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與科技部于9日聯合發布《中國普通高校創新能力監測報告2016》(以下簡稱《報告》),首次對全國近2000所普通高校的創新能力進行了總體評估監測。《報告》顯示,在國家政策的引導和推動下,我國普通高校由規模擴張轉向內涵發展,科技創新綜合實力快速提高。
《報告》以2005年至2014年全國普通高校統計數據為基礎,結合2015年全國普通高校創新調查數據,從高校創新情況、創新人才培養、研發活動、科技成果轉化和產學研合作5個方面,選取78個指標,對全國普通高校創新能力總體狀況和基本特征進行監測。
監測結果顯示,我國普通高校創新能力建設不斷邁上新臺階。《報告》指出,截至2015年,中國高校科技研究與開發(R&D)人員全時當量為35.5萬人年,比2006年增長46.7%,居世界第一。高校R&D經費內部支出不斷提高,2015年達998.6億元,是2006年的3.6倍。目前依托高校建設的國家重點實驗室131個,占全國的60%以上;依托高校建設的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00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30個、國家工程實驗室57個;依托高校建設了國家級協同創新中心38個。建有高校學科創新引智基地395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618個、教育部工程中心410個、教育部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48個。高校牽頭承擔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項目12項。
在主動服務國民經濟主戰場方面,高校也實現了新跨越。《報告》顯示,2015年,高校獲得的橫向科研經費總數超過350億元,科技成果直接交易額超過20億元。專利申請和授權增長迅速。高等學校專利授權量為13.6萬件,其中發明專利授權量達到5.7萬件,超過全國總量的五分之一,是十年前的9.2倍。在調查的1762所高校中,有573所高校匯報自身建立了專門的技術成果轉化與擴散機構,有312所高校匯報自身建立了專門的技術成果轉化與擴散網站。2006年至2015年,作為賣方高校在技術市場簽訂的技術轉讓合同數量穩步增長,2015年達到5.7萬項。
此外,在源頭創新方面,高校同樣實現突破。《報告》顯示,高校牽頭承擔80%以上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和一大批973、863等國家重大科技任務。在暗物質、干細胞、量子通訊、超級計算機等研究領域取得了一批具有重大國際學術影響力的標志性研究成果。當前,高校SCI論文達到22萬篇,占全國80%以上,比十年前增加了13.8萬篇,年均增長16.1%。
《報告》認為,我國普通高校在創新能力建設、創新人才培養、科技成果產出和轉化方面的變化尤為明顯,數據客觀反映出了其在國家創新體系中所發揮的重要作用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