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教師課講得好不好,誰說了算?學生。課程反響不好怎么辦?停掉!昨日,記者在武漢大學各院系官網上看到一則公告,近日學校搞驗收,有3門課程將被停掉。
據了解,該校對2006年度立項的通識教育課程進行驗收,有70門課程通過驗收,“攝影藝術與攝影流派”、“談醫論藥”、“大學生健康與保健”等3門課程驗收不合格。根據相關規定,對于通過驗收的通識教育課程,學校繼續給予經費支持;而驗收不合格的課程則取消立項,停止經費使用。
“自2004年開通識教育課程,已進行3次共250余門課程驗收,8門課程最終被停掉。”該校學工部負責人趙菊珊介紹,2004年起,武大大力推行“通識”教育,規定學生在每個領域至少選修2學分,總共最低修滿12學分。學校希望通過這樣的選修制度,打通文、理、工、醫學科壁壘,達到知識的融合與方法的貫通,使文科學生獲得科學精神的熏陶,理工醫學生兼具人文素質底蘊,從而培養博學多才、具有發展潛力的高素質人才。
《圣經與西方藝術》、《領導心理學》、《地下空間與未來世界》……按照人文科學、社會科學、數學與自然科學、中華文明與外國文明、跨學科領域等五大領域,近350門課程經教師自行申報、從公選課程中挑選以及專家建議,陸續立項,開課教師必須簽協議。
趙菊珊介紹,開課1年后,學校教務部要進行中期檢查,全面考察教學質量、學生評價、課程建設。教師得呈交報告。中期考察不過關,課程就得延期驗收。一旦到了驗收期,來自各院系的18位教學能手組成的督導團會“上門”聽課,隨機給學生發調查問卷,結合學生“網上評教”的結果,發出“最后通牒”。
記者問:“這8門課程為什么被停掉?”趙菊珊分析,有些科研能力很強的名教授,因上課時間少,課程最終被“斃掉”;還有些課程專業化過強,學生反映聽不懂、不愿選,遠離了“通識”的初衷,也“下了課”。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