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安以質為本。”“吃飽”到“吃好”的時代,意味著現代農業在迅速發展,也急需創新型、復合型、應用型專業人才。今天,2017年全國農林研究生教育管理研修班在湖南農業大學舉辦,來自全國32家農林高校和科研院所的300余位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的專家,圍繞“農林研究生教育發展”這一主題開展學習、交流和探討。記者從會上獲悉,我省現有全日制研究生75608人,其中博士13617人,碩士61991人,研究生教育規模居全國第10位。
【現象】從“招生難”到“學農熱”
研討會上,全國農林研究生教育學術咨詢委員會主任委員、南京農業大學副校長董維春指出,一直以來,農科類院校存在招生難的問題,這是社會對農業院校的誤解造成的。“以往,一提到農業就是進行農產品生產,而一提到農業類專業學生畢業后的工作不是去養豬,就是去種地。”在董維春教授看來,相比于其他專業,由于農學專業的吸引力不強,生源質量不高導致生源培養難度加大;此外,農林類研究生培養還存在與產業、行業對接融合程度不夠等問題。
不過,隨著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發展,現代農業、建設新農村更需要大批高素質的農業類人才,我省作為農業大省,也掀起“學農熱”。湖南農業大學副校長、研究生院院長鄒冬生介紹,以該校為例,以前研究生招生規模很小,而現在每年招收1000多人;從近幾年農學研究生就業情況來看,初次就業率在95%以上,穩居全省前列。七成以上的研究畢業生選擇了科研院所或種子公司。
【改革】多措并舉助推產教融合
“研一以理論課為主,課后會去實驗室幫師兄師姐做課題,這樣也能為自己的科研課題打下良好基礎。”小周是湖南農業大學2017級作物遺傳育種專業研究生,她告訴記者,因為學校擁有齊全的實驗設備和儀器,她會經常“泡”在實驗室里。
鄒冬生介紹,湖南農業大學通過改變培養內容、培養模式,吸引更多學生融入到農學研究生的“大家庭”中。比如,通過開辦暑期學校、行業體驗等方式,讓學生提前進入到行業,感受其中的“魅力”;同時,該校力推校內校外雙導師制。“學校除了為研究生配備校內指導老師外,還有一名校外實習指導老師。校內指導老師負責理論教學,校外實習導師負責加強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據了解,該校還通過建設研究生培養創新基地,為研究生進行學術交流、科學實驗、自主研發和實踐創新提供場所。 鄒冬生告訴記者,該校每個學科都分別建有校內和校外的實驗、實習基地,目前,學校已建有50多個實習基地。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