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輪的考生已經開始準備了,備考的第一步就是明確自己的目標。選專業向來是一個棘手的問題,既要兼顧興趣又要對前途有所保障,且看幫幫為你解答19考研,專業該怎么選?
一大波19的考研er們,也已經進入備戰狀態。但是如何正確的選擇專業?是選擇專業還是先選擇院校?是繼續讀本專業還是跨專業考研?這些問題你都搞定了嗎?
一、關于考研
關于考研你都了解了嗎?
全國碩士研究生統一招生考試(簡稱考研),是教育主管部門或招生機構為選拔研究生而組織的相關考試的總稱,由國家考試主管部門和招生單位組織的初試和復試組成。
選拔要求因層次、地域、學科、專業的不同而有所區別。外語、思想政治理論、高等數學等公共科目由全國統一命題,專業課主要由各招生單位自行命題(部分專業通過全國聯考的方式進行命題)。
碩士研究生學位教育分學術型學位(俗稱"學碩")和專業型學位(俗稱"專碩")兩種。碩士研究生招生方式分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兩種。學習形式存在全脫產、半脫產、在職學習三種形式。
相信大家關于考研都有了了解,但是考研不同于高考,在備考的路上沒有老師監督,也沒有同學陪你一起努力。考研最需要的是自制力和主觀能動性。
除了上文的大致介紹,你還需要系統地認識一下考研:包括考試的時間、科目、形式、報考條件、保研資格、院校專業等等。另外,你還需要衡量一下考研的時間和機會成本,對"考研"和"自身"有一個科學的把握。
二、自問自答
你為什么要讀研?你為什么要讀這個專業?分數線是否在你的水平范圍內?
以上等等的問題你都想清楚了嗎?千萬不要盲目跟從身邊的同學,稀里糊涂地就選擇了考研。
希望19考研的泥萌,都能認真思考下面的七個問題,然后認真地選擇報考院校和專業。
1.我希望考上以后,讀研出來,我的人生有什么樣的轉變?
2.報考哪個專業?這個專業能改變我的現狀嗎?
3.這個專業是我能潛心去繼續學習的嗎?
4.這個專業是否熱門?歷年的分數線是多少?
5.該報考哪個學校?我為什么要選擇這個學校?
6.這個學校競爭激烈嗎?
7.歷年的分數線是多少?我有勝算嗎?
三、先選學校還是先選專業?
當然是先選專業,再選學校。
專業的選擇,關系到未來的職業發展路徑,而學校的選擇,關系到未來的院校競爭難度。選擇了意向專業之后,我們的選擇面就會變小。
接下來我們可以再去看全國900多個招生單位,有多少招生單位在招這一專業的研究生,再去判斷這些學校里面哪些合適、哪些不合適。只能先選專業再選學校,最終才可能選得出來。
四、專業指南
1.擇專業要避開哪些誤區?
①盲目追熱門,熱門不等于好,冷門不等于差。是否熱門,只是一個數量標準;好與不好才是一個質量標準。
②混淆興趣和志趣
在審視自己是否真的對一個專業感興趣時,要思考三點:是不是做好準備在這個專業領域中"奉獻終生";是不是對這個專業熟悉,還是僅僅憑感覺喜歡;是不是真正具備在這個專業領域學習的潛力和資質。
③拘泥于本科專業
選專業的時候不一定要跟自己的本科專業相結合。
換句話說,跨專業完全可以跨一個一點關系都沒有的。熱門專業是跟著整個產業結構走的,什么產業將來有飯吃,什么產業比較好,是你現在判斷不了的。
2.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專業?
①興趣為主導
興趣是選擇專業的首要因素。興趣是學好專業的原動力,最好的專業應該是能發揮自身潛能且感興趣的專業。
一方面,如果一個人和自己根本不感興趣的東西打交道會過得很難受;另一方面,興趣決定了堅持考研的恒心毅力,還有學習效率。
②專業背景與跨專業
是否選擇跨專業?有些專業是可以跨專業的,有些不行,大家要注意哇~
例如適合跨專業考的是:金融碩士、會計碩士、法律碩士、藝術碩士、新聞傳播碩士、經濟學、金融學、法碩(非法學)等。
一般來說,跨專業考研的同學應更早作準備,以保證必要的學習時間。各個專業有自己的學科范疇,不同專業在知識體系和結構上存在著較大差異,這為跨專業報考增加了難度,所以需要在專業課上投入比較多的時間和精力。
③就業前景與職業規劃
專業的選擇最好與今后的就業掛鉤。興趣是參考的話,還請謹慎考慮專業的前景和自己的適合職業方向。
畢竟,絕大部分的童鞋在研究生階段的研究方向,將決定一生所從事的職業。
④錄取比例及歷年分數線
分數線的高低、錄取比例的大小意味著競爭力的強弱。童鞋們選定專業時可根據往年的情況定奪專業的取向。
也只有在清醒地認識自己實力的情況下,才能做出理性的選擇,使自己的成功概率最大化。
童鞋們需要注意,自身實力并非指本科階段的學習成績。一個基礎較差的人只要采取適當的方法,意志足夠堅強,加上一定的客觀條件,總是可以成功的。所以,這里的自身實力是指由你的意志力、智力、復習時間等決定的你大概能達到的一個水平。
⑤調劑機會
調劑是一個潛在的讀研機會。一般來說,熱門院校冷門專業的調劑機會比冷門院校熱門專業相對要高。
⑥培養年限
大多數學校培養年限為3年或2.5年,少數為2年,需要童鞋們事先了解報考學校、專業的學制,根據自己的財力和精力進行選擇。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