯西收斂準則,確界存在定理,聚點定理,有限覆蓋定理,有界性定理的證明,最大小值性定理的證明,介值性定理的證明,一致連續性定理的證明。
9、不定積分
不定積分概念,換元積分法與分部積分法,幾類可化為有理函數的積分。
10、定積分
黎曼積分定義,函數可積的必要條件,可積性條件,達布上和與達布下和,可積函數類,可變上限積分,牛頓-萊布尼茲公式,無窮積分收斂與發散的概念,審斂法(柯西準則,比較法,狄利克雷與阿貝爾判別法),瑕積分的收斂與發散的概念,收斂判別法。
11、定積分的應用
平面圖形的面積,微元法,已知截面面積函數的立體體積,旋轉體的體積平面曲線的弧長與微分,曲率,功,液體壓力,引力。
12、數項級數
無窮級數收斂,發散等概念,柯西準則,收斂級數的基本性質,比較原理,達朗貝爾判別法,柯西判別法,積分判別法,交錯級數與萊布尼茲判別法,絕對收斂級數與條件收斂級數及其性質,阿貝爾判別法與狄利克雷判別法。
13、函數項級數
一致收斂性及一致收斂判別法(柯西準則,優級數判別法,狄利克雷與阿貝爾判別法),一致收斂的函數列與函數項級數的性質(連續性,可積性,可微性)。
14、冪級數
阿貝爾定理,收斂半徑與收斂區間,冪級數的一致收斂性,冪級數和函數的分析性質,幾種常見初等函數的冪級數展開與泰勒定理。
15、傅里葉級數
三角函數與正交函數系, 付里葉級數與傅里葉系數, 以2p為周期函數的付里葉級數, 收斂定理,以2L為周期的付里葉級數,收斂定理的證明。
16、多元函數極限與連續
平面點集與多元函數的概念,二元函數的極限、累次極限,二元函數的連續性概念,連續函數的局部性質及初等函數連續性。
17、多元函數的微分學
偏導數的概念,偏導數的幾何意義,偏導數與連續性,連續性與可微性,偏導數與可微性,多元復合函數微分法及求導公式,方向導數與梯度,泰勒定理與極值。
18、隱函數定理及其應用
隱函數的概念,隱函數的定理,隱函數求導舉例,隱函數組存在定理,反函數組與坐標變換,雅可比行列式,平面曲線的切線與法線,空間曲線的切線與法平面,曲面的切平面和法線,條件極值的概念,條件極值的必要條件。
19、重積分
二重積分的概念,可積條件,可積函數,二重積分的性質,二重積分的計算:化二重積分為累次積分,換元法(極坐標變換,一般變換),含參變量的積分,化三重積分為累次積分, 換元法(一般變換,柱面坐標變換,球坐標變換),立體體積,曲面的面積,物體的重心,轉動慣量,含參變量非正常積分及其一致收斂性概念,一致收斂的判別法(柯西準則,與函數項級數一致收斂性的關系,一致收斂的M判別法),含參變量非正常積分的分析性質,歐拉積分:格馬函數及其性質,貝塔函數及其性質。
20、曲線積分與曲面積分
第一型曲面積分的的概念、性質與計算,第二型曲線積分的概念、性質與計算,兩類曲線積分的聯系,格林公式,曲線積分與路線的無關性, 全函數,曲面的側,第二型曲面積分概念及性質與計算,兩類曲面積分的關系,高斯公式,斯托克斯公式,空間曲線積分與路徑無關性,場的概念,梯度,散度和旋度。
三、試卷結構
考試題型:計算題、證明題
602量子力學
一、考試要求
掌握波函數的基本概念、力學量的算符表示和表象理論,能夠用能量本征值方程和薛定諤方程解決有關問題,理解不確定原理的物理意義,掌握電子自旋、全同粒子的特性以及近似方法。
二、考試內容
1、波函數和薛定諤方程
波粒二象性,波函數及其統計解釋,波函數的標準條件,動量分布概率,薛定諤方程,連續性方程,定態薛定諤方程。
2、一維定態問題
一維定態問題的一般性質,一維方勢阱,一維線性諧振子,一維散射,一維d勢。
3、力學量用算符表示
坐標及坐標函數的平均值,動量算符及動量函數的平均值,算符的運算規則及其一般性質,厄米算符的本征值與本征函數,共同本征函數,不確定關系,力學量完全集,角動量算符,連續譜本征函數的歸一化,力學量平均值隨時間的演化,量子力學中的守恒量。
4、量子力學的矩陣表示與表象變換
態和算符的矩陣表示,表象變換,狄拉克符號。
5、中心力場
兩體問題化為單體問題,球對稱勢和徑向方程,無限深球方勢阱,氫原子及類氫離子,三維各向同性線性諧振子。
6、自旋
電子自旋態與自旋算符,泡利矩陣,自旋單態與三重態。
7、全同多粒子系
全同粒子不可分辨原理,全同粒子系波函數的特點及構造方法。
8、定態問題的近似方法
定態非簡并微擾輪,定態簡并微擾輪。
三、試卷結構
1、考試時間3小時,滿分150分;
2、題目類型:以計算題為主,還可以有選擇、填空、問答、證明等題型。
612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
一、考試目的
要求考生系統地掌握馬克思主義哲學基本知識及一定的運用原理解決實際問題的
能力。
二、考試內容
1、哲學是時代精神的精華
哲學及其社會功能;哲學的基本問題;哲學的歷史發展
2、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無產階級的科學的世界觀
馬克思主義哲學是人類歷史發展和哲學發展的必然產物;馬克思主義哲學是以
實踐范疇為核心的完整的理論體系;馬克思主義哲學與當代世界
3、世界的物質統一性
世界的物質性;物質世界的存在方式;意識對物質的依賴性和相對獨立性;世界物質統一性的證明
4、物質世界的聯系和發展
世界的普遍聯系;世界的運動發展;世界聯系和發展的規律性
5、世界聯系和發展的基本環節
整體與部分;個別與一般、特殊與普遍;相對與絕對;原因與結果;偶然與必然;形式與內容;現象與本質;可能與現實
6、世界聯系和發展的基本規律
量變質變規律;對立統一規律;否定之否定規律
7、人類社會生活的實踐本質
實踐和人類社會的產生;人的本質;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
8、物質生產
物質生產實踐是全部社會生活的基礎;物質生產力;現代生產實踐的特點及其發展趨勢
9、物質生產基礎上的社會有機系統;社會交往與社會有機系統;社會的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社會的經濟基礎和政治上層建筑;社會的思想上層建筑;社會有機系統的演化
10、階級斗爭的歷史地位
階級和階級斗爭;國家和無產階級專政;社會主義的政治民主和政治自由
11、人民群眾和個人在歷史中的作用
歷史規律和人的自覺活動;人民群眾在;歷史中的作用;個人在歷史中的作用無產階級政黨的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
12、科學及其社會功能
科學的一般特征和社會作用;科學發展的社會條件;現代科技革命和人類社會
發展的前景
13、認識的本質和特征
認識的本質;實踐及其在認識中的基礎地位;認識的系統結構和基本屬性;認識的歷史演化和現代發展趨勢
14、認識的辯證過程
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能動的飛躍;由理性認識到實踐的能動的飛躍;認識辯證運動的全過程
