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化學”考試大綱
一、考試要求
考生需要掌握有機化學基本理論,各類有機化合物的結構特點和命名、物理和化學性質、制備方法,重要人名反應;研究有機化學的方法,實驗手段;有機化合物結構的解析。
二、考試內容
1、有機化學與有機化合物 (1)有機化合物分類,官能團,同分異構體和各種同分異構現象。(2)化學鍵及雜化理論,鍵的性質,鍵的極性和分子的極性,鍵的極化,偶極矩。(3)酸堿理論;電子效應、立體效應和溶劑效應。
2、烷烴和環烷烴 (1)通式、系統命名。(2)同系列和構造異構、碳架異構;構象,構象的表示方法;環烷烴順、反異構。(3)物理、化學性質;烷烴和環烷烴的制法。(4)環烷烴的結構及其穩定性;環己烷的構象。
3、立體化學 (1)對映異構和對映異構體,非對映異構和非對映異構體,外消旋體和外消旋化,內消旋體。(2)對稱元素:對稱軸,對稱面,對稱中心;手性,不對稱碳原子,不對稱分子,非對稱分子;比旋光度,ee值。(3)Fischer投影式;R/S命名法;相對構型和絕對構型。(4)對映異構體的性質;外消旋體的拆分方法;前手性。
4、烯烴 (1)(環)烯烴的通式、系統命名。(2)烯烴的物理、化學性質。(3)烯烴的主要來源和制法。
5、炔烴、二烯烴 (1)炔烴的通式、系統命名。(2)炔烴的物理、化學性質。(3)炔烴的制備。(4)二烯烴的分類和命名;共軛效應;電子離域概念;超共軛效應。(5)共軛二烯烴的化學性質。
6、芳香烴、雜環化合物 (1)單環芳烴的構造異構和命名;苯的分子軌道、共振結構式;Hückel規則及其應用;芳香性。(2)單環芳烴的物理和化學性質,來源和制法。(3)聯苯及其衍生物的結構、命名和反應。(4)雜環化合物的分類和命名、結構和芳香性;雜環化合物的合成。
7、鹵代烴 (1)鹵代烷、鹵代芳烴的分類和命名及制法。(2)鹵代烷、鹵代芳烴的物理和化學性質及反應。(3)p-π共軛;超共軛效應,烯丙基重排。
8、醇、酚、醚 (1)醇的命名、結構和分類;氫鍵。(2)飽和一元醇的物理和化學性質;多元醇的反應。(3)醇的制法;常用醇類的工業制法和性質。(4)硫醇的構造、命名、性質、用途以及制法。(5)酚的構造、命名、物理、化學性質及制法。(6)醚的構造、命名和分類;物理、化學性質及制法;冠醚,相轉移催化。
9、醛和酮 (1)醛和酮的構造、命名;羰基的結構;醛、酮的物理性質。(2)醛和酮的化學性質及反應;乙烯酮的性質和反應。(3)醛和酮的制法;甲醛、乙醛、丙酮的性質和工業制法。(4)醌的結構和命名及反應;苯醌、萘醌、蒽醌的結構和制法。
10、羧酸及其衍生物 (1)羧酸分類、命名和結構;物理化學性質、制備方法。(2)羥基酸的命名、物理化學性質。(3)羧酸衍生物的結構和命名、物理化學性質。
11、含氮化合物 (1)硝基化合物的命名、結構、制法以及物理化學性質。(2)胺的命名、結構;物理和化學性質,制法。(3)重氮和偶氮化合物的命名、結構及反應;偶氮染料。(4)碳烯結構及性質;疊氮化合物和氮烯、胍;離子液體。(5)腈的命名和結構、制法、性質和用途。
12、糖、氨基酸、蛋白質、核酸 結構、命名以及物理化學性質;代表性化合物。
13、元素有機和金屬有機化學 有機磷、硅、鋰、鋁化合物的制法、性質和用途。
14、有機化合物結構解析 (1)質譜、紫外光譜、紅外光譜、核磁共振:基本原理及各術語、知識點。(2) 利用四大譜進行有機化合物結構的解析。
15、有機化學實驗技能 (1)各單元操作的標準方法、原理、使用范圍、步驟。(2)一些常規基礎有機實驗的方法、原理、步驟。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