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綜合》考試大綱
一、文物學概論
文物學的對象、任務。
文物學研究的主要領域。
文物學研究的理論與方法。
文物學的發展簡史。
文物的性質。
文物的定名原則與方法。
文物管理的內容、文物保護管理措施、文物管理機構、文物的管理。
文物保護技術。
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與管理。
文物工作人員的管理。
文物保護的科研與文物保護科技的應用。
文物保護方針。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
二、博物館學概論
博物館學的定義、研究對象和內容。
博物館學的學科性質、研究方法。
博物館學簡史。
博物館的概念、特征、功能、類型。
博物館發展史。
博物館藏品的定義、搜集、鑒定的主要任務。
博物館藏品管理的目的、要求。
博物館藏品數字化管理的概念、原理和意義。
博物館陳列與展覽的定義與區別。陳列的基本原則。陳列工作的基本程序。
博物館觀眾。“目標觀眾群”。觀眾調查研究方法。博物館之友。
博物館的科學研究。
博物館管理體制與法規。博物館人事管理和博物館經費管理。
數字博物館的概念、功能、意義、要素、分類和特點。
三、考古學概論
考古學的對象和任務。考古學的誕生和發展。
考古學分支與種類。考古的年代學。考古發掘。遺址的類型。考古材料的整理。考古學的闡釋。
中國考古學知識:人類起源和舊石器文化,各時期重要的古人類化石,舊石器早、中晚期代表性文化。黃河流域、長江流域各時期的主要考古學文化,各考古學文化的年代范圍、地理分布,主要的文化特征如陶器、石器、玉器、經濟形態、聚落分布和葬俗等。夏商周三代主要考古學文化及其時空框架,主要文化的特點如陶器、銅器、玉器,主要城址和墓葬。秦漢至宋元時期的城址和重要墓葬特點,玉器、鐵器、金銀器,陶瓷考古,佛教考古,建筑考古等。
打制石器的技術和主要類型,舊石器技術的發展。磨制石器的發展和主要類型及功能。兩種石器技術原料、加工、和分析研究的特點。陶器加工的特點,技術的變遷,原料處理、形制特征、加工技術與用途的關系,手工、慢輪和快輪的區別與意義。銅器和鐵器的生產、種類、用途。
重建歷史:重建史前生計與社會。探索古代人類的思想。
考古發掘、保護與利用。
四、文物保護學概論
博物館環境學的基礎知識、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和環境對于器物毀壞的影響。
文物的現代科技斷代的主要方法。
文物材質和結構常用的現代分析方法。
國際通用的文物保護和修復的原則。
運用文物保護學的基本知識和保護原則來分析和解決一些保護的現實問題。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