15、思維方法
方法和方法論辯證思維方法;現代科學思維方法
16、真理和價值
真理、價值、真理和價值的統一
17、文化、文明和社會進步
文化的實質和人的發展;文化的分類、結構和功能;文化和文明的發展
18、人的全面發展和人類的解放
人的全面發展;人的價值;人的自由
三、試卷結構
1、考試時間為3小時,滿分150分。
2、題目類型:概念解釋、簡答題、論述題。
613民法
一、 考試目的
考察學生掌握的民法總論及其分論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靈活運用民法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 試題結構
名詞解釋題、簡答題、案例分析題、論述題。
三、 考試內容
民法基本概念、民法基本原則、民事法律關系主體、民事法律關系客體、民事法律關系變動、訴訟時效、除斥期間與期限。物權總論、所有權、共有、建筑物區分所有制度、相鄰關系、用益物權、擔保物權。債權總論、債的類型、債的履行、債的保全和擔保、債的轉移與消滅。債權分論、合同概述、合同訂立、雙務合同中的抗辯權、合同的變更與解除。各種有名合同、無因管理之債、不當得利之債、因懸賞廣告和締約過失所生之債。繼承權概述、法定繼承、遺囑繼承、遺贈與遺贈扶養協議、遺產的處理。人身權概述、人格權、身份權。侵權行為之債概述、侵權行為的法律要件、侵權行為的抗辯事由、一般侵權行為、特殊侵權行為、侵權行為的效力。
614英語語言基礎
一、 考試目的
考查本科階段對英語語言基礎知識和應用能力的掌握情況。
二、 考試內容
考試內容涉及英語語言基礎知識,重點圍繞閱讀能力、辨析能力、翻譯能力和寫作能力命題。
三、 考試形式及要求
1、通過對短文中詞義辨析、句法推理、邏輯分析、因果推斷等進行多項選擇;
2、通過對句子中詞形、詞性、詞義、語法、句法的掌握進行多項選擇;
3、通過對短文中詞法、句法和語篇的理解,辨析詞、結構和邏輯等存在的錯誤并改正錯誤;
4、通過對漢語短文的正確理解,將其中部分段落翻譯成英文;通過對英文短文的正確理解,將其中部分段落翻譯成漢語;
5、根據題目寫出一篇不少于150詞的文章。內容要切題、遣詞要準確、造句要顯層次、段落要合理、全文要通順。
四、 試卷結構
1、 閱讀理解 40分,詞匯與結構 20分,改錯 20分,翻譯 40分 (漢譯英20分,英譯漢20分),寫作30分。
615公共管理理論
一、考查目標
本科目包括公共管理學和政治學。公共管理理論是研究政府和其他公共部門對社會公共事務進行管理的一般規律的科學。旨在幫助公共管理者獲取解決公共問題,處理公共事務所需的基本理論。本科目要求考生系統地掌握公共管理學和政治學的理論,能夠運用所學的知識分析、判斷和解決實際的公共管理問題。
二、考試內容
第一部分:公共管理學
第1章公共管理導論
1.1 公共管理的意義
1.2 公共管理學的發展與研究途徑
1.3 公共管理的特質以及與私部門管理的區別
1.4 新公共管理
1.5 公共管理:現時代的挑戰
第2章公共管理者的角色與知能
2.1 作為一般管理者的角色
2.2 作為公共管理者的特殊角色
2.3 公共管理者的技能
2.4 有效的公共管理者
2.5 面向未來的、具有前瞻力的公共管理者
第3章公共部門的角色
3.1 公共部門的性質與需要
3.2 市場機制、市場失靈與政府干預
3.3 市場經濟中政府的經濟職能
3.4 政府治理工具的選擇
3.5 政府失靈
第4章公共部門戰略管理
4.1 公共部門戰略管理的性質
4.2 公共部門戰略管理過程
4.3 公共部門戰略規劃與戰略管理
4.4 公共部門戰略管理的問題與改進
第5章公共政策的設計、執行與評估
5.1 公共政策的性質
5.2 公共政策問題的建構
5.3 政策規劃與設計
5.4 公共政策執行
5.5 公共政策評估
第6章公共組織管理
6.1 公共組織的特性
6.2 傳統科層組織及其困境
6.3 彈性化政府的組織設計
6.4 組織設計:組織學習的觀點
第7章公共組織中的領導
7.1 領導與影響力系統
7.2 領導權力與領導效能
7.3 領導方式與領導效能
7.4 權變領導理論
7.5 轉換型領導
第8章公務人力資源管理
8.1 人力資源的特性
8.2 現代人力資源管理的興起
8.3 人力資源管理的性質、功能和系統
8.4 人力資源管理者的角色與知能
8.5 公務人力資源管理的戰略目標
8.6 工作生活質量--公務人力資源管理的新策略
8.7 現代公務人力資源管理發展的新趨勢
第9章公共預算與財務管理
9.1 公共預算的性質、功能
9.2 公共預算的原則
9.3 政府預算制度及其評估
9.4 政府會計
9.5 政府財務報告
9.6 政府采購管理
9.7 政府財務審計
第10章信息資源管理與電子化政府
10.1 信息與公共管理
10.2 公共管理信息系統
10.3 公共管理決策支持系統
10.4 電子化政府
第11章公共服務的績效管理
11.1 績效管理的性質與作用
11.2 公共部門服務的績效評估與衡量的一般性指標
11.3 標桿管理與績效管理
11.4 公共部門績效管理的問題以及改進策略
第12章公共管理的新策略
12.1 公共服務的民營化
12.2 非營利組織與公共服務
12.3 公共部門的目標管理
12.4 公共部門的全面質量管理
12.5 公共管理的顧客導向
第13章公共管理中的責任與倫理
13.1 公共管理中的責任:性質、重要性及困難
13.2 責任的行政控制機制
13.3 立法控制與責任
13.4 司法控制機制與責任
13.5 公民參與責任的維護
13.6 公共管理職業與職業倫理
第14章企業型政府與政府再造
14.1 政府再造的內涵與背景
14.2 企業型政府的基本理念
14.3 企業型政府的實施策略及其限制
14.4 企業型政府與政府再造實踐
第二部分:政治學
第1章 政治的性質與核心問題
1.1 如何理解政治
1.2 政治的核心概念與核心問題
第2章 政治學:研究方法與學科特點
2.1 如何研究政治:歷史的維度
2.2 如何研究政治:邏輯的維度
2.3 政治學的學科特點
第3章 國家和超國家政治
3.1 從城邦國家到民族國家
3.2 國家的形式
3.3 國家與社會的關系
3.4 民族國家面臨的挑戰
第4章 現代政府的設置(一):代議機關
4.1 議會與現代民主制度
4.2 議會的結構和內部組織
4.3 議會的職權
第5章 現代政府的設置(二):行政部門
5.1 行政權與現代國家行政體制的類型
5.2 行政領導機關
5.3 行政管理機構
第6章 現代政府的設置(三):司法機關
6.1 司法權的意義和特點
6.2 法律體系
6.3 司法機關的設置
6.4 違憲審查
第7章 武裝力量
7.1 武裝力量及其特征
7.2 武裝力量在國家政治設置中的地位
7.3 武裝力量在主權國家內的政治功能
7.4 武裝力量在國際政治中的作用
