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之聲《全球華語廣播網》報道,先工作還是先考研?這是相當一部分畢業生面臨的問題。眼看11月進入尾聲,距離2018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還有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這正是“考研族”沖刺的關鍵時刻,一些同學卻萌生了“棄考”的想法。
安徽一所高校的大四學生吳亮今年暑假曾給自己定下目標,考入本省一所“雙一流”大學。不過,吳亮有點兒糾結,“準備了一段時間考研內容后,不考覺得可惜,但感覺自己考上的概率不大,再繼續準備可能會浪費找工作的時間。”
在秋季招聘時,吳亮還是決定投簡歷找工作試試。結果,在面試了三家單位后,他在一家金融IT公司應聘成功了。雖然已經報名了研究生招生考試,但他還是決定不去參加考試了。吳亮還透露說,這份工作的工資待遇比該校平均水平高出2000多元,讓他比較滿意,否則他還是會繼續準備考研。
在湖北一所高校就讀的大四學生張欣原本認為,眼下找工作就等于放棄考研,也就意味著考研失敗,不過,她還是在11月初參加了一家單位的校招。所幸張欣順利通過了這家單位的筆試,并將于12月前往北京開始為期一個月的入職前實習。張欣在解釋自己放棄考研的決定時說:“既然選擇考研是為了找到更好的工作,那么有工作機會到來的時候一定要果斷地抓住它!”
每個人的具體情況不同,對于考研或者工作的看法自然也不一樣。那么國外的大學生們是如何看待考研和工作的?首選究竟是什么呢?
德國:采用“雙軌制”教育體制學生可邊讀書邊進行職業培訓
《全球華語廣播網》德國觀察員薛成俊介紹說,德國的教育采用“雙軌制”,繼續深造或者參加工作,完全取決于自己。
德國的教育體制比較特別,沒有高考制度,高中畢業之后學生可以憑畢業成績選擇相應的大學專業就讀。不過對于不同專業學生所要求的分數也不同,如醫學和法律專業分數要求就很高。換句話說,只有最優秀的學生才能學習上述專業。另一個特別之處是,德國高校是本碩連讀,以前是沒有學士學位的,近些年才與國際接軌,設立了學士、碩士學位。按照目前的學制,無論是學士還是碩士,通常在入學的時候就已經定下來了。當然,本科畢業后還可以繼續讀碩士,但是無需通過考試,而是申請就讀。不光碩士,博士也是如此,學生可以去學校申請就讀博士,只要找到合適的導師,并且按照要求修完所有學業,通過論文答辯就可以拿到學位。不過,德國的大學“寬進嚴出”,看似輕松,但真的要順利畢業拿到學位并不容易,有些大學的專業淘汰率很高。
德國有完善的教育、培訓體系,尤其注重職業能力的培訓,以適應德國發達的制造業對技術工人的大量需求。上大學并不是唯一的選擇,相反,很多人寧愿選擇去進行職業培訓,以更快捷的方式進入職業生涯。當然,如果想要進入更高級的工作領域,大學畢業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德國創立了獨特的“雙軌制”,也叫做“雙元制”高等教育體系,可以一邊讀書一邊進行職業培訓。學生在學校里學習理論知識,在企業里進行實踐,畢業之后通常會被所在企業直接錄用。這是德國高等教育與就業相結合推出的一種非常成功的模式,并已開始在世界其他國家推廣。
俄羅斯:研究生數量穩步上升 輟學人數同步增長
《全球華語廣播網》俄羅斯觀察員張舜衡表示,考研是俄羅斯大學生在本科畢業后繼續教育的傳統首選出路。目前俄羅斯研究生部錄取應屆畢業大學生的指標逐年提高,大約占有六成。這一方面反映了大學畢業生存在繼續接受教育的意愿;另一方面,大學一畢業即考入研究生部的年輕人因缺乏專業工作經驗,科研能力和未來職業活動適應能力相對較弱,甚至其中許多人并不準備從事科研和教學工作。這也反映出當前俄羅斯嚴峻的就業壓力使得大量無工作經驗和無學術研究經驗的大學應屆畢業生涌入研究生部。
在俄羅斯研究生數量穩步上升的背景下,輟學人數也在同步增長,該問題甚至在博士研究生群體中最為突出。這些選擇輟學或暫時放棄學業的學生大多有三方面考量,比如因學習成績不合格被研究生部開除學籍;還有主觀因素,如錄取條件和學習動機不同;最后比較普遍的是客觀因素,也就是社會經濟的原因。隨著俄羅斯獎學金數量縮水,生活成本居高不下,在無法維持所必需的生活和學習支出的情況下,選擇繼續攻讀研究生成了一件不太現實的事情,何況在沒有工作經驗的情況下,也很難看到哪些專業方向是社會急需的以及自我缺乏的。而在具有工作經驗的研究生中,大約只有一半畢業生會將自己的未來工作和科研與教學結合起來,因為這些年許多俄羅斯學術機構硬件條件陳舊落后,不符合現代科技要求,而且學術和教學單位薪酬太低,不僅嚴重影響到了科技發展的后勁,更讓俄羅斯研究生們失去了學習的動力。
阿根廷:工作難找許多本科生選擇半工半讀 考研產業也因此發達起來
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前駐阿根廷記者王覺眠介紹,這幾年,阿根廷的工作并不好找。這一方面使得不少大學生在本科階段就開始半工半讀,另一方面也促使考研產業發達起來。
在阿根廷,大學畢業以后不是很好找工作。根據2015年到現在的統計,大學畢業生有超過40%找不到工作。他們有的選擇了考研深造,有的降低了薪金標準,有的去國外參加一些公益性的項目來積攢工作經驗,所以很多大學生在上學期間就選擇了半工半讀,因為國外大學可以讀很多年,只要學分修滿就可以。很多大學生在大學期間就開始了本專業的工作,他們可以休學一年去上班。很多27、28歲的人都還沒有大學畢業,他們可不是因為學習不好,而是為了將來的就業在積攢經驗值。
因為工作不好找,考研產業也發達起來。很多大學設有學士到碩士的指導中心,幫助學生順利地選擇碩士的專業。王覺眠說:“我認識一個阿根廷女孩,她告訴我說,她大學的專業是社會科學類的,很難找到工作,所以指導中心建議她再讀一個教育方面的碩士,有利于未來的就業。在最近20年,因為國家補貼,所以阿根廷的大學學費很低,大學生也多了很多,但是出路問題還是要自己解決。休學積攢工作經驗也好,在考研指導中心的幫助下選擇更細的方向向著更高的學歷邁進也好,結果都是為了就業。”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