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考研的學子們已經進入到了最后緊張的復習中,而今年一整年的時事政治中,占據絕對主要地位的十九大也已經落下帷幕。不難預測,在習近平總書記長達三個小時的報告中,集合了今年考研政治中絕大多數重要考點。在這篇30000多字的報告中,吳坤宇老師為大家摘錄出了最核心、最關鍵,也是需要大家掌握的部分報告內容。
1、大會的主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解讀】本次大會的主題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它的內涵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斗。這個知識點作為分析題出現的可能性不高,可以按照時政部分的選擇題考點來記憶。
2、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
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
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解讀】
該部分是十九大的一個最大的變動。自從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建立以來,我國的主要矛盾發生過三次重大的變化:
①1956 年中共八大:當前主要矛盾不再是階級斗爭,而是人民對于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
②1981 年中共十一屆六中全會:在現階段,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
③2017 年中共十九大: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用了很大的篇幅闡述了目前我們在發展不平衡、不充分方面還存在著六大主要問題、矛盾,包括經濟、民生、社會治理等各個方面。我們要緊緊圍繞這些問題在不同時段、不同階段的表現形式,深入研究深層次原因,及時提出應對之策和解決方案,通過認真組織實施逐一加以解決。
同時,關于主要矛盾的變化,還要注意兩個沒有變:
①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
②我國是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變。
3、“兩個階段”的安排。
第一個階段,從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再奮斗十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
第二個階段,從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紀中葉,在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基礎上,再奮斗十五年,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解讀】“兩個階段”的安排主要是建立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基礎上。我們可以通過對比二者來掌握。
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
到2020年(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年):全面堅持小康社會
到本世紀中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00年):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打下堅實基礎
從2020到本世紀中葉可以分兩個階段來安排:
第一個階段:從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再奮斗十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
第二個階段:從2035年到本世紀中葉,在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基礎上,再奮斗十五年,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4、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
①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②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
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④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
⑤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⑥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
【解讀】十九大首次提出了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現代化表明中國整個經濟發展方式將從高速但粗放的增長向高質量、高效益增長過渡。這個經濟體系是配合我們主要矛盾的變化出現的,所以在內容上是非常重要的。跨考教育吳坤宇老師提醒大家內容雖然重要,但是我們不難看出這里面所涉及到的知識點都是我們之前的舊知識點,所以相對來說不需要大家過于擔心,其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創新型國家和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大家重點關注一下就可以了。
5、保障和改善民生
①優先發展教育事業。
②提高就業質量和人民收入水平。
③加強社會保障體系建設。
④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
⑤實施健康中國戰略。
⑥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
⑦有效維護國家安全。
【解讀】黨的十九大報告中關于保障和改善民生這一部分的知識點與大綱中的知識點相比有一些實質性的變化需要大家掌握。比如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了到二○三五年,基本形成現代社會治理格局的目標。同時,在“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部分明確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的要求,這與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的“構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相比,增加了“共治”的表述,進一步豐富了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工作的內容。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