第8章 意識形態:性質與功能
8.1 意識形態:起源與背景
8.2 意識形態的概念及理論變遷
8.3 意識形態與真理、科學
8.4 意識形態的功能
8.5 意識形態的“終結”
第9章 當代世界主要意識形態
9.1 自由主義
9.2 保守主義
9.3 民族主義
9.4 馬克思主義
9.5 社會民主主義
9.6 社群主義
第10章 政治文化與社會資本
10.1 政治文化研究在政治學中的位置
10.2 政治文化的分類與功能
10.3 社會資本
10.4 政治文化的傳遞與社會資本的再生
第11章 政治溝通與政治參與
11.1 政治溝通
11.2 政治參與
第12章 政黨與政黨制度
12.1 政黨的歷史演變及其特點
12.2 政黨的界定、功能與類型
12.3 政黨制度及其發展
第13章 利益集團
13.1 政治學概念譜系中的利益集團
13.2 政治生活中的利益集團
13.3 利益集團在中國
第14章 政治發展:權利與治理
14.1 政治發展概述
14.2 人權與公民權利
14.3 從統治到治理
第15章 民主與民主化
15.1 民主的概念與模式
15.2 西方國家的民主歷程
15.3 發展中國家的民主化
三、試卷結構
1、考試時間為3小時,滿分150分;
2、題目類型:概念題、簡答題、論述題;
3、考試內容比例:公共管理學80分、政治學70分。
616馬克思主義原理
一、考試要求
考查學生是否系統、完整地理解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以及運用原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考試內容
1. 馬克思主義是無產階級的世界觀方法論
馬克思主義和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馬克思主義的創立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鮮明特征
2. 世界的物質性及其發展規律
世界的物質性事物的普遍聯系與永恒發展唯物辯證法是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3. 認識的本質及其發展規律
認識與實踐 真理與價值 認識世界與改造世界
4. 人類社會及其發展規律
社會基本矛盾及其運動規律社會歷史發展的動力人民群眾在歷史發展中的作用
5. 資本主義的形成及其本質
商品經濟和價值規律 資本主義經濟制度的本質資本主義的政治制度和意識形態
6. 資本主義發展的歷史進程
壟斷資本主義的形成與發展 當代資本主義的新變化資本主義的歷史地位和發展趨勢
7. 社會主義社會及其發展
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在實踐中探索現實社會主義的發展規律
8. 共產主義崇高理想及其最終實現
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對共產主義社會的展望共產主義社會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
9. 思想政治教育學的理論基礎
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功能和研究對象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任務和環境
10. 思想政治教育過程和規律
思想政治教育過程的矛盾與規律思想政治教育者與教育對象的關系
11. 思想政治教育內容
世界觀教育政治觀教育人生觀教育法治觀教育道德觀教育
12. 思想政治教育原則和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則方法和載體
三、考試形式與試卷結構
1、答卷方式:閉卷,筆試
2、答題時間:180分鐘
3、考試分數:滿分150分
4、考試題型:名詞解釋、簡答題、論述題、辨析題、材料分析題
617傳播學理論
一、 考試要求
要求考生系統掌握傳播學基本概念和原理,并且能夠靈活運用相關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二、考試內容
1、傳播學的研究對象
2、社會信息系統的特點與運行
3、人類傳播活動的歷史和發展
4、傳播技術的迭代更新
5、傳播的結構與模式
6、人類傳播的符號
7、人類傳播中的意義交流與象征性社會互動
8、人類傳播過程的構成要素
9、系統模式下的社會傳播結構
10、人內傳播的過程與結構
11、人際傳播的動機
12、人際傳播的特點與社會功能
13、群體傳播和組織傳播
14、大眾傳播的定義、特點與社會功能
15、大眾傳播的產生與發展過程
16、大眾傳播的受眾與社會影響
17、傳播制度與媒介規范理論
18、傳播媒介的性質與作用
19、國際傳播與全球傳播
20、媒介類型、媒介內容與媒介文本
21、媒介結構、秩序與問責
22、媒介效果的過程與模型
23、傳播學研究的歷史演進
24、傳播學研究的主要學派
25、傳播學研究的方法
26、傳播學研究的中國化
27、網絡文化的概念
28、國內外網絡文化研究概況
29、網絡文化的表現形式與特點
30、網絡時代的社會交往
三、 試題類型
1、考試時間3小時,滿分為150分。
2、題目類型:概念題,簡答題,論述題。
618設計理論與創作
第一部分考試說明
一、考試性質
設計理論主要考察考生對于《設計史》、《設計方法》、《設計概論》、《人機交互設計》等這些理論知識中基本概念與方法的掌握情況,還要考察對于這些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即創作內容。
二、考試形式與試卷結構
1、考試時間3小時,滿分150分。
2、答卷方式:閉卷筆試和設計(所帶用具:鋼筆、鉛筆HB、B各一支、色鉛筆或馬克筆一套)。
3、各部分內容的考試比例
1)設計概論及設計史(筆試)50分
2)人機交互設計(筆試)50 分
3)設計方法與分析(筆試)50分
第二部分 考試要點及題型
一、考查要點
1、設計的概念與基本原則;
2、工業設計的概念、領域;
3、設計史上的重大事件及設計風格與流派;同
4、設計中的哲學問題;
5、工業設計中的美學概念及美學要素;
6、信息時代的設計;
7、創造性思維及創新方法;
8、系統設計思想及方法;
9、商品化設計思想及方法;
10、人性化、綠色設計、可持續設計的設計理念;
11、設計調查方法;
12、設計評價與方法(包括作品認知與分析、對設計現象的分析);
13、人機交互設計:概述、人與機(廣義的)的功效因素、人體測量參數、顯示器與控制器的造型設計、人的感知、心理與特征、人機界面等。
14、現代設計的形成及發展,當代最新設計思潮,Design thinking.
