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年的政治試題中總有些真題是用一些名人名言作為題干來命題的,對于不少考研er來說,這是個難點,小編整理了考研政治中涉及到的在考試中很重要的名人名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1、"物質可以變成精神,精神可以變成物質"(毛澤東)
這句話有個前提,即在人類的實踐活動中"物質可以變成精神,精神可以變成物質"。"物質可以變成精神,精神可變成物質"是指意識對客觀物質世界的反映。意識具有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功能。就是說,它能反映客觀事物并形成觀念,從而指導實踐,反作用于客觀事物。
2、"人的意識不僅反映客觀世界,并且創造客觀世界"(列寧)
意識可以通過實踐改造客觀世界,即對客觀世界改造的反作用。
"人的意識不僅反映客觀世界,并且創造客觀世界",這里所講的"創造世界"首先是指在意識中形成新的觀念世界,然后通過實踐,把觀念世界變為現實世界即改造過的屬于人的世界。
這既是唯物的又是辯證的,強調了意識創造性、能動性的觀點,而不是唯心主義觀點。
3、"觀念的東西不外是移入人的頭腦并在人的頭腦中改造過的物質的東西而已"(馬克思)
(1)意識和觀念就其內容而言,來自外部物質世界。所謂"移入人的頭腦"就是指通過感覺和思維對外部物質世界的反映,把物質的東西變成人腦中觀念的東西,也就是達到對物質世界的觀念的把握。
(2)人腦對外部物質世界的反映,不是機械地照映外物,而是人腦對客觀物質進行加工改造,人才產生出觀念。
4、"世界上除了運動著的物質之外,什么也沒有"(列寧)
(1)辯證唯物主義認為,世界是物質的,物質世界是運動、變化、發展的。
(2)物質和運動是不可分割的,沒有離開運動的物質,也沒有離開物質的運動。
(3)設想沒有運動的物質,是形而上學的唯物主義世界觀;設想沒有物質的運動,是唯心主義的世界觀。
(4)運動是普遍的,永恒的,無條件的,絕對的;靜止是運動的特殊狀態,是相對的,有條件的。物質運動在一定條件下,一定范圍內可能處于暫時穩定和平衡狀態,即相對靜止狀態,但其運動卻沒有一刻停止。因此,世界上除了運動著的物質之外,什么也沒有。
5、"物質和意識的對立,也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圍內才有絕對的意義,在這里,僅僅在承認什么是第一性的和什么是第二性的這個認識論的基本問題的范圍內才有絕對的意義。超出這個范圍,物質和意識的對立無疑是相對的"(列寧)
這句話意在說明物質與意識對立的絕對性只有一點,即物質與意識何者為第一性,超出這個范圍,(在人類的實踐活動中)物質可以轉化為意識,意識也可以轉化為物質,二者之間的對立就有相對而言的意義了。
6、"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
是辯證法的觀點,是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的觀點。體現了運動與靜止是對立統一的辯證關系。
7、"人連一次都不能踏進同一條河流"
是相對主義詭辯論的觀點,是赫拉克利特的學生克拉底魯的觀點,他是古希臘最早的詭辯派代表人物。他將老師的"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的觀點推向極端,說不僅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而且"連一次也不能"。
克拉底魯認為,一切都變化不居,瞬息即逝。因此,對任何事物都不能作出判斷,都無法說出它是什么。相對主義不承認事物的相對靜止,否認事物質的穩定性,不懂得運動和靜止的辯證關系。
8、世界統一于存在(杜林)
這是一個折中主義觀點。唯物主義觀點認為世界統一于物質,而不是存在。認為世界統一于存在其實是試圖掩蓋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對立的折中主義觀點(不僅物質是存在,精神也是存在,存在是一個模棱兩可的命題)。
9、"物質是一切事物的總和"
"物質是一切事物的總和",最重要的是理解列寧的物質概念,列寧的物質概念的外延包括了各種各樣具體形態的物質,因而也是所有這些具體物質形態的共性。
此外,一定要把哲學上的總和概念和數學中的總和概念區別開來。哲學上的總和概念更多的是共性,是同質性,而不是單純的數量之和。
10、"凡是在理性中所有的,最初無不在感覺中"
這個觀點是英國經驗論哲學家洛克的觀點。
唯物主義的經驗論承認感性經驗是客觀事物的反映,但認為感性經驗是唯一可靠的,理性認識是靠不住的,或者認為理性認識和感性認識沒有質的區別,理性認識只是對感性認識的分類整理。
這句話中所說的理性即理性認識,感覺即感性認識,"無不在"這個關鍵詞說的過于絕對,夸大了感性認識的作用。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