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與傳播專業綜合能力》考試大綱
第一章 媒介與社會
傳播的含義與類型、傳播過程與傳播模式、傳播的五個關鍵要素、傳播媒介的界定、傳播媒介的類型、媒介的社會功能、守望與預警的功能、協調與商討的功能、傳承與教化的功能、娛樂與商業的功能、媒介的社會影響、媒介與政治輿論、媒介與經濟發展、媒介與社會文化、媒介與國際關系、媒介的效果與效果理論、效果與效果研究、媒介與說服、媒介與議程、媒介與教養、社會中的媒介、社會制度與媒介環境、學技術與媒介發展
第二章 媒介的形態與發展
媒介形態的歷史沿革、口語傳播、書寫傳播、印刷傳播、電子傳播、數字多媒體傳播、媒介形態沿革的規律與特征、傳統媒介及其傳播特征、報紙及其傳播特點、廣播及其傳播特點、電視及其傳播特點、互聯網及其傳播特征、數字技術與新媒體、網絡傳播的媒介特征、網絡傳播的主要類型、網絡中的人際傳播、網絡中的群體傳播、網絡中的組織傳播、網絡中的大眾傳播
第三章 媒介內容生產
媒介內容生產的外部環境、媒介制度、媒介制度及其功能、媒介制度的類型、媒介產業、作為產業的媒介業、媒介產業的特點、媒介產業的全球化、媒介組織、 媒介組織的類型、媒介組織的結構、媒介組織的管理、媒介內容生產的流程、報紙的生產、報紙的選題與策劃、報紙的采訪與編輯、報紙的版面設計、報紙的出版發行、廣播電視節目的生產、廣播電視節目的策劃、廣播電視節目的采制和播出、廣播電視節目的欄目化與頻道化、網絡媒體的內容生產、網絡媒體平臺的設計與維護、網絡媒體內容的采制和編輯、媒介融合時代的內容生產、媒介融合與全媒體傳播、媒介融合對媒介內容生產的影響、媒介組織結構的調整與生產流程的改造
第四章 媒介倫理與法規
媒介倫理知識、媒介倫理概述、媒介倫理的理論淵源、媒介倫理的一般原則、媒介倫理的失范、有償新聞與新聞敲詐、媒介管理中的尋租腐敗、媒介內容中的歧視與偏見、媒介內容中的文化與道德問題、媒介法規與政策、媒介與公共生活的法規控制、媒介與國家安全:煽動、泄密、危害統一、媒介與社會秩序:謠言、暴力、色情、媒介與權利、媒介與人格權利:名譽、隱私、肖像、媒介與著作權利:侵權、賠償、媒介與言論權利:表達自由、隱性采訪、信息公開、媒介產業的政策與法規、報刊業管理規制、廣播電視業管理規制、互聯網行業管理規制、媒介行業的自律與他律
新聞與傳播碩士主要參考書目:
李良榮:《新聞學概論》(復旦大學出版社,2013)
郭慶光:《傳播學教程》(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
丁柏銓:《新聞采訪與寫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吳文虎:《新聞事業經營管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魏永征:《新聞傳播法教程》(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3)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