二、題目類型
試卷題型及比例
1、客觀題(單項選擇、名詞解釋、簡答題等)--占50%左右
2、主觀題(設計論述題、創作題等)--占50%左右
藝術專業碩士的考試將側重于考查學生的創作能力,設計分析會減少。
要求考生以自己的理解進行解答,可以有獨特的視角,考察其知識面。此題考察重點在概念理解是否清晰,論證是否充分、詳實,結構是否邏輯、嚴整。
619基礎日語
第一部分考試說明
一、考試目的和要求
1、考試目的:考察考生是否具備完成日語專業碩士學位所需要的日語水平。
2、考試要求:要求考生系統地掌握日語語法知識;認知詞匯達10,000個,熟練應用
6000個及其常用搭配;具有較高的閱讀、翻譯、寫作水平。
二、考試形式與試卷結構
1、答卷方式:閉卷,筆試
2、答題時間:180分鐘
3、考試分數:滿分150分
第二部分考查要點
一、考試題型及比例
(一)詞匯 40分
(二)語法 30分
(三)閱讀理解 30分
(四)翻譯 30分
(五)寫作 20分
二、試卷內容具體描述
第一部分 詞匯部分:共40分。
此部分考察日語漢字和日語假名,測試的目的是考查考生在日語詞語的讀音、書寫、意義、應用等方面的實際能力。
第二部分 語法部分:共30分。
此部分測試的目的是考查考生運用語法構造句子的能力。試題涉及到用言活用形及時、體、態的用法;各類助詞、助動詞及補助動詞的用法;形式名詞的用法;常用副詞、接續詞及接續助詞等常用語法,以及各種句型及慣用型的用法。
第三部分 閱讀理解部分:共30分。
試題會有3--5篇短文。這部分測試的目的是考查考生通過閱讀獲取信息的能力。
第四部分 (翻譯部分(日譯漢/漢譯日):共30分。
按照試題要求翻譯短文或句子(日譯漢/漢譯日)。此部分是考查考生的書面語言表達能力。
第五部分寫作:共20分
命題作文,字數大約600字左右。要求短時間內完成一篇小短文。此部分是測試考生的語言實際綜合運用能力。
620數字媒體理論與創作
第一部分 考試說明
一、考試性質
本科目面向數字媒體方向,主要考察考生對于《數字媒體藝術》、《視聽設計》、《數字媒體技術》等這些理論知識中基本概念與方法的掌握情況,同時考察對于這些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與創作能力。
二、考試形式與試卷結構
1、考試時間3小時,滿分150分。
2、答卷方式:閉卷筆試和創作。
3、各部分內容的考試比例
1)數字媒體基礎理論(筆試)70分
2)視聽設計(筆試)30分
3)創作(筆試)50 分
第二部分 考試要點及題型
一、考查要點
1、媒體的概念和特征;
2、科技、藝術與數字媒體;
3、鏡頭、銀幕和屏幕;
4、藝術史上的重大事件及風格與流派;
5、電影的技術革命與電影形式的發展;
6、數字媒體與信息化設計;
7、數字媒體與交互內容設計;
8、數字影視節目的制作、編碼、傳輸、接收和顯示技術;
9、視聽語言設計;
10、基于移動互聯網的內容設計;
二、題目類型:
試卷題型及比例
1、客觀題(選擇)--占15%左右
2、主觀題(簡答題,創作或論述題)--占85%左右
801通信原理
一、考試要求
要求學生熟練掌握通信理論的基本概念,掌握通信系統的基本工作原理和性能分析方法,具有較強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考試內容
1、確定信號及隨機信號分析
希爾伯特變換、解析信號、頻帶信號與帶通系統;自相關函數與功率譜密度、高斯白噪聲、窄帶平穩高斯過程、匹配濾波器。
2、模擬調制
模擬線性調制(DSB-SC、AM、SSB)的基本原理、調制解調方法、頻譜特性、抗噪聲性能;模擬角度調制(PM、FM)的基本原理、FM與PM的關系、卡松公式,FM抗噪聲性能;頻分復用。
3、數字基帶傳輸
數字基帶信號,PAM信號的功率譜密度;常用線路碼型;加性高斯噪聲信道條件下數字基帶信號的接收;符號間干擾、奈奎斯特準則、升余弦滾降、最佳基帶系統、眼圖;信道均衡的基本概念;第一類部分響應系統。
4、數字信號的頻帶傳輸
二進制數字調制(OOK、2FSK、2PSK、2DPSK)的基本原理、調制解調方法、功率譜密度、錯誤率性能,平方環及科斯塔斯環;QPSK及OQPSK的原理、功率譜密度、誤比特率及誤符號率;信號空間及最佳接收理論;MASK、MPSK、MQAM的星座圖、調制解調框圖、功率譜密度,MASK及矩形星座MQAM的誤符號率分析,格雷映射;MFSK的星座圖、頻譜及誤符號率特性。
5、信源及信源編碼
信息熵、互信息;哈夫曼編碼;基帶及帶通采樣定理;量化的概念及量化信噪比,均勻量化,最佳量化,A律十三折線PCM編碼;時分復用。
6、信道及信道容量
無失真信道;衰落信道(相干帶寬、相干時間、時延擴展、Doppler擴展);信道容量的定義、BSC信道及AWGN信道的容量。
7、信道編碼
信道編碼的基本概念、糾錯檢錯、漢明重量、漢明距離;線性分組碼的基本概念、生成矩陣與監督矩陣、線性分組碼的譯碼、漢明碼;循環碼的基本概念、多項式描述、生成多項式與生成矩陣;循環冗余校驗;卷積碼的編碼和Viterbi譯碼。
8、擴頻通信及多址通信
m序列的產生、性質、自相關特性;沃爾什碼及其性質;DS-BPSK的原理、功率譜密度、抗干擾性能;碼分復用與碼分多址;Rake接收的基本概念;擾碼。
9、多載波調制
OFDM的基本原理,IFFT/FFT實現,循環前綴,峰均比與載波頻偏。
三、試卷結構
選擇題,計算題,畫圖題等。
802 電子電路
模擬部分
一、考試要求
要求學生系統地掌握模擬電子技術的基本概念、基本電路的工作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并能靈活應用于實際,具有較強的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考試內容
1、了解PN結及其特性;掌握常用二極管、雙極型晶體管及場效應管的特性和主要參數。
2、掌握雙極型晶體管組成的三種基本組態電路的特點和基本分析方法;了解場效應管放大電路。
3、了解多級放大電路的常用耦合方式,掌握多級放大電路的特點及分析方法。
4、掌握集成運放的基本組成、工作特點、內部典型電路及主要技術指標。
