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漸冷,2018年考研離我們越來越近了,各位考生也已經步入了考研政治復習的沖刺階段,在這個階段,各位考生一定要保持良好的心態,按部就班地復習各科重要知識點。為了方便大家復習,陳潔老師為大家梳理一下馬原部分的分析題必背考點,幫助大家積累馬原材料分析題的知識素材。
分析近些年的考研真題我們可以發現,馬原的材料分析題出在馬克思主義哲學部分,重點集中在辯證法和認識論中。對于馬原的材料分析題答題方法,有一個答題模板,那就是:原理+方法論+結合材料,三者相結合,才是一個完整的材料分析題答案。陳潔老師就幫助大家梳理一下馬原中常考分析題的原理和方法論。
一、唯物論部分
(一)實踐是自然存在與社會存在區分和統一的基礎
【原理內容】實踐是使物質世界分化為自然界與人類社會的歷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與人類社會統一起來的現實基礎。人在實踐活動中創造了人類社會,人類社會的存在和發展,又反過來影響和制約自然界,不斷改變著自然界。
【方法論】馬克思認為,應當合理地調節人與自然之間額物質變換,在最無愧于和最適合人類本性的條件下進行這種物質交換。
(二)主觀能動性和客觀規律性的統一
【原理內容】尊重客觀規律是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前提,只有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才能正確認識規律和利用規律。
【方法論】想問題、辦事情,既要尊重客觀規律,按規律辦事,又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把尊重客觀規律和發揮主觀能動性有機地結合起來。
二、辯證法部分
(一)事物聯系的普遍性原理
【原理內容】事物是普遍聯系的,任何事物內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聯系的,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整個世界是相互聯系的統一整體,世界的普遍聯系是通過中介實現的。
【方法論】要求人們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體聯系,確立整體性、開放性的觀念,從動態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聯系。
(二)事物聯系的條件性原理
【原理內容】事物的聯系是有條件的,條件是可以改變的。人們經過努力可以創造出事物發展所需要的條件,但改變和創造條件不是任意的,必然尊重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
【方法論】要立足現實,既要尊重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又要善于利用有利條件,化不利條件為有利條件,創造事物發展的條件。
(三)事物發展的過程原理
【原理內容】事物的發展是一個過程。一切事物只有經過一定的過程才能實現自身的發展。
【方法論】堅持事物發展是過程的思想,用歷史的眼光看問題,把一切事物如實地看做是變化、發展的過程,既要了解它們的過去、觀察它們的現在,又要預見它們的未來。
(四)現象和本質辯證關系原理
【原理內容】現象是事物的外部聯系和表面特征,本質則是事物的內在聯系和根本性質。任何本質都是通過現象表現出來,沒有不表現為現象的本質;任何現象都從一定的方面表現著本質,即使假象也是本質的表現。
【方法論】不能停留于現象而必須透過現象看本質。
(五)矛盾的同一性、斗爭性辯證關系原理
【原理內容】同一性是指矛盾雙方相互依存、相互貫通的性質和趨勢,斗爭性是指矛盾著的對立面之間相互排斥、相互分離的性質和趨勢。矛盾的同一性是以差別和對立為前提的,是包含差別和對立的同一,斗爭性也不能脫離同一性而存在,斗爭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方法論】要求我們在分析和解決矛盾時,必須從對立中把握同一,從同一中把握對立。
(六)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原理內容】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發展過程始終,即矛盾無處不在,無時不有。
【方法論】承認矛盾的普遍性,善于運用矛盾分析法去分析事物。
(七)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原理內容】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體事物在其運動中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個方面都有其特點。
【方法論】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八)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辯證關系原理
【原理內容】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個性。任何現實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個性的有機統一,共性寓于個性之中,沒有離開個性的共性,也沒有離開共性的個性。
【方法論】要求我們要堅持從認識個別上升到認識一般,,再由一般到個別的辯證發展過程。
(九)矛盾不平衡性原理
【原理內容】1.構成事物的諸多矛盾各有不同的性質、地位和作用。主要矛盾是矛盾體系中處于支配地位,對事物發展起決定作用的矛盾,次要矛盾是處于從屬地位、不起決定作用的矛盾。2.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質、地位和作用。矛盾的主要方面是處于支配地位、起主導作用的一方,矛盾的次要方面是處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導地位的一方。
【方法論】解決矛盾時要堅持唯物辯證法的“兩點論”與“重點論”的統一,要看到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但要抓重點、抓關鍵、看主流。
三、認識論部分
(一)實踐在認識中的決定作用
【原理內容】實踐是認識的來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是檢驗認識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標準,是認識的目的。
【方法論】首先要堅持實踐第一的觀點,樹立實踐應有權威,尊重實踐,一切從實際出發;其次要重視認識的作用,發揮科學理論對實踐的指導作用。
(二)認識過程的反復性和無限性
【原理內容】認識過程的反復性是指,人們對于一個復雜事物的認識往往要經過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再由理性認識到實踐的多次反復才能完成。
認識過程的無限性是指,人類認識是永無止境、無限發展的,她表現為“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無限循環,由低級階段向高級階段不斷推移的永無止境的前進運動。
【方法論】要求我們必須反復認識事物,并推動認識的不斷發展。
(三)真理與謬誤(成功與失敗)的關系
【原理內容】真理和謬誤是相比較而存在,沒有真理也無所謂謬誤,沒有謬誤也無所謂真理,真理中包含著某種以后會暴露出來的錯誤的方面或因素,謬誤中也隱藏著以后會顯露出來的真理的成分或萌芽;在一定條件下,真理和謬誤可以相互轉化,真理和謬誤在一定范圍內的對立是絕對的,但超過一定范圍,它們就會相互轉化,真理變成謬誤,謬誤變成真理。
【方法論】堅持真理,修正謬誤,善于分析失敗的原因,化不利條件為有利因素,變失敗為成功。
四、唯物史觀
(一)社會基本矛盾是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
【原理內容】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矛盾是社會基本矛盾,這兩對矛盾貫穿于人類社會發展過程的始終,并制約其他社會矛盾的存在和解決,社會基本矛盾是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
【方法論】要求我們堅持社會基本矛盾分析法,全面認識和分析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矛盾運動。
以上就是陳潔老師梳理的馬原材料分析題的知識考點,希望對各位考生有所幫助,也祝愿各位考生順利進入自己的理想院校。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