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碩士研究生招生入學考試《模擬電子線路》考試大綱
科目代碼:821
科目名稱:模擬電子線路
第一部分 課程目標與基本要求
一、課程目標
模擬電子線路課程是電子信息類專業的主干技術基礎課程。通過對常用模擬電子器件、模擬電路及其系統的分析和設計的學習,使學生系統地掌握電子線路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各種功能單元電路的工作原理和分析設計方法。
二、基本要求
要求考生全面系統地掌握電子技術的基本概念及基本定律,并且能靈活運用,注意理論聯系實際,具有較強的分析和設計電子線路的能力。
第二部分 課程內容與考核目標
一、 常用半導體器件
1、了解半導體的導電機理、理解PN結的特點及其特性。
2、理解晶體二極管、雙極型晶體管工作原理、特性和參數。
3、理解三極管電流之間的分配關系以及主要參數,掌握晶體管三個工作區域(截
止區,放大區,飽和區)的特點及其工作條件。
4、了解場效應管的工作原理、特性和參數。
5、了解半導體器件的加工工藝。
二、 基本放大電路
1、掌握雙極型晶體管組成的三種基本組態放大器的電路組成、工作原理、靜態和動態分析方法以及主要的性能特點。
2、了解放大器的圖解分析法。
3、掌握等效電路分析法。
4、掌握放大器的增益、輸入輸出阻抗的基本分析方法。
5、了解基本放大器的頻率特性。
6、熟悉復合管的組成,了解復合管的放大。
7、理解MOS場效應管的三種基本組態放大器的電路組成、工作原理、靜態和動態分析方法以及主要的性能特點。
三、多級放大電路
1. 掌握多級放大器的工作原理和分析方法。
2. 熟悉多級放大電路的耦合的特點。
3. 了解溫度漂移概念。
4. 掌握靜態工作點穩定電路的分析。
5. 理解差模信號、共模信號和共模抑制比的概念。
6. 掌握差分放大電路四種不同接法的組成、工作原理、分析方法及性能特點。
7. 了解直接互補輸出的特點。
四、 放大電路中的反饋(包括負反饋和正反饋兩部分)
1. 理解負反饋概念,掌握四種基本類型的負反饋放大器的電路結構、工作原理、基本分析方法。
2. 掌握負反饋特點及其對放大電路性能的影響,熟悉負反饋的使用。
3. 掌握深度負反饋放大器的工程估算方法。
4. 熟悉正、負反饋的判斷方法,會對正、負反饋電路進行判斷分析。
5. 了解負反饋放大電路的穩定性和相位補償方法。
6. 熟悉正弦波振蕩電路的組成。
7. 掌握正弦波振蕩電路的起振條件及平衡條件。
8. 熟悉RC串并聯文氏電橋正弦波振蕩電路的工作原理及分析計算,掌握其振蕩頻率的計算,了解
此振蕩器中負反饋的作用。
9. 熟悉LC三點式振蕩器的基本原理,掌握LC三點式振蕩器的判斷方法及其頻率計算,了解三點
式振蕩器的特點。
10.了解石英振蕩器及其特點等。
五、集成運算放大器
1、掌握集成運放的組成和基本特點。了解集成運放的主要性能指標。
2、熟悉集成運放中常用的鏡像電流源、有源負載放大器、互補輸出電路、直接耦合多級放大器等基本單元電路的結構、工作原理和分析方法。
3、了解典型的雙極型和MOS型運算放大器的內部電路結構和工作原理。
4、掌握理想運放基本運算電路的結構、工作原理、分析方法、特點及其應用。
5、熟悉理想運放實現的波形發生器、電壓比較器、有源濾波器等。
6、掌握基本運算電路的分析方法,如:比例、加減、微積分、指數、對數等。
7、掌握有源低通濾波器的分析方法,了解其他濾波電路的特點。
8、能夠利用運放實現一些應用要求,會用掌握的運放知識分析一些復雜實際應用電路。
六、功率放大器
1. 了解功率放大器的功能和性能指標。了解影響功放電路效率的主要因素。
2. 掌握A、B類放大器的電路組成、工作原理、分析方法和性能特點。
3. 熟悉互補功率放大電路(OTL和OCL)組成及工作原理。
七、直流穩壓電源
1. 熟悉整流、濾波的基本原理。
2. 熟悉穩壓二極管穩壓電路的基本原理,掌握穩壓二極管穩壓電路的設計方法。
3. 掌握串聯型穩壓電路的基本原理,分析、計算和設計方法。
4. 熟悉集成穩壓器的特點和使用。
第三部分 有關說明與實施要求
1、考試目標的能力層次的表述
本課程對各考核點的能力要求一般分為三個層次用相關詞語描述:
較低要求——了解;
一般要求——理解、熟悉、會;
較高要求——掌握、應用。
一般來說,對概念、原理、理論知識等,可用“了解”、“理解”、“掌握”等詞表述;對計算方法、應用方面,可用“會”、“應用”、“掌握”等詞。
2、考試方式為閉卷考試,考試時間為180分鐘。
3、命題考試的若干規定
(1)本課程的命題考試是根據本大綱規定的考試內容來確定的,根據本大綱規定的各種比例來組配試卷。
(2)其難易度分為易、較易、較難、難四級,每份試卷中四種難易度,試題分數比例一般為2:3:3:2 。
(3)試題題型有填空、單項選擇、判斷、分析、計算等五種。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