5、了解頻率響應的基本概念及波特圖;掌握雙極型晶體管及場效應管的高頻等效模型;了解放大電路的頻率響應。
6、掌握反饋的基本概念、判斷方法、負反饋對放大電路性能的影響及深度負反饋放大電路的分析方法;了解負反饋放大電路的穩定性問題。
7、掌握運放工作在線性區的特點及由集成運放組成的基本運算電路。
8、掌握電壓比較器、三角波(矩形波)發生器的電路組成和工作原理。
9、了解功率放大電路的特點,掌握互補功率放大電路。
三、試卷結構
1、考試時間:1.5小時;滿分:75分
2、題目類型:填空、選擇、簡答、計算(包括簡單設計)及讀圖題等。
數字部分
一、考試目的
本考試主要考核考生對數字邏輯電路的基本概念、中小規模邏輯器件的工作原理以及數字邏輯電路的分析和設計方法的掌握程度。要求考生具備分析常用數字電路邏輯功能的能力和使用中小規模器件和可編程邏輯器件進行邏輯設計的能力。
二、試題結構
1、考試時間:1.5小時 ; 滿分:75分
2、題目類型:填空題、選擇題、判斷題、簡答題、分析題、設計題、計算題
三、考試內容
1、數制和編碼及邏輯代數基礎
1)各種數制之間的互相轉換及BCD編碼
2)邏輯代數的基本定理和定律
3)邏輯函數的表示方法
4)邏輯函數的公式法和卡諾圖法化簡
2、門電路
1)TTL門、CMOS門(含OC門、OD門和三態門)的內部電路邏輯分析
2)TTL門、CMOS門(含OC門、OD門和三態門)的靜態輸入、輸出特性
3)不同工藝邏輯門之間的互聯
3、組合邏輯電路
1)小規模組合邏輯電路的分析和設計
2)常用中規模組合邏輯電路(編碼器、譯碼器、數據選擇器、加法器、比較器和數據分配器等)的功能和應用
3)競爭冒險(包括邏輯冒險和功能冒險)現象、產生原因、判斷方法和消除方法
4、觸發器
1)各種觸發器的狀態方程、動作特點
2)不同觸發器之間的轉換
5、時序邏輯電路
1)中、小規模時序電路的分析
2)常用中規模時序電路(計數器、移位寄存器、序列信號發生器、順序脈沖發生器和M序列信號發生器等)的分析與應用
3)常用同步時序電路的設計
4)狀態機(復雜時序邏輯)電路的設計
6、半導體存儲器與可編程邏輯器件
1)ROM、RAM、FPLA、PAL、GAL、EPLD、CPLD、FPGA 的結構特點
2)用存儲器設計組合和時序邏輯電路
7、數-模和模-數轉換
1)D/A、A/D的轉換精度與轉換速度
2)權電阻型和倒T電阻網絡型D/A工作原理
3)并行比較型、反饋比較型A/D工作原理
803計算機學科基礎綜合
一、 考查目標
計算機學科基礎綜合考試涵蓋數據結構、計算機組成原理、操作系統和計算機網絡等學科專業基礎課程。要求考生比較系統地掌握上述專業基礎課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能夠綜合運用所學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分析、判斷和解決有關理論問題和實際問題。
二、考試形式和試卷結構
1、試卷滿分及考試時間
本試卷滿分為150分,考試時間為180分鐘。
2、答題方式
答題方式為閉卷、筆試。
3、試卷內容結構
數據結構 45分
計算機組成原理 45分
操作系統 35分
計算機網絡 25分
4、試卷題型結構
單項選擇題 80分 (40小題,每小題2分)
綜合應用題 70分
三、考查內容
數據結構
【考查目標】
1、掌握數據結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2、掌握數據的邏輯結構、存儲結構及基本操作的實現,能夠對算法進行基本的時間復雜度與空間復雜度的分析。
3、能夠運用數據結構基本原理和方法進行問題的分析與求解,具備采用C或C++語言設計與實現算法的能力。
一、線性表
(一)線性表的定義和基本操作
(二)線性表的實現
1、順序存儲
2、鏈式存儲
3、線性表的應用
二、棧、隊列和數組
(一)棧和隊列的基本概念
(二)棧和隊列的順序存儲結構
(三)棧和隊列的鏈式存儲結構
(四)棧和隊列的應用
(五)特殊矩陣的壓縮存儲
三、樹與二叉樹
(一)樹的基本概念
(二)二叉樹
1、二叉樹的定義及其主要特征
2、二叉樹的順序存儲結構和鏈式存儲結構
3、二叉樹的遍歷
4、線索二叉樹的基本概念和構造
(三)樹、森林
1、樹的存儲結構
2、森林與二叉樹的轉換
3、樹和森林的遍歷
(四)樹與二叉樹的應用
1、二叉排序樹
2、平衡二叉樹
3、哈夫曼(Huffman)樹和哈夫曼編碼
四、圖
(一)圖的基本概念
(二)圖的存儲及基本操作
1、鄰接矩陣法
2、鄰接表法
3、鄰接多重表、十字鏈表
(三)圖的遍歷
1、深度優先搜索
2、廣度優先搜索
(四)圖的基本應用
1、最小(代價)生成樹
2、最短路徑
3、拓撲排序
4、關鍵路徑
五、查找
(一)查找的基本概念
(二)順序查找法
(三)分塊查找法
(四)折半查找法
(五)B樹及其基本操作、B+樹的基本概念
(六)散列(Hash)表
(七)字符串模式匹配
(八)查找算法的分析及應用
六、排序
(一)排序的基本概念
(二)插入排序
1、直接插入排序
2、折半插入排序
(三)氣泡排序(bubble sort)
(四)簡單選擇排序
(五)希爾排序(shell sort)
(六)快速排序
(七)堆排序
(八)二路歸并排序(merge sort)
(九)基數排序
(十)外部排序
(十一)各種內部排序算法的比較
(十二)排序算法的應用
計算機組成原理
【考查目標】
1、理解單處理器計算機系統中各部件的內部工作原理、組成結構以及相互連接方式,具有完整的計算機系統的整機概念。
2、理解計算機系統層次化結構概念,熟悉硬件與軟件之間的界面,掌握指令集體系結構的基本知識和基本實現方法。
3、能夠綜合運用計算機組成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對有關計算機硬件系統中的理論和實際問題進行計算、分析,對一些基本部件進行簡單設計;并能對高級程序設計語言(如C語言)中的相關問題進行分析。
一、計算機系統概述
(一)計算機發展歷程
(二)計算機系統層次結構
1、計算機系統的基本組成
2、計算機硬件的基本組成
3、計算機軟件和硬件的關系
4、計算機的工作過程
(三)計算機性能指標
