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碩士研究生招生入學考試《水文學原理》考試大綱
科目代碼:830
科目名稱:水文學原理
第一部分 課程目標與基本要求
一、課程目標
水文學是一門論述地球系統中水的來源、運動、循環、水的時空分布、水與生態及環境的相互作用,水的社會屬性,為洪澇、干旱、災害的防治,水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生態系統和環境保護,修復提供科學依據的學科。本課程主要講述了水文學的基本理論和計算方法原理。通過學習使學生掌握水文學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和基本研究方法,為本專業后繼課程的學習及未來從事水文水資源水環境科學、水文氣象的研究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
二、基本要求
理解水文現象及其過程的物理基礎;掌握降水特性及區域平均降雨量的計算方法;掌握降水、下滲、蒸發等水文現象的物理規律,以及它們對產流的影響;掌握河流及流域特征;掌握產流、匯流的物理機制以及計算方法;掌握河道洪水演算的方法。
第二部分 課程內容與考核目標
第一章 緒論
1.了解水文學發展過程及其在國民經濟中的重要意義。
2.掌握水文學的定義及研究內容
第二章 水文循環
1.了解水的密度、冰點和沸點、傳熱性、表面張力等的奇異特性;
2.掌握水文循環的概念、影響因素及其分類;
3.了解水文循環的意義;
4.熟悉地球系統中水的儲量;
5.掌握水量平衡原理,掌握不同尺度下水量平衡方程(水-土-植系統的水量平衡方程式、流域水量平衡方程式以及全球水量平衡方程式);
6.了解全球變化對水文循環的可能影響。
第三章 流域和水系
1. 掌握分水線、集水線、流域、流域面積、閉合流域、非閉合流域、水系、坡面、流域基本單元等基本概念;
2. 熟悉水系的拓撲結構里面的一些基本術語,如河源、節點、鏈等;
3. 掌握Strahler河流分級原則;
4. 熟悉水系的一些幾何性質,譬如橫斷面、河長、河段長、彎曲度、河底比降;
5. 掌握河數定律、河長定律和面積定律;
6. 熟悉流域長度、寬度和形狀以及河網密度、河道的維持常數、河流頻度、鏈頻度、面積~河長曲線、高程曲線、流域坡度等基本概念。
第四章 降 水
1. 理解降水的定義,掌握降水量、降雨歷時、降雨強度及降雨面積等降雨的基本要素,掌握降雨時空變化的表示方法;
2. 熟悉降雨的分類及其影響因素;
3. 掌握區域或流域平均降雨量的計算方法(等雨量線法、泰森多邊形法、算術平均法和距離平方倒數法);
4.掌握降雨資料的檢驗方法;
5. 了解雷達測雨的基本原理。
第五章 土壤水
1. 了解土壤的質地和結構;
2. 掌握土壤中的“三相”關系;
3. 掌握土壤水的作用力、土壤水的分類和土壤水分常數和土壤水分常數在水文中的意義;
4. 掌握水土勢的分勢和總勢以及土壤水分特性曲線;
5. 掌握飽和和非飽和土壤的達西定律、土壤水運動的連續性方程以及理查茲(Richards)方程。
第六章 下 滲
1. 熟悉下滲現象;
2. 掌握土壤水分剖面、下滲率、下滲能力、下滲曲線、累積下滲曲線基本概念以及下滲容量與土壤水分剖面的關系,理解下滲的機理;
3. 掌握非飽和下滲理論和飽和下滲理論;
4. 熟悉經驗下滲曲線;
5. 掌握下滲與降雨強度的關系以及影響下滲的主要因素。
第七章 蒸發與散發
1. 了解蒸發現象及蒸發分類,掌握蒸發的控制條件;
2. 掌握影響水面蒸發的因素及確定水面蒸發量的理論方法;
3. 掌握土壤蒸發過程和土壤蒸發的定量規律,了解影響土壤蒸發的因素、了解用實測土水勢計算土壤蒸發量;
4. 了解植物散發;
5. 掌握流域蒸發法的計算方法。
第八章 產流機制
1. 熟悉包氣帶對降雨的再分配作用;
2. 掌握霍頓(Horton)產流理論和鄧恩(Dunne)產流理論;
3. 掌握蓄滿產流模式和超滲產流模式的特點。
第十章 地表水流
1. 熟悉洪水波的形成及特征;
2. 掌握河道洪水波運動的數學物理描述,洪水波的分類依據及基本類型、運動波的特點及擴散波的特點;
3. 掌握河段水量平衡方程式、河槽調節作用、槽蓄方程、特征河長及其與槽蓄方程的關系;
4. 了解枯水及退水規律;
5. 了解坡面水流運動。
第十一章 洪水演算
1. 掌握線性擴散波演算、線性運動波演算、線性特征河長連續演算等洪水演算方法;
2. 了解斷面流速分布及匯流系數的實質。
第十二章 流域產流
1. 熟悉流域產流特征;
2. 掌握產流面積變化的現象及原因;
3. 掌握蓄滿產流總徑流量的計算方法;超滲產流徑流量的計算方法;
4. 熟悉降雨徑流相關圖。
第十三章 流域匯流
1. 熟悉流域匯流的物理過程;
2. 掌握流域出口斷面流量過程的推移和坦化原因,熟悉面積-時間曲線;
3. 掌握線性流域匯流系統分析方法;
4. 掌握線性集總式流域匯流模型(單一線性水庫模型、克拉克模型、串聯線性水庫模型和并聯線性水庫模型);
5. 了解線性分散式流域匯流模型(改進的克拉克模型、具有旁側入流的串聯線性水庫模型和“河流-流域”模型);
6. 熟悉地貌單位線理論;
7. 了解流域匯流的非線性問題。
第三部分 有關說明與實施要求
1 考試目標的能力層次的表述
本課程對各考核點的能力要求一般分為三個層次用相關詞語描述:
較低要求——了解
一般要求——理解、熟悉
較高要求——掌握
2 命題考試的若干規定
本課程的命題考試是根據本大綱規定的考試內容來確定的,根據本大綱規定的各種比例(每種比例規定可有3分以內的浮動幅度來組配試卷,適當掌握試題的內容、覆蓋面、能力層次和難易度)。
各章考題所占分數大致如下:
第一章: 緒 論,約占3%
第二章:水文循環,約占5%
第三章: 流域和水系,約占6%
第四章: 降水,約占6%
第五章: 土壤水,約占7%
第六章: 下滲,約占7%
第七章: 蒸發與散發,約占6%
第八章: 產流機制,約占12%
第十章: 地表水流,約占12%
第十一章: 洪水演算,約占12%
第十二章: 流域產流,約占12%
第十三章:流域匯流,約占12%
其難易度分為易、較易、較難、難四級,在試卷中四種難易度;試題難易度分數比例2:3:3:2。
試卷中對不同能力層次要求的試題所占的比例大致是:“了解”占20%,“理解”(熟悉、能、會)占40%,“掌握”包括應用占40%.
試題主要題型有:判斷題、填空題、簡答題、計算題四種題型
考試方式為閉卷考試。考試時間180分鐘,試題主要測驗考生對本學科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掌握的程度,以及運用所學理論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試題要有一定的區分度,難易度要適當。一般應使本學科、本科畢業的優秀考生能取得及格以上成績。
題型舉例
判斷題:
蒸發能力一般僅與氣象條件有關,與蒸發面的大小無關。( )
填空題:
水文循環產生的內因是 ,外因是 。
簡答題:
何謂超滲產流模式,何謂蓄滿產流模式,它們的主要區別是什么?
計算題
略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