吞吐量、響應時間;CPU時鐘周期、主頻、CPI、CPU執行時間;MIPS、MFLOPS 、GFLOPS、TFLOPS、PFLOPS。
二、數據的表示和運算
(一)數制與編碼
1、進位計數制及其相互轉換
2、真值和機器數
3、BCD碼
4、字符與字符串
5、校驗碼
(二)定點數的表示和運算
1、定點數的表示
無符號數的表示;有符號整數的表示。
2、定點數的運算
定點數的位移運算;原碼定點數的加減運算;補碼定點數的加/減運算;定點數的乘/除運算;溢出概念和判別方法。
(三)浮點數的表示和運算
1、浮點數的表示
IEEE 754標準
2、浮點數的加/減運算
(四)算術邏輯單元ALU
1、串行加法器和并行加法器
2、算術邏輯單元ALU的功能和結構
三、存儲器層次結構
(一)存儲器的分類
(二)存儲器的層次化結構
(三)半導體隨機存取存儲器
1、SRAM存儲器
2、DRAM存儲器
3、只讀存儲器
4、Flash存儲器
(四)主存儲器與CPU的連接
(五)雙口RAM和多模塊存儲器
(六)高速緩沖存儲器(Cache)
1、Cache的基本工作原理
2、Cach和主存之間的映射方式
3、Cache中主存塊的替換算法
4、Cache寫策略
(七)虛擬存儲器
1、虛擬存儲器的基本概念
2、頁式虛擬存儲器
3、段式虛擬存儲器
4、段頁式虛擬存儲器
5、TLB(快表)
四、指令系統
(一)指令格式
1、指令的基本格式
2、定長操作碼指令格式
3、擴展操作碼指令格式
(二)指令的尋址方式
1、有效地址的概念
2、數據尋址和指令尋址
3、常見尋址方式
(三)CISC和RISC的基本概念
五、中央處理器(CPU)
(一)CPU的功能和基本結構
(二)指令執行過程
(三)數據通路的功能和基本結構
(四)控制器的功能和工作原理
1、硬布線控制器
2、微程序控制器
微程序、微指令和微命令;微指令的編碼方式;微地址的形式方式。
(五)指令流水線
1、指令流水線的基本概念
2、指令流水線的基本實現
3、超標量和動態流水線的基本概念
(六)多核處理器的基本概念
六、總線
(一)總線概述
1、總線的基本概念
2、總線的分類
3、總線的組成及性能指標
(二 )總線仲裁
1、集中仲裁方式
2、分布仲裁方式
(三)總線操作和定時
1、同步定時方式
2、異步定時方式
(四)總線標準
七、輸入輸出(I/O)系統
(一)I/O系統基本概念
(二)外部設備
1、輸入設備:鍵盤、鼠標
2、輸出設備:顯示器、打印機
3、外存儲器:硬盤存儲器、磁盤陣列、光盤存儲器
(三)I/O接口(I/O控制器)
1、I/O接口的功能和基本結構
2、I/O端口及其編址
(四)I/O方式
1、程序查詢方式
2、程序中斷方式
中斷的基本概念;中斷響應過程;中斷處理過程;多重中斷和中斷屏蔽的概念。
3、DMA方式
DMA控制器的組成,DMA傳送過程。
操作系統
【考查目標】
1、掌握操作系統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功能,理解操作系統的整體運行過程。
2、掌握操作系統進程、內存、文件和I/O管理的策略、算法、機制以及相互關系。
3、能夠運用所學的操作系統原理、方法與技術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并能利用C語言描述相關算法。
一、操作系統概述
(一)操作系統的概念、特征、功能和提供的服務
(二)操作系統的發展與分類
(三)操作系統的運行環境
1、內核態與用戶態
2、中斷、異常
3、系統調用
(四)操作系統體系結構
二、進程管理
(一)進程與線程
1、進程概念
2、進程的狀態與轉換
3、進程控制
4、進程組織
5、進程通信
共享存儲系統;消息傳遞系統;管道通信。
6、線程概念與多線程模型
(二)處理機調度
1、調度的基本概念
2、調度時機、切換與過程
3、調度的基本準則
4、調度方式
5、典型調度算法
先來先服務調度算法;短作業(短進程、短線程)優先調度算法;時間片輪轉
調度算法;優先級調度算法;高響應比優先調度算法;多級反饋隊列調度算法。
(三)同步與互斥
1、進程同步的基本概念
2、實現臨界區互斥的基本方法
軟件實現方法;硬件實現方法。
3、信號量
4、管程
5、經典同步問題
生產者-消費者問題;讀者-寫者問題;哲學家進餐問題。
(四)死鎖
1、死鎖的概念
2、死鎖處理策略
3、死鎖預防
4、死鎖避免
系統安全狀態,銀行家算法。
5、死鎖檢測和解除
三、內存管理
(一)內存管理基礎
1、內存管理概念
程序裝入與鏈接;邏輯地址與物理地址空間;內存保護。
2、交換與覆蓋
3、連續分配管理方式
4、非連續分配管理方式
分頁管理方式;分段管理方式;段頁式管理方式。
(二)虛擬內存管理
1、虛擬內存基本概念
2、請求分頁管理方式
3、頁面置換算法
最佳置換算法(OPT);先進先出置換算法(FIFO);最近最少使用置換算法(LRU);時鐘置換算法(CLOCK)。
4、頁面分配策略
5、工作集
6.、抖動
四、文件管理
(一)文件系統基礎
1、文件概念
2、文件的邏輯結構
順序文件;索引文件;索引順序文件。
3、目錄結構
文件控制塊和索引節點;單級目錄結構和兩級目錄結構;樹形目錄結構;圖形目錄結構。
4、文件共享
5、文件保護
訪問類型;訪問控制。
(二)文件系統實現
1、文件系統層次結構
2、目錄實現
3、文件實現
(三)磁盤組織與管理
1、磁盤的結構
2、磁盤調度算法
3、磁盤的管理
五、輸入輸出(I/O)管理
(一)I/O管理概述
1、I/O控制方式
2.、I/O軟件層次結構
(二)I/O核心子系統
1、I/O調度概念
2、高速緩存與緩沖區
3、設備分配與回收
4、假脫機技術(SPOOLing)
計算機網絡
【考查目標】
1、掌握計算機網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2、掌握計算機網絡的體系結構和典型網絡協議,了解典型網絡設備的組成和特點,理解典型網絡設備的工作原理。
3、能夠運用計算機網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進行網絡系統的分析、設計和應用。
一、計算機網絡體系結構
(一)計算機網絡概述
1、計算機網絡的概念、組成與功能
2、計算機網絡的分類
3、計算機網絡的標準化工作及相關組織
(二)計算機網絡體系結構與參考模型
1、計算機網絡分層結構
2、計算機網絡協議、接口、服務等概念
3、ISO/OSI參考模型和TCP/IP模型
二、物理層
(一)通信基礎
1、信道、信號、寬帶、碼元、波特、速率、信源與信宿等基本概念
2、奈奎斯特定理與香農定理
3、編碼與調制
4、電路交換、報文交換與分組交換
5、數據報與虛電路
(二)傳輸介質
1、雙絞線、同軸電纜、光纖與無線傳輸介質
2、物理層接口的特性
(三)物理層設備
1、中繼器
2、集線器
三、數據鏈路層
(一)數據鏈路層的功能
(二)組幀
(三)差錯控制
1、檢錯編碼
2、糾錯編碼
(四)流量控制與可靠傳輸機制
1、流量控制、可靠傳輸與滑輪窗口機制
2、停止-等待協議
3、后退N幀協議(GBN)
4、選擇重傳協議(SR)
(五)介質訪問控制
1、信道劃分
頻分多路復用、時分多路復用、波分多路復用、碼分多路復用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2、隨即訪問
ALOHA協議;CSMA協議;CSMA/CD協議;CSMA/CA協議。
3、輪詢訪問:令牌傳遞協議
(六)局域網
1、局域網的基本概念與體系結構
2、以太網與IEEE 802.3
3、IEEE 802.11
4、令牌環網的基本原理
(七)廣域網
1.廣域網的基本概念
2、PPP協議
3、HDLC協議
(八)數據鏈路層設備
1、網橋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2、局域網交換機及其工作原理。
四、網絡層
(一)網絡層的功能
1、異構網絡互聯
2、路由與轉發
3、擁塞控制
(二)路由算法
1、靜態路由與動態路由
2、距離-向量路由算法
3、鏈路狀態路由算法
4、層次路由
(三)IPv4
1、IPv4分組
2、IPv4地址與NAT
3、子網劃分與子網掩碼、CIDR
4、ARP協議、DHCP協議與ICMP協議
(四)IPv6
1、IPv6的主要特點 2、IPv6地址
(五)路由協議
1、自治系統
2、域內路由與域間路由
3、RIP路由協議
4、OSPF路由協議
5、BGP路由協議
(六)IP組播
1、組播的概念
2、IP組播地址
(七)移動IP
1、移動IP的概念
2、移動IP的通信過程
(八)網絡層設備
1、路由器的組成和功能
2、路由表與路由轉發
五、傳輸層
(一)傳輸層提供的服務
1、傳輸層的功能
2、傳輸層尋址與端口
3、無連接服務與面向連接服務
(二)UDP協議
1.UDP數據報
2.UDP校驗
(三)TCP協議
1、TCP段
2、TCP連接管理
3、TCP可靠傳輸
4、TCP流量控制與擁塞控制
六、應用層
(一)網絡應用模型
1、客戶/服務器模型
2、P2P模型
(二)DNS系統
1、層次域名空間
2、域名服務器
3、域名解析過程
(三)FTP
1、FTP協議的工作原理
2、控制連接與數據連接
(四)電子郵件
1、電子郵件系統的組成結構
2、電子郵件格式與MIME
3、SMTP協議與POP3協議
(五)WWW
1、WWW的概念與組成結構
2、HTTP協議
804信號與系統
一.基本要求
1、掌握典型確定性連續和離散時間信號的表示和運算方法。
2、掌握連續和離散時間系統的分析方法,系統響應的劃分,系統的單位沖激(樣值)響應的定義和求解,利用卷積(卷積和)求系統零狀態響應的物理意義和計算方法。
3、理解信號正交分解,掌握周期信號和非周期信號的頻譜及其特點、傅里葉變換及其主要性質,了解其在通信系統中的應用,熟悉連續系統的頻域分析方法。
4、掌握信號的拉氏變換、性質及應用。掌握連續時間系統的復頻域分析方法、連續系統的系統函數的概念和由系統函數的零極點分布分析系統的特性。
5、掌握z變換的概念、性質和應用。掌握利用z變換求解離散系統的差分方程的方法、離散系統的系統函數的概念和由系統函數的零極點分布分析系統的特性。
6、掌握信號流圖的概念、系統的狀態方程的建立方法,了解連續系統狀態方程的求解方法。
二.考試內容
1、緒論
信號與系統的概念,信號的描述、分類和典型信號
信號的運算,奇異信號,信號的分解
系統的模型及其分類,線性時不變系統,系統分析方法
2、連續時間系統的時域分析
微分方程式的建立、求解
零輸入響應和零狀態響應
系統的單位沖激響應
連續卷積的定義、物理意義、計算和性質
3、連續時間信號的頻域分析
周期信號的傅里葉級數,典型周期信號的頻譜結構,頻帶寬度
傅里葉變換的定義
傅里葉變換的性質
周期信號的傅里葉變換
抽樣信號的傅里葉變換,時域抽樣定理
4、連續時間系統的s域分析
拉氏變換的定義,收斂域,拉氏逆變換
拉氏變換的性質
復頻域分析法
系統函數H(s),系統的零極點分布對系統的時域特性、因果性、穩定性和頻率響應特性的影響
5、連續時間系統的傅里葉分析,傅里葉變換應用于通信系統
利用系統函數求響應,濾波的概念和物理意義,無失真傳輸,理想低通濾波器和帶通濾波器,調制與解調,希爾伯特變換的定義,利用希爾伯特變換研究系統函數的約束特性,從抽樣信號恢復連續時間信號,頻分復用與時分復用
6、信號的矢量空間分析
信號正交分解
任意信號在完備正交函數系中的表示法
帕塞瓦爾定理,能量信號與功率信號,能量譜與功率譜
相關函數,相關定理
7、離散時間系統的時域分析
系統框圖與差分方程
線性常系數差分方程的求解
離散時間系統的單位樣值響應
離散卷積的定義、物理意義、計算和性質
8、離散時間系統的z域分析
z變換定義、收斂域,z逆變換,z變換的性質
利用z變換解差分方程
離散系統的系統函數H(z)的定義,系統函數的零極點分布對系統的時域特性、因果特性、穩定性以及頻率響應特性的影響
9、系統的結構圖
信號流圖和梅森增益公式,系統結構的直接型、串聯型和并聯型表示
10、系統的狀態變量分析
連續時間系統狀態方程的建立
連續時間系統狀態方程的求解
離散時間系統狀態方程的建立
三.試卷結構
總分:150分
題型:填空、判斷、選擇、畫圖、計算、證明等
805物理學
一、考試目的
物理學是研究物質的基本結構,相互作用和物質最基本最普遍的運動形式及其相互轉化規律的學科。它的研究對象具有極大普遍性,它的基本理論滲透在自然科學的一切領域,應用于生產技術的各個部門,它是自然科學的許多領域和工程的技術基礎。
本課程任務是:一方面使學生系統地掌握必要的物理基礎知識,另一方面使學生初步掌握科學的思維方法和研究問題的方法
二、 考試內容
物理學包括力學、電磁學、熱學、振動、波動、光學、和近代物理幾部分內容。學生應掌握各部分內容中一些最基本最重要的概念、定理及定律,了解各種模型,建立正確的物理圖像,會運用物理學的理論、觀點和方法,分析、研究、計算或估算一般難度的問題。
第一篇 力學
1.質點運動學
質點、質點系、參考系、坐標系、位置矢量、速度、加速度、相對運動。
2.質點動力學
牛頓運動定律、非慣性系、慣性力、動量定理、質心及質心運動定律、角動量定理及守恒定律、功、保守力、勢能、機械能守恒。
3.剛體定軸運動
定軸轉動描述、轉動慣量、轉動定律、定軸轉動中力矩功、轉動動能、剛體的重力勢能。
第二篇 電磁學
4.靜電場
庫侖定律、靜電場的電場強度、電場強度疊加原理、電場強度計算、電偶極矩、電場線、高斯定理、靜電場力的功、靜電場環路定理、電勢能、電勢、等勢面、電勢梯度、導體靜電平衡條件、導體上電荷分布、孤立導體電容、電容器電容及其計算、電介質的極化強度及其與束縛電荷的關系、D和E與P關系、電場能量密度及電場能量。
5.穩恒電流
電流密度、電流連續性方程和穩恒條件,歐姆定律微分形式、非靜電力和電動勢。
6.穩恒磁場
穩恒磁場、畢—薩定律、磁通量、高斯定理、安培環路定理、安培力、力矩、洛侖茲力、霍爾效應、運動電荷磁場、磁介質磁化、磁化電流、H和B與M關系。
7.電磁感應及電磁場
電磁感應定律、動生電動勢、渦旋電場、感生電動勢、自感、互感、磁場能量密度、磁場能量、位移電流、麥克斯韋方程組。
第三篇 熱學
8.氣體動理論
理想氣體模型、壓強P、溫度T、麥氏速率分布、能量均分定理、理想氣體內能。
9.熱力學第一定律
準靜態過程、功A、熱量Q、內能E、熱力學第一定律應用、定壓及定容熱容量、熱機效率、卡諾循環。
10.熱力學第二定律
熱力學第二定律兩種表述及等效性、可逆和不可逆過程、熱力學第二定律的統計意義。
第四篇 振動與波動
11.諧振動
諧振動運動學及動力學方程、諧振動的初始條件、諧振動能量、旋轉矢量法、同方向同頻率諧振動合成、垂直諧振動合成。
12.機械波
機械波的形成、縱波和橫波、波速、波的頻率和波長、平面簡諧波的運動學方程、波的能量、能流密度、惠更斯原理、波的疊加原理、波的干涉、駐波和半波損失、平面電磁波性質。
第五篇 光學
13.光的干涉
普通光源發光機制、獲得相干光的方法、光程、雙縫干涉、薄膜干涉、邁克爾遜干涉儀,
時間相干。
14.光的衍射
惠更斯一菲涅耳原理、菲涅耳半波帶法、夫瑯禾費單縫衍射、光學儀器分辨率、光柵衍射、x射線衍射、布拉格公式。
15.光的偏振
自然光和偏振光、馬呂斯定律、布儒斯特定律、光雙折射現象、惠更斯原理在雙折射中應用、波晶片、橢圓偏振光及圓偏振光。
第六篇 近代物理
16.狹義相對論力學基礎
伽利略變換、力學相對性原理、狹義相對論兩個基本假設、同時相對性、時間膨脹、長度收縮、相對論動量、動能、能量及其關系。
17.量子物理基礎
普朗克量子假說、愛因斯坦光子理論、光電效應 、康譜頓效應、氫原子光譜實驗規律、玻爾理論、德布羅意假說、電子衍射、實物粒子波粒二象性、波函數和不確定關系、薛定諤方程介紹、一維無限深勢阱、電子自旋、四個量子數。
三、 試題結構
1、考試時間3小時,滿分150分;
2、題目類型:選擇題、填空題、計算題。
806 電磁場理論
一、考試要求
掌握電磁場理論的一些重要概念,正確理解其物理意義及應用;掌握電磁場與電磁波的基本特性、規律和分析方法,能夠運用基本定理、定律、重要公式等分析基本電磁現象和電磁場問題;熟練運用場的觀點和方法對電磁場問題進行分析和判斷,具有較強的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能夠理論聯系實際,對一些典型問題具有較強的綜合分析、計算和邏輯推理能力。
二、考試內容
(一)靜態場的基本規律(含靜電場、恒定磁場和恒定電場)
1、靜電場、恒定磁場和恒定電場的基本性質、基本方程及其應用;
2、靜電場、恒定磁場和恒定電場的邊界條件及其應用;
3、位函數的引入及其應用;
4、電場能量、磁場能量和能量損耗,靜電力、磁場力的計算;
5、簡單、典型系統的電容、電感、電阻的分析計算。
(二)靜態場邊值型問題的解法
1、靜態場的唯一性定理;
2、直接積分法求解一維場;
3、分離變量法求解直角坐標系下的場;
4、鏡像法,包括平面鏡像、球面鏡像等。
(三)交變電磁場
1、麥克斯韋方程組及其輔助方程的意義和應用;
2、交變電磁場的邊界條件及其應用;
3、坡印廷定理及坡印廷矢量的意義及其應用;
4、電磁場的位函數。
5、理解交變電磁場的唯一性定理。
(四)平面波在無界媒質中的傳播
1、波動方程及其解的物理意義,理想介質中均勻平面波的特性及一般表示;
2、電磁波的極化(偏振)以及極化的分解與合成;
3、均勻平面電磁波在理想介質和良導體中的傳播規律及其特性參量的分析和計算;
4、趨膚效應、表面阻抗的概念、物理意義及其分析計算。
(五)電磁波的反射與折射
1、橫電磁波垂直入射情況下(包括理想導體和理想介質分界面)的傳播特性,反射波(反射系數)、折射波(折射系數)以及合成波的分析和計算;
2、橫電磁波斜入射情況下(包括理想導體和理想介質分界面)的傳播特性,入射波、反射波、折射波以及合成波的表達式及其參量,反射波(反射系數)、折射波(折射系數)以及合成波的分析和計算;正確理解平行極化和垂直極化波,深刻理解傳播方向和電場、磁場矢量方向的關系;
3、反射定律、折射定律及其應用;
4、菲涅爾公式、全反射(臨界角)、全折射(布儒斯特角)的概念及分析計算。
(六)導行電磁波
1、導行電磁波的傳播模式及其傳播特性;
2、矩形波導中TE波、TM波的參量及其傳輸特性,截止參數、工作參數等;
3、同軸傳輸線中TEM波的傳輸特性。
(七)電磁波輻射
1、電偶極子近區場與遠區場的特點及其劃分;
2、遠區場中的電偶極子參數(輻射功率、輻射電阻、方向性圖);
3、利用鏡像法計算典型環境下電偶極子的遠區場;
三、試卷結構:
1、閉卷考試,時間為3小時,滿分150分;
2、題目類型:主要包括填空題、分析判斷題和計算題等。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